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八旬 义务清扫楼院30年

巴川街道民主路居民点51号楼附近的地面总是干干净净。这样干净的环境缘于86岁的胡碧珍老人。胡碧珍自从上世纪80年代搬到这里居住,到现在已经30年了,一直默默地为居民义务清扫楼院卫生,除了生病不能劳动,从来没有间断过。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总共有48户人家的小院,小院内整洁干净,邻居们三五成群地聚在院子里聊天、晒太阳。

当记者问起胡碧珍时,几名正在聊天的居民立马起身给记者带路,嘴里还不停地夸赞,“王婆婆(胡碧珍)是我们小区里最热心肠的好邻居。”

在热心邻居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今年86岁的胡碧珍,老人看起来很健康,精神矍铄,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因为她丈夫姓王,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唤她“王婆婆”。王婆婆告诉记者,她1981年搬到这座院子和儿子一家一起居住,一直义务打扫小区卫生到现在,算起来已经有30来个年头了。

巴川街道正街社区的网格长彭良平告诉记者,王婆婆所在的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物管,没有保洁员,居民都是各自打扫自家楼道门口的卫生,基本无人打扫公共地段。环境卫生是老旧小区的老大难问题。“这么多年,多亏了有王婆婆义务清扫,居民们都很感激她。”除了清扫自己居住小区的院子,相邻院子的清洁卫生王婆婆也主动承包了。她说,夏天亮得早,她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了,先在小区的院坝里转悠,只要地上有垃圾,她就会拿着笤帚、撮箕和火钳开始打扫。角落里的垃圾不好扫,她就用火钳一点点往外捡。“院坝一旁就有一个垃圾收运站,我扔垃圾很方便。”

最初,王婆婆的儿子不同意母亲每天去清扫院子,担心她年纪大了容易摔倒受伤,但王婆婆却一直坚持。问及原因,王婆婆只是简单地说:“我身体还好,每天劳动就当锻炼身体呢。”多年来,老人的义务劳动从没间断过。王婆婆说,院子里住着的年轻人平时要上班、带娃,几乎没有时间来清扫院子,她一个老年人,有的是时间,动动手扫扫地,没什么大不了。“把院坝里的卫生打扫干净,大家住得也舒服。只要我不生病,我还会继续扫下去。”

这些年来,大家都被王婆婆的行为感动着。有一次,王婆婆在家里不小心摔倒了,头部和背部受伤,住了十天院,邻居们纷纷前去看望王婆婆,安慰她,希望王婆婆能够早日恢复健康。住院期间,王婆婆还一直放心不下院子里的清洁卫生。没想到,小区里的另外一位住户张明英婆婆主动接过王婆婆的扫帚,默默地清扫院子。

病愈后,胡碧珍老人仍然坚持清扫院子。在老人的感召下,大家都自觉地维护小区的卫生,有空的时候,也都会在王婆婆清扫院子时搭一把手。院子里种着一棵高大的黄桷树,每年固定时节,黄桷树就不停地掉叶子,给王婆婆的清扫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网格长彭良平就带着居民一起拿着大塑料袋拾捡、倾倒黄叶。 (记者 谢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