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有八個「新使命」

经济学家: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有八个“新使命”

9月16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在北京舉辦題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學術研討會。新華社記者吳凱翔攝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顧錢江、吳凱翔)在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經濟學家們16日強調,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仍是中國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新時代,不是緩改革,必須加快推進;不是小改革,必須全面深化;不是虛改革,必須啃硬骨頭;不是假改革,必須落地有聲。”經濟學家、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在此間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專題學術研討會上說。

一直被視為中國高層經濟決策“智庫”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由劉鶴、樊綱、易綱等經濟學者於1998年6月在北京發起成立,其成員主要是經濟領域學者和財經政策部門官員。

16日,50人論壇以一場題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的學術研討會,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和自己的20歲生日。

经济学家: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有八个“新使命”

9月16日,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學術研討會上發言。當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在北京舉辦題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學術研討會。新華社記者吳凱翔攝

“對改革最好的紀念,就是認真總結過去,找到前進方向和正確路徑,指導今後的行動,取得更大成就。”論壇學術委員會榮譽成員、經濟學家吳敬璉說。

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是什麼?曾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的楊偉民認為有八個,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和討論:

——從總量擴張到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沒有效率的增長不是高質量發展。要提高效率,就必須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因此,要正確處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關係。

——從不平衡發展到平衡發展。以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導向,通過改革,形成自動糾正經濟結構性失衡的機制;形成有利於突破核心技術、促進城鄉區域協調、公共服務均等化、收入分配合理化、綠色低碳循環的體制機制,特別要健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保障人權、依法辦事、司法公正的制度。

——從所有制改革到產權制度。現代經濟中,相對於所有權,產權更重要。產權制度是對所有制的深化,無論所有權是誰,都要明晰佔有、使用、轉讓、租賃、處置、收益等的產權,國家要依法保護所有權,並同等保護使用權、承包權、經營權、知識產權、收益權、繼承權、處置權等。

——從商品市場化到要素市場化。改革已在商品市場化方面取得極大進展,但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後。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必須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

经济学家: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有八个“新使命”

9月16日,經濟學家楊偉民在學術研討會上發言。當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在北京舉辦題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使命”學術研討會。新華社記者吳凱翔攝

——從簡政放權到減政減權減稅減費。在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新時代,簡政放權還不夠,要同步推進減政減權、減稅減費的改革。減政,就是減少政府機構;減權,核心是減少政府決定資源配置的權力。減稅減費,就是重建地方稅體制,形成中央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

——從調動普通勞動者的積極性到調動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在創新發展的今天,必須把調動科研人員和企業家等創新人才的積極性放在重要位置。要允許科研人員包括職務發明人擁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權,允許其成為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市場主體。要保護民營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和個人財產。

——從國企改革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長期來看,應該淡化並逐步取消國企、民企、外企的所有制分類,按照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凡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從漸次開放到全面開放。進入新時代,中國開放的大門必須也只能越開越大,要實行全面開放方針,不僅要擴大產業、領域、區域的開放,更要在思想觀念、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擴大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