「校对稿」十八路诸侯27:济南相任上的曹操

在议郎这个闲职上的曹操,一开始给朝廷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可看着一团糟的朝局,以及自己提的建议或被忽视、或执行的敷衍了事,眼看东汉这乱象不是自己能改变的,渐渐变得心灰意冷,选择沉默看着这一团混乱。可身处乱世,能人总不缺少机会,很快黄巾起义爆发,能文能武的曹操被拜为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来到平定黄巾起义的一线颍川。估算时间,曹操在议郎这个职位上待了有四年之久,比之前他当县尉、县令的时间都要长不少。

关于曹操在平定黄巾起义中的表现,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毕竟黄巾起义的平定不是曹操的主业,即使在三国演义中也只能捎带手的把一些皇甫嵩的功劳拿过来放在曹操身上。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在平定黄巾起义的战场上曹操第一次现身,和刘关张还有一次照面。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27:济南相任上的曹操

图1、济南国位置

黄巾起义平定之后,曹操被拜为济南国的国相。在东汉封国的国相相当于郡守,俸禄也是中二千石(二千一百六十石)。从曹操的这次升迁幅度以及史书的记载看,在平定黄巾战乱中曹操有表现但表现并不突出。

反倒是到任济南国相后,曹操有非常显眼的表现。在极简略的三国志中,都有评述。裴松之的注三国志介绍的更是详细。曹操到任济南国相之后,有两大突出表现。第一个表现,是曹操到任之后对济南国吏治的严肃整顿。在曹操到任之前,济南国下辖的十多个县的官员依附权势,贪腐成风,而且之前的国相置若罔闻,使得这些官员无所顾忌。曹操到任之后,对治下有贪腐行为的官员,一律举奏免职。整个济南国上上下下为曹操的这个举动震惊,有贪污行为的官员纷纷离开济南国逃到周边的郡县去。这么一弄,济南国上下政坛风气大好,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27:济南相任上的曹操

图2、曹操(《左慈戏曹》)

曹操在济南国国相任上做的第二件事是影响深远的,即根除济南国内奢侈的丧葬行为。济南国奢侈的丧葬行为,由来已久,和西汉建国者刘邦的孙子,第二任济南王,在诛灭吕氏中有功的刘章有关。刘章因为在诛灭吕后的政变中有突出表现,就认为自己对整个大汉有功,就给济南国立祠。之后济南国所在的青州各郡争相效仿,济南国由其厉害,到曹操任济南国相的时候,已经有六百多个祠堂。不仅仅是立祠,在立祠及祭祀的过程中,极尽奢靡之能是,济南国的百姓深受奢靡之风的苦害。曹操到任之后,将所有的祠堂及房屋毁掉,禁止官员百姓祭祀。到曹操离任的时候,敬奉鬼神的事情、奢华的祭祀在济南国境内基本绝迹了。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27:济南相任上的曹操

图3、济南国图例

绝铲除吕后是公元前180年左右的事,而曹操任济南国相是公元180年之后。济南相曹操所面对的是有三百六十年之久的一个传统习俗。曹操之前的国相都视而不见,可见风俗影响之深。曹操破除这些习俗,所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曹操不管这些,可见他雷厉风行的手段有多强。济南国任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能臣一面的曹操。治贪官、易风俗,所要面对的风险和承担的压力,想必有过官场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些。可三十出头的曹操不怵这些,敢做敢干。不但敢干,而且能干好。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27:济南相任上的曹操

图4、东汉古墓出土文物

由于济南国任上的突出表现,曹操被征调为东郡郡守。但曹操不肯受,称病回了老家。从国相到郡守,从汉代官员的升迁轨迹看,算是升迁。一般而言,东汉郡的面积要大过国的面积。国相要面对封国的封王和东汉朝廷两个领导,但郡守可是真正的一郡之主。可曹操怎么就不肯去呢?裴松之引用王沈等《魏书》的记载,对曹操的这个举动做了个解释。说曹操看到当时权臣当道,贵戚横行祸害各州郡。曹操实在忍不下去,很多场合得罪这些权臣、贵戚,恐怕这样的举动给家族带来灾祸,因此托病回乡。曹操这一次这么轻易的辞掉了东郡郡守,若干年后他还要从东郡郡守任上启程,开启争雄之路。只不过,曹操再一次拿回东郡郡守这个位置,可要费很大劲了。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27:济南相任上的曹操

图5、东郡与济南国位置大小对比

虽然曹操在济南国相任上,表现突出。但在突出的政治表现背后,曹操得罪了不少权贵,很多事上一定也受过不少挫折。被民众认可、光鲜的政治表现背后,是曹操自身的伤痕累累。想做事、能做事、在做事的人,都不容易,这时候的曹操就是一例。想必此时,曹操收到了很多威胁,同时有家族内很多人的忠告,才让曹操最后决定托病回乡。

曹操回乡之后,在城外修了一个房子。春夏的时候读书,秋冬的时候打猎,过的好不自在。对比辞官之后的曹操和袁绍,不同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到两个人完全不同的本性和价值取向。曹操在辞官之后,去挖掘和寻找的是自己的内心,去开拓的是自己的个人世界。而袁绍辞官之后,去拓展的是自己的交际圈,去开拓的是个人的影响力。曹操好学,而袁绍好名。如果不是后来的大乱世,胜出的一定是袁绍。可赶上了要以硬实力说话的大乱世,最后胜出的就只会是个人积淀更多的曹操。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27:济南相任上的曹操

图6、曹操(《嫉杀杨修》)

在曹操隐居乡里的时候,还牵扯进一场针对汉灵帝的政变。这场冀州刺史王芬准备发动的政变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讲过,这里就不重复。举重若轻的曹操,面对这样不稳妥的事情,肯定是不会瞎掺合的。曹操从来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也不相信你王芬真只是为东汉朝廷而没有私心。人人都有私心,那就不能轻易的废立皇帝,皇帝就是那个公心。王芬那场准备发动的政变,没有天时、地利,更没有人和,最后只有失败一条路。好在王芬只是弃官而走,朝廷没有深挖,不然曹操可要面临更大的灾祸。

转眼到了公元188年,西北羌乱再起。汉灵帝在去世前一年,忽然振作了一下,换太尉、仿照汉武帝设立西园八校尉、搞大阅兵。在汉灵帝设立的西园八校尉中,出现了曹操的身影。曹操和袁绍第一次并列在了一起,曹操被汉灵帝任命为典军校尉。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27:济南相任上的曹操

图8、朝堂之上(《董卓进京》)

曹操、袁绍同为世家子弟,年龄应该也相仿,而且从小都是公子哥,想必从小就认识,很有可能还是一起胡作非为的好哥们。曹操此次再次出山,背后一定有他从小的好哥们袁绍帮忙。袁绍这个时候可是大将军何进府里的红人。不管是真是假,从此之后,曹操、袁绍这一对冤家对头就开始了在史书里的直接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