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辦法》的出台,給江蘇高質量發展勾勒出清晰輪廓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高質量發展,會給經濟發展和民生幸福帶來哪些新的變化?如何充分發揮監測考核的“晴雨表”和“指揮棒”作用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日前,我省出臺《江蘇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實施辦法》和《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指標與實施辦法》,通過細緻翔實的指標數據,為江蘇高質量發展勾勒出清晰輪廓。

兩個《實施辦法》發佈後就引發了省內及周邊省份媒體的廣泛關注,江蘇率先發布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歷時數月研究完成,引來多方聚焦。省內相關專家表示,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將中央關於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細化落實為“六個高質量”發展任務,目前研究制定的這套指標體系,就是把高質量發展任務具體化、指標化,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率先探路。

聚焦“六個高質量”:

監測考核有了明確辦法

省統計局統計監測處處長劉學軍向記者介紹了指標體系構成和特點。從兩個《實施辦法》的內容和作用看,兩者之間有機銜接、各有側重。

《江蘇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實施辦法》,以“六個高質量”發展為基本框架,用於監測評價全省及各設區市、縣(市、區)和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和總體情況,共設置三個基本架構相同、指標有所區別、數量有所不等的指標體系。其中,全省和設區市由六大類40項指標構成,各縣、縣級市和成建制轉成的區由六大類35項指標組成,城區由六大類25項指標組成。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指標與實施辦法》,用於考核衡量各設區市年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展情況。考慮到高質量發展的普遍性要求和各地功能定位的個性差異,考核指標由18個共性指標和每個市6個個性指標兩部分組成。考核另設了加減分項。

劉學軍介紹說,監測評價指標更全面、更系統地反映各地綜合發展績效,考核指標從不同側面反映設區市年度重點工作推進情況。“我們從監測評價指標中,選取了更能反映年度特色以及更能體現‘六個高質量’當中的短板和弱項指標設置為考核指標。比如考核指標中的‘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達標率’,城市黑臭水體是百姓反映強烈的水環境問題,也是這年來我省重點推進的工作,設置這個考核指標,就是為了加快補齊短板,切實改善城市水環境。”

據悉,監測評價數據最終將形成全省及各設區市高質量發展監測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縣(市、區)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結果,將作為對縣(市、區)推進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結果,將作為對各設區市年度綜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將通過準確有效的評價考核和對考核結果的正確運用,真正為“鼓勵激勵”“能上能下”提供依據。

聚焦發展新要求:

引導各級幹部樹立新發展理念

指標體系傳遞出怎樣的發展導向?劉學軍說,此次出臺的監測考核指標體系著重體現高質量發展新任務、新要求、新動力,圍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等新任務選取20餘項指標,引導各級幹部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彰顯新作為。值得關注的是,很多指標在我省監測考核指標體系中是首次出現。

以《全省和設區市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為例,該指標體系由經濟發展高質量、改革開放高質量、城鄉建設高質量、文化建設高質量、生態環境高質量、人民生活高質量等六大類40項指標構成。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經濟發展高質量共設置12項指標,其中不少指標都是首次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當下老百姓關注的焦點之一,省農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指標就是首次出現,這一指標著眼於提升農產品質量,滿足老百姓對農產品高質量的期待。”此外,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任務,我省還首次設立了“‘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水平”等指標。江蘇開發區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了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我省在改革開放高質量的相關指標中,設置了“園區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指標。此外,在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等方面,都圍繞發展新任務,設置了很多新指標。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指標與實施辦法》中共設置了18項共性指標,其中“營商環境指數”、“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達標率”、“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成率”等多項指標在我省監測考核指標體系中是首次出現。劉學軍說,這些指標的設置,充分體現了時效性要求,注重當前高質量發展的薄弱環節,以“營商環境指數”為例,近年來,我省積極改善營商環境,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短板”存在,優化營商環境的課題需要進一步破解,設置這一指標是為了積極助推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國際一流、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

聚焦群眾獲得感:

高質量發展看得見、摸得著

本次指標體系的一大亮點在於,突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百姓對江蘇高質量發展看得見、摸得著。在各指標體系中,反映公用設施、生活環境、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類指標均佔總指標數的一半以上,促使各地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注的事情。

農村飲水安全直接關係到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劉學軍說,“今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全省區域供水行政村覆蓋率到2022年提高到95%,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因此我省在監測評價指標中設置了‘農村供水入戶率’指標,這個指標反映區域供水通達鄉鎮範圍內區域供水入戶狀況,將助推地方政府更加關注農村飲水安全。”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良好生態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記者注意到,在《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指標與實施辦法》的18項共性指標中,生態環境高質量設置了5項指標,佔比很高。省環保廳規財處處長陸繼根告訴記者,“目前,生態環境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一塊短板,指標體系的設置倒逼各地必須要下大力氣補齊拉長生態環境這個突出短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教育是民生頭等大事。為了給娃擇校,很多家庭使出渾身解數。“擇校熱”的根源在於優質教育資源少、分佈不均衡,為了著重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我省在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中,設置了“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比例”等指標。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醫療健康水平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在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中,我省在衛生服務方面設置了一系列指標,包括“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等。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生顧春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以來,受困於待遇低、職業上升空間窄等瓶頸,全科醫生供不應求,在全國各地均是普遍現象,指標的設置有助於推動各地加快培養全科醫生。

劉學軍說,江蘇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將實行動態修訂機制,根據中央、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調整完善,確保監測考核更加符合中央精神、更好體現江蘇實際,順應群眾期待,激發幹部擔當,有效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

供圖:視覺江蘇網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