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凝视时光——美国《LIFE》杂志摄影精选展

9月1日于上海宝库艺术中心开展

展览以「珍藏影像,致敬时代」为主题

展出上世纪中叶杂志刊登过的50幅摄影作品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此次摄影展聚焦四位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以及杂志“往事”板块的经典之作,透过历史人物、生命百态和写实记录,展现时代巨轮下的相异人生


新闻摄影之父Alfred Eisenstaedt、德裔美籍摄影师Andreas Feininger、光绘摄影创始人Gjon Mili、著名女摄影师Nina Leen……这些时代记录者将往事带回大众视野,映射百态人生和特殊的历史时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时代影集和艺术珍品。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胜利之吻(1945) | 摄影:Alfred Eisenstaedt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玛丽莲.梦露(1945) | 摄影:Alfred Eisenstaedt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面具(1955) | 摄影:Andreas Feininger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毕加索创作光绘(1949) | 摄影:Gjon Mili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华盛顿广场的模特(1945) | 摄影:Nina Leen


今天,我们重温这些影像,不仅因为它们是珍贵的历史留存,也为了致敬这本曾创造过无数光辉的图片杂志

创刊——夺人眼球

1936年,创办了《时代》和《财富》两本重要刊物的美国著名出版商亨利·卢斯(Henry Luce),用9.2万美元买下了已经入不敷出的《LIFE》杂志——他只是看中了「Life」这个名字,其他如订户名单等无形资产,都被他一转手卖了。

带着用图片讲故事的坚定信念,卢斯在1936年11月23日启动了这份全新意义上的《LIFE》。这是一本满载50页大图、配以极少文字的图片杂志,在当时可以算是离经叛道,夺人眼球。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亨利·卢斯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希望”这是他给《LIFE》的创刊理念,他希望这是一本不仅仅谈论时事新闻的杂志,更希望人们通过令人惊叹的照片看见生活。

新的LIFE》第一次为美国带来了图片报道(photojournalism)的概念,不少摄影大师都曾是它家的摄影记者,图片的空间和地位,第一次与文字平起平坐。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击伟大的历史事件;

去看穷人的面孔和骄傲者的姿态;

去看不同寻常的事物——机器、军队、群众、以及丛林中和月球上的阴影;

去看人类的杰作——绘画、建筑和发明;

去看千里之外的世界,去看隐藏在高墙和房间内的事物,以及难以接近的危险事件;

去看那些被男人所爱着的女人们还有孩子;

去看并且享受愉悦;

去看并被感动;

去看并被教育…

这段诗一样的文字,是卢斯诗人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一起给杂志撰写的创刊词,完美定义了杂志诞生的使命和意义



发展——时代砥柱


《LIFE》缔造了新闻摄影的开端,成为美国人叙述故事的一种革新方式。

在卢斯出版的第一期《LIFE》中,成名已久的摄影师AlfredEisen staedt的作品占据了五个版面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创刊号封面:福特堡大坝(1936)

此时,美国正在经济大萧条的深渊中挣扎,整个世界正缓缓走向战争的泥潭。希特勒牢牢掌控着德国国内的形势,弗朗西斯科·佛郎哥的军队兵临马德里城下,墨索里尼刚刚入侵了埃塞俄比亚——但卢斯完全不在乎这些世界事务,将美国的福特堡大坝放上了首期封面。

1941年,美国全面卷入了二战,《LIFE》也无法置身事外。带着强烈的亲美情绪,他们将遍布二战战场各个角落的精彩瞬间带回美国本土。历史上最有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当时就效力于《LIFE》。

1944年6月6日,卡帕孤身参与了诺曼底的第一波抢滩登陆,发回了大量来自最前线的图片。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盟军登陆诺曼底 (1944) | 摄影:Robert Capa


1952年,著名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作品《老人与海》发表于《LIFE》,成为经典。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冬天的狮子(1959)| 摄影:John Bryson

照片中的老人正是海明威

那是他拍过最棒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亮点在于展现了童心

与一种近似末日氛围的融合

在拍摄这张照片的一年半后

海明威饮弹自尽,享年61岁

1953年2月,离任不久的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宣布《LIFE》杂志会全面代理他的回忆录。杂志的发行量迅速飙升,从首期的38万册涨到四个月后的单周100万册。杂志全盛时期,发行量一度超过1300万册,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之一。

作为一本摄影纪实类杂志,它记录了太多烙印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瞬间。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佛罗里达新迪士尼乐园开业(1971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阿波罗11月登月(1969)


停刊——美人迟暮

新生媒体形式的发展,曾一次又一次地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LIFE》是其中最千疮百孔的代表,它先后遭遇了三次停刊,如美人迟暮,晚景凄凉。

1972年电视大规模普及,《LIFE》周刊销量每况愈下,第一次停刊。


1978年复刊,周刊改为月刊,2000年再次停刊。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 《LIFE》月刊终刊号 (2000年5月)


2004年10月,《LIFE》顽强地迎来第二次复出,但这一次,它已经沦为随60种报纸夹带发行的增刊。

这个版本的《LIFE》使用了最传统的标志,杂志标语却从经典时期的“看生活,看世界”变成了“全美国的周末杂志”,内容乏善可陈,风光早已不再,发行量也远不及同为增刊的《Parade》和《USAWeekend》。

三年不到,这次的复刊又走入了绝境。2007年3月26日,时代集团宣布《LIFE》再次停刊,并将他们庞大而珍贵的图片资源全部放上了互联网,供依然难以割舍的读者们免费下载


这场不容错过的摄影展,记录了一部杂志兴衰史

和其他传统强势媒体一样,如今的《LIFE》变身网络媒体(点这里访问官网),其品牌下的书籍出版等业务照旧——这看起来是一条适合图片杂志的生存之路,但未来还将面临怎样的风雨变迁,我们不得而知。


惟愿几十年后依然有这样出色的摄影展,向后人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