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以前的中等師範學校培養的教師比現在大學培養的老師更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爲什麼?

隴州核桃之窗


“以前的中師生”應該是特指八十年代吧,那時候的中師生大多是“品學兼優”,大多中考成績超過縣一中的好面子,他們智力超群,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也很強。



而“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大學生,因為他們之所以能上大學是源於擴招。八十年代全國大學生一般每年不會超過五十萬,而現在,2017年,795萬。正因為擴招,很多智力平常,學習平常者都能進入大學。他們中的相當部分人和當年的中師生智力學習力不在一個水平上。

老師不聰明,學生再聰明也不可能有好成績,智慧的光輝有時候能讓人對思維產生濃厚的興趣,能讓人對知識有更大的興趣。比如同一道數學題,有些老師就知道一種解法,而有些老師能給出多種解法。這就是區別。同樣一個知識難點,有些老師不知道怎麼教授,而有些老師能讓學生在輕鬆愉悅中接受。這其中就有智力的因素。



“”現在的好大學生”都不願意當老師。當老師苦累,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待遇低,職業發展天花板低,這些都阻礙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走進教師隊伍。也就是說,願意當老師的大學生,往往是成績不夠好的那一撥。本來讀書時成績就不是很好,知識上有漏洞,這樣的老師來教學生,能教好嗎,加上智力水平一般,學習能力又不夠,參加工作後在知識上不可能再有很大的提升。暑假此事9分者居然進入面試,讓人對於老師更加看不起,如此低能者倘若進入教師隊伍,不是害孩子是幹什麼?

前天,兩位領導到單位來,談到師資問題,說到近年來很多省招大學生不堪重用的問題,說到目前初中戰鬥在第一線的仍然是五十歲左右的老師,說那批人現在哄著還能出點好成績,說年輕的即便哄也出不了好成績,因為他們智力和學習力學習基礎都有欠缺,我們都深以為然。



另外,與現在的大學生比,當年的中師生還有著興趣愛好比較廣泛的優勢,因此,人們普遍覺得當年中師生比現在大學生更受歡迎。

你覺得呢?倘若認同,不忘關注哦!😊


文軒閣


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題主的這個邏輯,小西沒太理的順。"以前的中等師範學校"不少已升格為高等專科院校,剩餘的消失、轉為高職、普通中學等。

2000年以後,中等師範專業停止招生。小西在8月曾回答過一個"曉莊學院為啥不改名大學的問答?",就提到陶行知先生1927年在南京創辦曉莊師範學校。中等師範學校為我國培養大批小學教師,小西的小學老師和校長都是那時候的中師畢業生。他們當時素質好、知識面廣、適應力強,後期基本都是各個學校的骨幹。現在的話,他們依然活躍在教育的一線,如重點中學的老師、文聯幹部、青年作家等。

"現在大學培養的老師"不是不優秀,而是優秀的老師不願意去鄉村,不少省市的鄉村定向師範生、撤併"麻雀學校"等措施都希望解決農村小學的師資問題,可是都不太理想。在普高率50%、大學錄取率50%的今天,初中生5年制的鄉村師範生就曾引發過"差生能否教育好孩子"的討論。雖然學歷不等於能力,可是北師大、華東師大等知名教育類大學的本科、碩士在省會城市的知名小學教育幾年後,同樣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績。

相對來說,為農村培養基層師資的中等師範學校,生源來自於農村,回鄉任教的他們熟悉農村、瞭解農村、紮根農村,這樣的情感融入到教學中,更容易和孩子相處。知名院校的大學不少在農村僅僅是因為公費師範生2年的要求,熬到2年回城的思想是主流。

直白的講,不是大學培養的老師不優秀,而是農村家長/學生見到的這些畢業生都不是最優秀的一批,更多的是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大學擴招之前的中專可是比現在的專科優秀不少啊...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2018-08-31-03


帥小西De


重點學校的老師、文聯幹部、青年作家等活躍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基本上都是以前中等師範學校培養出來的。他們相對於現在大學培養的老師,綜合素質較高、知識面較廣、適應能力較強,自然比較受學生和家長歡迎,這些差距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一是文化知識基礎不同。以前師範學校招生對象都是班裡的尖子生,要想進師範學校,必須有優異的成績,錄取比例非常低;而現在的師範學校招生,基本上都是非重點中學畢業的學生,有的學生自身學習並不是太好,也沒有端正的學習的態度和高效的學習方法。可見老師的基礎區別非常大,一些學習好的、悟性高的學生,就錯過了教師崗位。


二是師範學校教學方式不同。以前的中等師範院校,管理非常嚴格,學校的作息時間、考試管理、教學管理都非常嚴格,而且教學的方式多元化,教學的針對性比較強,授課內容非常廣泛------語數音美體樣樣不缺,自然教師的綜合素質非常高,教學的效果也非常好;而現在的師範大學,基本上一進校門就分好了專業,然後分專業授課,學生的知識面自然不夠廣,畢業後的學生當老師時,教授的內容自然比較單一枯燥,沒有融會貫通,繪聲繪色的效果。


三是教師的精神追求不同。以前中等師範學校培養出來的老師的思想比較單純,品德高尚,絕大數教師甘於奉獻,以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不斷努力進步,教出來的學生自然會不一樣,給學生的家長的印象自然比較好;現在的教師中有的老師在上學階段並沒有過多的思想教育,或者自身反思不夠,思想上並不單純,自然會有浮躁的心境,不夠踏實,比較功利化,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可見,以前中等師範老師比現在大學培養的老師,各方面更具有優勢,自然會更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一些本真的東西不應該丟失,這也是當代的老師應該找回的東西。


決勝網


我是80年代的中師生,我也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考上的中師生是現在教師中最優秀的一批人,沒有之一。當時每個縣能考上中師的不超過50個,每個鄉鎮中學一般一到兩人,錄取率低的令人髮指,有許多應該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滑入這個群體,舉個例子吧,當年和我同級一個學生考了613分(總分640,而且當時政治最高分是83分)。這些同學都是因為窮和國家戶口(懂的人不多了)最終變成鄉村中小學中一員,實在令人唏噓。

第二,這些學生在當時讀書時受當時信息傳播所限,思想單純,品德高尚。絕大部分人以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努力學習,振興教育的師德標準要求自己。加上天資又高,真正是藏龍臥虎

在教學中自然得心應手,備受學生喜歡

第三,因為出生大都貧寒,在求學過程歷經坎坷,他們對貧寒學生自然多了幾分關愛,學習上要求嚴格,也使他們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尊敬

第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都即將老去,他們也是自己人生最失敗一批人,他們不會掙大錢,不屑於溜鬚拍馬,自我清高,買不起房,送不了子女出國,都與當今社會格格不入,連他們的子女都瞧不起他們,而且子女們都發誓不再成為他們(這也是他們希望的),希望社會能善待他們吧


邊角見


我只相信權威,要成為權威是有前提條件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上世紀未,中師畢業和髙師小教大專或本科畢業的進入中小學任教的自然就是現今的教學權威,原始智商高、教育教學基礎知識牢固、愛崗敬業、勤奮好學、教學基本功紮實、全能型。


JJS31467811


這個問題描述的還真的有道理。

為什麼呢?

最主要的是那時候的師範生都是佼佼者。記得那個時候,一個鄉鎮中學近千名畢業生,能考上三兩個中師生。都是第一批錄取的,所以那些中師生都是妥妥的學霸!

大家想想,這些學霸走上工作崗位,會是什麼結果?作為一位教育者,我的很多朋友是中師生出身。他們現在已經是中國教育的旗幟性人物了。很多很多人已經是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甚至很多人已經獲得“人民教育家”稱號了。

其次,中師生學歷起點低,但是學習能力超強。所以,他們的研究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出了很多成果。

反觀大學擴招後,生源質量下降的非常厲害。記得中師生年代,大學特別難考,十個人平均能考上1.52個。而現在幾乎都能夠讀上大學,本來鐵定落榜的學生,現在妥妥的上了大學。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由於教師待遇差,工作重。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對優秀的年輕人更加沒有吸引力。所以流傳著“三流學生上師範”的說法。

筆者多次參加新教師招聘工作,發覺招聘一位優秀教師非常非常的難。

試想,這樣的師範畢業生又怎麼能吸引學生呢?


為你寫詩醉紅顏


我也是其中一員,只說身邊同事例子,小學幹一年後,直接到初中教初三,那時候沒有九年級這一說,好多大專生教課不如他,幾年後直接提到高中教高三兩班語文課,在之後進入省實驗中學,現在名師!其餘沒有機會,仍在原校的都是業務骨幹,這批學生學習能力強,我知道的是他們哪課都能教,而且學生家長認可,基本素質確實不錯!


林子緣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師生,都是初級中學學習成績最好的農村子弟,當時考中專師範,比現在考重點高中還要難——中專師範的錄取分數線比當時的重點高中高得多,並且名額少的可憐。他(她)們進入師範學校學習,很容易掌握消化相關知識,很快掌握當老師的基本技能,所以進入教育教學第一線,他們的教育教學效果真的很好很好!反觀現在的大學本專科畢業生,其本身的基礎知識不牢,掌控教育教學的能力不高,有的甚至不是師範類的。一句話——現在畢業當老師的各類大學生,根本比不上以前的中師生。


老少依戀1


以前的中等師範生都是初三的尖子學生,他們品學兼優。考取中等師範比考重點高中難。為了解決戶口,捧上所謂的鐵飯碗,他們犧牲了自我,為了咋們國家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如今臨近退休,有的人的職稱還沒到高級,哎,無語。


風雨之心2


我是1982年初中畢業考入寧都師範,當時第一年從初中招生,各學校學習成績前幾名的都報師範,考不上的只好上重點高中。當年很多鄉鎮中考成績第一名的都進不了師範,那你為當年中師生素質高不高?寧都是個人口大縣只招了50多人,寧都、于都、石城、廣昌共四個縣共招了三個班,每班48人。說多了都是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