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实你们更应该采访的是他们那些人——那些在养老院一线岗位服务的护理员,那些在养老行业里经营奋斗了十几年的、二十年的老大哥老大姐,那些院长们,毕竟我还有很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曲夕彦不太爱表现自己,当我说:您管理有方,您经营的老年公寓在咱们济南还是有很高的知名度的。曲夕彦温柔的说:“大家都特别好,我们团队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特别的好,不是我个人如何如何。”

真情敬业 扎根养老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学医的曲夕彦并不是一开始就干上养老的,毕业后做了几年人力资源工作,13年才进入养老行业,她说:“当时对养老也没有什么概念,家里也有老人,自己也不排斥,觉得应该也不错,就进了这个单位。”那时曲夕彦所在的老年公寓还没装修完成,各种证照也都还没办理齐全,她算是入职的第一批员工,从人力资源到公寓管理,曲夕彦亲手操持。看着单位一点点的做起来,入住老人从几个到七八十个,护理员从一两个到几十个,慢慢的在济南打开了知名度,每天都有许多来参观、考察的家属和同行,她也被邀请去参加一些分享、汇报甚至一些行业标准的制定,但是对她来说:“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有了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和这些老人。”

跟着她去做楼层巡视,阳光正好,7楼的爷爷奶奶正坐在楼道里晒太阳。“爷爷,爷爷您别睡觉”……曲夕彦走到一个爷爷面前,老爷子睁开眼睛,一把握住曲夕彦的手说:“不睡,不睡,我昨天和老张一起打麻将了呢,你要给我奖励。”“好,您好好锻炼我们就有奖励啊!”曲夕彦说,不能老是让老人睡觉,要多做点事儿,这样身体机能才不至于退化。

还有一个东北来的老奶奶,多才多艺,一连给我们唱了三首歌。“我们院长和工作人员可好了,伺候我们比亲人还好呢!”老奶奶说着就让曲夕彦去屋里给我们取来她写的文章和抄写的圣经,老奶奶心思细腻,字迹也工整,有趣的是她的圣经用了两种颜色的笔正反两面抄写,很是别致。老奶奶神采奕奕,手却伸不直,她说自己有风湿性心脏病,腿脚不能动,手也干不了活儿,自己要求住的养老院,女儿考察了济南几十家老年公寓,最后选的这儿。“这儿干净,饭也好吃!我们工作人员都是笑呵呵,有些老人拉呀尿呀,有的老人还打人,我们的工作人员从来都不带生气的,有时候我都不好意思。我就说,小曲啊,我就在这儿了,哪儿也不去,咱俩都得在这儿,谁都不许离开。”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曲夕彦说:“从无到有,我们前前后后服务了150多个老人,在过程中投入了很多的情感在里面,有很暖心,很有趣的事情,虽然很累,但还是愿意坚持做这个行业。因为你的付出,他们都能感到,他们会因为你而喜欢这儿,这些都会让我很感动。”

把工作做成事业,并在其中收获感动和情感,这或许就是养老给敬业的养老人最大的回报。

养老经营 重在服务

曲夕彦所在的老年公寓虽然是个公益项目,但是老年公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护理人员与老人的配比达到3:1,入住老人的收费标准在济南市也属于较高水平。我问她平时的营销都是怎么做的?营销和保障服务的品质上面是如何平衡的?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曲夕彦说:服务和口碑非常的重要。

2014年刚开始做的时候,济南市还不太认可收费这么高的老年公寓,养老的观念也不是很强,很多人认为把老人送来,不好意思对亲戚朋友说,对养老院有一种骨子里的偏见。“你到底能把我的老人照顾成什么样?怎么对我的老人?能像我们自己这样照顾吗?”他们其实心里是没底的。我们同样在中高端市场,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或者样板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么多年下来以后,我们很多入住老人的家属或者亲戚朋友,觉得这里还不错,老人在这儿生活的挺好。很多入住老人基本上都是这样介绍来的,靠的是我们的口碑和服务。

我们的市场定位是解决刚需,我们的初衷就是护理失能失智的老人为主,他们在想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中占比是非常高的。这类老人是家里面最难照顾的,尤其是失智老人,跟小孩儿一样,甚至还不如一个小孩儿。来了之后都是现给理顺,因为这样的老人他是很缺乏安全感的,他就觉得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无所适从,就像我们送孩子去幼儿园一样,我们走了之后他也会觉得无所适从,“分离焦虑”,我们能做的就是一丁一点的让他熟悉我们。

营销和服务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拆开来看,只有服务做的好了,才能真正的实现营销。我们现在已经达到80%的入住率,实现了盈利。之前也用过广告的手段,但这个和养老行业不相符。我们的机构在济南来说是相对比较高端的,不需要所有的人都接受,不依靠普通的大众广告去营销,软件硬件摆在这儿,还是靠实实在在的服务。这个行业还是跟其他的行业不一样,因为子女会去很多家养老院实地考察,去做比较,看实实在在的服务。他不会去看你外表多么的光鲜亮丽,靠的还是口碑积累。

当然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去改变大家对于养老机构的偏见,提升我们的服务。比如说——人性化的服务:为了缓解老人的“分离焦虑”,入住老人可以携带自己熟悉的东西入住,只要没有安全隐患,不影响房间内护理功能发挥,一般我们都是允许的。我们还给每一层的老人家属建微信群,把老人每天的活动、餐饮等生活情况发到群里,方便家属了解老人的情况,家属全天随时都可以来探望,不需要预约。因为我们的服务要求任何时候对老人的照顾都是一样的尽心,不怕家属搞突击。再就是针对失能但是没有失智的老人,他其实是渴望和社会接触的,他可能也想出去,逛个超市、去个公园,我们定期有工作人员陪同外出,不需要家属过来。

靠口碑和服务,曲夕彦坚信,人跟人的真诚都能相互感知,都能看见。

高效团队 无愧于心

最让曲夕彦骄傲的莫过于她身后的工作人员、她的兄弟姐妹

我们一线的工作人员确实是不怕脏、不怕累,一些失能卧床的老人,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尤其是一些失能伴失智的老人,工作人员从来就没有说谁皱皱眉头,当然这种情况我们也不允许出现,你要觉得你干不了,你可以不干,可以不在我们这儿干。喂饭也是困难重重,有些老人是不吃的,因为失智老人以为你要害他,以为你要对他造成一些伤害,所以他是拒绝吃的。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哄着,跟哄孩子一样,甚至比哄孩子都难哄,一口一口的,就得让他吃上,不吃饭的话时间长了,对老人的身体也是不好的。有些老人会有暴力行为,当然他是无意识,有挠工作人员的、有扇工作人员的、有骂工作人员的,但你还是要一样的去服务。如果整天干得不开心,我就建议你不要干,去找其他更合适的工作,既然做了就要接受这个行业的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困难。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的团队比较年轻,也有很多20多岁的小姑娘,其实不太好找男朋友,家里面接受不了。所以他们的坚持也让我觉得很不容易,年轻的护理员不好招,流动性也大。我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有走了又回来的,只要品质没问题、工作负责任,我们都是接纳的。我自己干不了这里所有的活儿,都是靠团队,大家愿意在一起相互协作,拧成一股绳的在做。

曲夕彦说她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企业文化。

很多人说企业文化是口号什么的,曲夕彦一直想,后来有点想明白了:企业文化它是从你这个企业开始到你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逐步形成的一个理念,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对,你这样做就是对,错,你那样做就是错,企业文化就这么简单”——曲夕彦说。我们提倡公平公正,我们机构里没有我的亲戚、朋友,这个团队共同的理念就是公平公正,我不会偏袒任何人,我们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你把事情做好。

光靠制度化的约束也是不够的,首先自己不能排斥,我也给老人换过尿布,擦过大便,做为一个院长,你都干不了,心理上接受不了的话,那你就别指望其他人了。但是你不是作秀,你实实在在的不排斥这种事情,从我开始到我们各层的管理人员,我们都是有要求的,就是要以身作则,其次你再去谈你的能力、你的专业,整个团队自上而下的贯彻。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虽然这个行业不好招人,但是我们的标准是不会降低的。我也会开人,但是会深思熟虑,不是杀伐决断,能力的问题可以培养,态度的问题,绝不容忍。比如你到点,该干的活儿没干,该巡夜没巡,因为你偷懒,一方面别人的工作量会加大,另一方面机构的风险也会加大。我经常讲,从我开始,谁哪天说我想偷懒,我不想认真干,我就想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安安稳稳的,我也不想进步了,那就是你不适应单位的发展,那你就该走了,从我开始,保持团队的纯洁性和高效的运转,这样才能把团队做好。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曲夕彦经常跟团队说:只要你觉得你做的无愧于心就可以。她也并不是要求团队一味的承受劳动,承担委屈。有些老人失智,会出现表达错误,但是有些家属,非常相信老人说的话,也跟着一块儿指责工作人员,这一点儿是工作人员最不能接受的。遇上这种特别不讲理的家属,曲夕彦也会劝退。“因为我不能让我的工作人员一直这样受委屈,老人不明白可以,家属你得理解,理解你老人目前所处的这种状态、这种情况,对我们有一个最起码的信任。”

正是靠着无愧于心的服务态度,公正公平的企业文化,曲夕彦代领出一支有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年轻养老团队。

风险管控 如履薄冰

虽然曲夕彦的团队在一心一意的做服务,但风控管理依然是养老这个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仅是我们,那些做了十来年二十来年的,也都很难。”

曲夕彦所在的机构主要是接收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老人脑子不清楚,“很多到了七八十岁这个年龄,他的骨质是疏松的,他的脑子反应慢,

很多都有心脑血管疾病,护理员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寸步不离,一摔,轻的可能磕的青一块紫一块,重的可能骨折,有的可能会猝死,这个时候你就说不清楚,到底是因为看护不到位造成的,还是老人本身的疾病造成的,任何一家养老院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规避这种风险,我们在做的过程当中也是小心翼翼。”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4小时呼叫,随时绑定安全带,我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

曲夕彦说。“失智但是可以自由活动的老人,尽量保持让她在我们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内,工作的时候一直带着她,带着她去别的房间,让她帮忙去干一些工作,锻炼她的脑子。晚上的巡视我们是两个小时巡视一次,但是对于那些特别重度的、风险性特别大的老人,我们也会一个小时巡视一次。”曲夕彦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节假日都是在值班中度过,她笑着说:“当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我们很多人都在这样做,大家错峰休息。”

让曲夕彦高兴的是:现在大家住养老院的观念转变了不少,不像以前那么排斥了,很多人来了之后说其实送老人到养老院也挺享受的,对机构和工作人员有了最起码的信任和尊重。另外政府也增加了机构意外责任险,也能为机构分担一些压力和责任。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针对来机构探访的社会公益活动,曲夕彦认为:最起码说明他们有爱心,有一些目的可能不那么单纯,但是只要他们想来,我一般不会拒绝。因为老人需要这些社会的元素进来,或者说我们会去找一些社会上的元素进来,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六一儿童节或者重阳节我们让老人和孩子一起活动,送支花、敬杯茶,老人就会觉得很开心,活力老人也可以发挥发挥自己的特长,唱歌、拉二胡、诗朗诵,老人其实也是很愿意展示自己的。

但是曲夕彦会对公益组织、公益人士进行管理,“我有一个专门的工作人员是负责这一块儿的,也招募社会服务人员,陪老人聊聊天、唱唱歌、按摩抚触,我们会有一些稳定的队伍,他们一般从学校来,或者从公益组织来,会告诉他们要来可以,但要定期来,学生要两周来一次,至少要来一个学期。这样和老人接触起来也比较容易保持情感的延续性,避免无意义的公益或者是作秀。”

老有所养 老有所为

对于养老行业的未来,曲夕彦充满信心,一面是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面是养老的观念也在改变,

“最起码作为我们一个个体的理念来说,我们正在转变送老人去养老院是不孝顺这种思想。”

曲夕彦个人比较推崇日本某机构的模式:“老人可能不能吃饭,过段时间她锻炼的就能吃饭了,给她机构里的代金券可以消费,比如说泡温泉、跳舞、插花、甚至KTV玩电玩,这种半自理的老人,充分调动她的活力,把她内心的成就感调动起来。我觉得是很好的,这种可以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每天都有劲头、每天都有目标、战胜了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其他事情,这很重要。”她在机构里搞歌唱比赛、种花活动,想方设法的依据现有的条件,让老人觉得不那么枯燥。

对于失能失智的老人,曲夕彦觉得可以把蒙氏教育引进来:“不是说我教你怎么办,你就怎么办,而是我辅助你,关注老人内心的需求。”每一个老人来了之后我们都会让他填写一张表,表里就有他的兴趣爱好,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护理员在护理的过程当中也会注意到,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于自理的活力老人,“我是不建议来我们这个地方的,毕竟还是条件所限,院子小一点,老人不应该从社会中脱离出来,他们最适合的是旅居养老、去上老年大学这种。”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然还有一些我们确实护理不了的,我们也是建议他到专业的医院去。”曲夕彦并不一味的认为她的机构适合所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所长所短。

结束采访,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这个行业对你有什么影响?”

曲夕彦说:“应该是理解父母、理解沟通、理解爱。以前脾气没这么温和,和父母沟通的时候也会觉得父母唠叨,但是后来就更能理解这是一种爱,这是挺好的,和父母相处比以前还要好。我们其实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很短,生命是在逐渐凋零,更应珍惜当下。还有就是我身后的每一个兄弟姐妹、每一个老人。”

我想她大概是想说:每一个兄弟姐妹,每一个老人已经成为她成长的一部分,而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不只是一个梦想。送一首孩子歌给筑梦的养老人。

人物专访——80后养老人,曲夕彦: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厦门市青少年宫合唱团 - 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

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

厦门市青少年宫合唱团

词:文雅

曲:李庆成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都有梦想和追求

脚下是我生存的大地

渴望指引和阳光雨露

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向着目标努力向前

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

让国旗屹立在世界之颠

一定有那么一天

我们的梦想会实现

张开我稚嫩的翅膀

我们将把一切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