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变现》——斜杠青年的人生逆转

今年新媒体圈子里出现了最火热的一个词语,不是变现,不是营销,不是涨粉,而是“斜杠青年”。

年初时我就曾忍不住去“度娘”过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吗?度娘给出来的答案也只是字面意思,但你依然可以当做是你知识的延展阅读。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知识变现》——斜杠青年的人生逆转

如果你熟悉新媒体这个圈子,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自我介绍的小程序会不断的升级,从简单点的群文字介绍,到群勾搭,再到图文并茂的自我介绍了,当然你也会发现很多的斜杠会这样介绍自己,例如,张三,新媒体讲师/头条文章作者/摄影师,那这里的“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特别是在一线的大都市,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所以你也可以明白很多为什么要拼命努力去选择做斜杠青年了。

关于时代,我记忆里狄更斯《双城记》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多的普通人都看似有机会靠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人生的逆转;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多少人被幸存者偏差所迷惑,结果能力撑不起梦想,折腾了半天却是一事无成。

《知识变现》——斜杠青年的人生逆转

最近在阅读教主的《知识变现》一书,让我对“斜杠青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最开始可能只是觉得的理解为,每个人都能做斜杠青年的时候,这个能,是可能的能。而不是能力的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拿得一门手艺,也不是每个人的手艺都能够变现的。

《知识变现》这一本书其实是两位网络大咖合作写成,一位是畅销书作家萧秋水,另一位是拥有百万公众号作者剽悍一只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收入颇为丰厚,受欢迎的自由职业者,反正我早已被他们圈粉了。

我身边有很多喜欢写文章的朋友,有一天A在群聊说起来,他立志要靠写作获得10万粉丝,当作是她的一个年度目标,大家在群里也会礼貌性的对她说,加油~日更的人就是有动力。

A却说:不,我这个目标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我只把写作当做减压的方式,而是要刻意练习,在这个过程礼她还需要学习知识变现的方法论才可以说是因为“新媒体”赚钱了。

过了很多天,我才理解她说的这个思考点,因为我通过实践情况分析,好像我们是真的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发展,而是要像研发一个产品一样制定好目标和达成路线,严格执行,在推进的过程中再做动态调整才有可能赚钱。

《知识变现》——斜杠青年的人生逆转

《知识变现》这本书共四章,阅读起来也会比较轻松,书里采访了18位当红的网咖,大部分是我很多从事新媒体圈子人的梦想,作为访谈对象他们分享自己记录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百态。

书里的写作者给我们分享了,当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需要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大势、斜杆青年和自由职业者的透析、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准备和成为自由职业者后面临的竞争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觉得书的内容是非常正能量了,分享了成功人士从“草根”开始到人生逆袭,不是平白无故的,这样的一群人是有选择能力,可进可退,收放自如,才可以达到我们看见的自由职业态。

开始理解不了选择一种为什么他们会放弃体制内的生活、放弃可以大富大贵的生活,去选择码字吗?去选择演讲吗?

一直到现在才可以清晰的理解,好像一个人开始选择做这些和“钱”没有很大的关系啊。

《知识变现》——斜杠青年的人生逆转

他们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用自己的能力堂堂正正地赚钱,养活自己。有广泛的兴趣,有很多的朋友,其实在我现在的状态看起来也是一些非常热爱工作的人,这些的选择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看起来也有明确的分界,水乳交融。

是的吧,或许,别人经历过的故事,总给自己一点的思考。时代的大潮裹挟这人前进,类似我这种不自救的人只能原地等待命运的捉弄。当我不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原来已经被这个社会淘汰的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