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上一集,我們講到傅恆未有尺寸之功,就升為朝廷一品大員。他背後固然有姐夫皇帝的支持,但是長久如此,必然不能服人,他必有有真材實料才能在這個位子上長久地幹下去。

很快機會就來了,這就是乾隆朝第一次平定大小金川,大小金川的問題很早就存在了,所以我們有必要先交代一下大小金川的歷史問題。

大小金川的問題來源於雍正年間。鑑於西南地區土司制度的種種弊端,雍正四年,鄂爾泰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就是廢除之前的土司制度,改為由朝廷委派流官的制度,這樣減輕了土司對於本土居民的剝削,也穩定了當地的治安。改土歸流推行的地方主要在雲貴地區,有一些更偏遠的地方,還沒有廢除土司制度。大小金川位於四川西北部,原是指大渡河上游兩條支流,由於水中產金砂,故名金川,大金川在西,小金川在東,居民主要是藏族,有一萬人左右。大小金川地區高寒多雨雪,地勢險要,居民以種植青稞、蕎麥為食,物產不豐富。由於當地常年處於惡劣的環境,以及歷史上多次處於戰亂的情況,當地居民發明出一種特別的建築:碉樓。完全用石塊壘起的方形的多層建築,“累石如小城,中峙一最高者,狀如浮圖,或八九丈、十餘丈,甚至有十五六丈者,四圍高下皆有小孔,以資瞭望,以施槍炮”,在四川地震中,大多數現代的鋼筋水泥的建築都倒塌了,但是以前舊村寨幾百年的碉樓依然巋然不動,其堅固可見一斑。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碉樓

大小金川原先只有金川土司,莎羅奔是從小金川土司家族(小金川土司原是苯教的領袖演化禪師)中分出來的。莎羅奔在雍正元年時,跟隨大將軍嶽鍾琪進西藏、青海、尼泊爾,平定準噶爾部的大策凌敦多克(蒙古準噶爾部入侵西藏)有功,被授予大金川安撫司印。但是年羹堯知道莎羅奔為人反覆狡詐,擔心他以後謀反,就沒有給莎羅奔金川地區的全部治權,令莎羅奔為大金川“促浸土司”,原先的金川土司為小金川土司(攢拉土司),這樣大小金川就開始分治了。

年羹堯原來的意思是要讓兩位土司,相互牽制,達到“以土製土”的目的。但是莎羅奔心懷野心,一直想吞併小金川,小金川土司澤旺為人又軟弱無能,莎羅奔就把自己的侄女阿扣嫁給澤旺。阿扣是個母老虎,直接把澤旺就治住了,莎羅奔趁機奪了小金川土司的印信,囚禁了澤旺,等於實際吞併了小金川。小金川這邊的人就通報了四川巡撫,四川巡撫紀山出面干預,莎羅奔此時羽翼未封,就將澤旺釋放了。但是第二年,莎羅奔又攻打了大金川西南邊的革布什咱土司(丹東土司)、南邊的明正土司(長河魚通寧遠宣慰司),看著莎羅奔這個勁頭兒很危險,四川巡撫就決定出兵鎮壓,同時又奏請朝廷出兵平叛。說實在的,從省裡的角度來看,擔心莎羅奔的事情越鬧越大,出了事情不好交代;從朝廷角度來看,這是土司內部爭鬥(彼穴中之鬥),不值得朝廷現在出兵(竟可置之不問),讓四川巡撫自己看著辦,這樣事情就拖延下來了。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土司莊園

事情一拖延,莎羅奔就以為沒有事了,開始四面出擊,燒殺搶掠,逼近朝廷的打箭爐廳(康定),並且打死了官兵,這下觸動了朝廷的底線,朝廷的巡撫就有權發兵鎮壓了。四川巡撫將情況報告給了川陝總督慶復(佟國維的六兒子,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一方面因為軍情緊急,紀山派出了泰寧協副將張興前去打箭爐支援,結果在半路上遇到大金川土兵的伏擊,傷亡慘重。朝廷不發兵,自己的兵還不夠用,大金川的劫掠還不停,應該怎麼辦呢?川陝總督慶復就想採取“以番治番”的辦法,聯合其他土司一起攻打大金川。

當時川西地區有嘉絨十八家土司,各自在自己的地盤統治,如果所有的土司團結一致攻打大金川,就兵力上說,應該可以制服莎羅奔。但你想讓所有的土司都參戰,這是不可能的,且不論裡面有沒有暗中支持促浸土司莎羅奔的,就是出兵的費用問題就可以讓離大金川較遠的土司不想出兵了。他們會想莎羅奔又沒打我,我幹嘛要出兵出錢去幫你打?再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本來是沒有事的,萬一我出了兵,保不齊自己的老窩就被別人掏了。所以慶復只能讓大金川周邊,受過大金川氣的小金川(攢拉土司)、革什札安撫司(丹東土司)、巴旺宣慰司(巴旺土司)等出兵協助攻打大金川,這樣兵力上就沒有絕對優勢了,況且大金川有地勢險峻的優勢,本次圍剿工作最後以失敗告終。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大金川風光

圍剿失敗,慶復只好上報朝廷,乾隆皇帝就有些惱怒,立刻撤了慶復川陝總督的位子,由雲貴總督張廣泗(漢軍鑲紅旗)接任川陝總督。張廣泗以前跟著鄂爾泰平過苗疆叛亂,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所以皇帝想倚重於他(大抵番蠻與苗性相似,今蒞川省,即以治苗之法治番,自能懾服其心,消弭其釁)。

乾隆十二年,張廣泗調兵三萬入川。開始的時候莎羅奔並未意料到朝廷會這麼快派兵攻打自己,並沒有做好迎戰準備。張廣泗很快收復了牛毛、馬桑等地,解了打箭爐的危機。取得這些勝利之後,張廣泗就有些輕敵了,跟皇帝彙報說:酋首不日可以殄滅。莎羅奔受挫之後,就戰略退守勒烏圍,並派他的侄子郎卡守住要道刮耳崖。張廣泗在沒有弄清敵情的情況下,就開始發起總攻,先是兵分四路圍攻大金川,後又兵分十路,之前我們提到過大金川的各地據點散落山中,以碉樓的形勢,既可以瞭望敵情,又可以屯兵,長時間據守,而且碉樓十分堅固,易守難攻。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打箭爐

張廣泗又分散了兵力,三萬人兵分十路,一路人才三千人,莎羅奔一個據點不足百人就可以予以牽制。這種情況是張廣泗在平苗疆的時候沒有遇到的,苗疆土寨多是土木結構,堅固程度不如石頭壘制的碉樓,也不防水火。他用了埋雷、放炮的方法都對碉樓沒有起作用。由於對於地理和人事不熟悉,張廣泗任用當地的人做翻譯和嚮導,一個是漢人王秋,一個是小金川攢拉土司澤旺的弟弟良爾吉,並且對這兩個人的背景並未做調查。王秋此時已經通了莎羅奔,而良爾吉已經與嫂子阿扣有了私情,早就想把攢拉土司幹掉,取而代之,此二人潛伏在張廣泗軍中,實時將朝廷動向通報莎羅奔,這還能有個好?戰事就遷延起來。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班弟

在攻堅戰中泰寧協副將張興、遊記孟臣戰死,張廣泗這貨就把戰敗的罪過都推在死去的張興身上(這是個雜碎啊),要求皇帝繼續增兵支援。由於戰事遷延,朝廷不得不籌錢籌糧供應,但是皇帝對於大小金川戰事遲誤也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因此督運糧草時,就直接派了兵部尚書班弟(博爾濟吉特氏,蒙古鑲黃旗)督運糧草,名義上督運糧草,實際上是去查看軍情。班弟到了川西,發現朝廷兵力遠勝土兵,卻打了這麼久還沒打下來,就斷定是將帥無能,增兵不如選將。於是班弟就推薦賦閒在家的嶽鍾琪(已經62歲了)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嶽鍾琪雖老,但是他對於川西之事卻比誰都熟悉,並且和莎羅奔以前都是年羹堯的屬下,相互認識。

為了保險起見,皇帝又拍了首席軍機大臣訥親(康熙孝昭仁皇后的侄子)以經略大臣的身份經略四川軍務。訥親本身是清正廉明的,但是他雖為將門之後(額亦都的曾孫)卻不懂軍事,年紀輕輕就當了首席軍機大臣,不免有些剛愎自用。張廣泗雖然有些軍事才能,但是敗軍之將,訥親怎麼會聽他的話,張廣泗也不敢得罪訥親,就陽奉陰違,敷衍訥親。張廣泗還妒忌嶽鍾琪的才能,向皇帝告嶽鍾琪的黑狀,排擠嶽鍾琪。嶽鍾琪也不是吃素的,揭發張廣泗用兵無法,又誤用內奸良爾吉和王秋,導致戰敗。這還沒開始打莎羅奔呢,三個當家的自己就在自己家裡撕吧起來了。

訥親畢竟是位高權重,他說啥就是啥,最後他拍板制定了再次攻打大金川的行動方略。結局可想而知,幾次攻打失敗,總兵任舉、參將買國良陣亡。訥親一面上摺子,請皇帝增兵,一面又組織了幾次圍剿行動,都以失敗告終。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遏必隆的腰刀

這下皇帝面子上過不去了,龍顏大怒,下令立刻剝掉張廣泗的頂戴花翎,羈押進京,交刑部治罪。訥親押解進京,同時任命了傅恆接任了經略大臣的職務。訥親以為皇帝會在京城審他,還想著自己是孝昭仁皇后的侄子,可以議罪免死。誰知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的決心十分堅定,他容不得訥親回到京城了。侍衛鄂實押解著訥親剛剛走到斑攔山(金川縣和汶川縣交界的巴郎山),聖旨就來了,和聖旨一同到的還有訥親爺爺遏必隆的戰刀。聖旨要求訥親立刻用其祖父的道自盡謝罪。

傅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來到大小金川的。這一年三月她姐姐孝賢純皇后剛剛落水而崩,他剛剛當了半年的協辦大學士,被乾隆皇帝授予保和殿大學士,他剛剛28歲,一次實際指揮戰鬥的經驗都沒有。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傅恆準備去川西了,皇帝在重華宮賜宴,親自到堂子舉行告祭典禮,讓諸皇子和大學士門為他送行。一個月以後,傅恆到達大小金川地區,皇帝的聖旨隨後就來了。賜傅恆太子太保銜,加軍功三級(哈哈哈哈哈哈,一仗沒打就有了三級軍功了,厲害了)。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重華宮

因為傅恆到達西川的時候是冬天,不便打仗,雙方就在原地相互對峙。傅恆就開始整頓軍務,因為張廣泗在的時候,軍務有些鬆懈,由於三個當家的之間的矛盾,軍心也有些渙散,經過傅恆的整治之後,竟然有了新的氣象。當時嶽鍾琪揭發軍中有內奸,訥親在的時候也沒有好好的解決,傅恆將良爾吉、阿扣、王秋三人當眾斬首,斷了莎羅奔的內應。並且把大小金川的實際情況親自查勘,重新報告給皇帝,結果實際情況和訥親、張廣泗報告的出入很大,皇帝很震驚。

由於傅恆報告的情況跟皇帝自己之前的估計相差很大,皇帝現在心裡也有些打鼓,沒有確切的把握,他是不想讓自己小舅子冒這個險的。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乾隆十四年正月初一,皇帝下旨:今朕已洞悉形勢,決定收局。要求傅恆在五月初班師回朝。

傅恆也是年輕,想著上進,免得大家老是說自己靠著自己姐姐的光才當上的大學士,就跟皇帝說:姐夫,能不能容我晚點回去。乾隆皇帝又耐心的勸導他,不要因為成名,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經略大學士此行,原為國家出力,非為一己成名。如為成名起見,豈有費如許帑項,如許生命,去供一己成名之理。)

實際上傅恆自己也根本沒有動手,都讓老頭子嶽鍾琪出去打的。其實嶽鍾琪對於川西事務瞭如指掌,沒有了張廣泗和訥親的掣肘,很快就攻打下了大金川的多數土地,直接逼近勒烏圍,莎羅奔彈盡糧絕就想著投降。傅恆就像炸個響炮,一舉成名,想象著自己親自捆了莎羅奔進京,威風一下。乾隆皇帝還是考慮要維護邊境的安定,不要過度侮辱這些土司,要求傅恆允許莎羅奔投降。

乾隆朝第一小舅子:傅恆 成名之路 大小金川之戰

嶽鍾琪塑像

嶽鍾琪是深諳邊境事務的,知道傅恆的想法是不合實際的,但是又不敢得罪傅恆,但是有了皇帝的話,傅恆也不能明目張膽的抗旨。所以嶽鍾琪請示了傅恆之後,帶著13個人直接去了莎羅奔的寨子。莎羅奔這些人看到朝廷的人過來後,十分緊張。嶽鍾琪見到莎羅奔之後,笑著說:你還認識我麼? 莎羅奔一看是舊相識,並且對於嶽鍾琪的為人也是很佩服的,立刻伏地行禮,嶽鍾琪將皇帝的旨意宣佈,允許藏人投降,才皆大歡喜。第二天嶽鍾琪帶著莎羅奔和他侄子郎卡來到清軍大營,正式向傅恆投降,傅恆也是沒有辦法,只好接了降表。

原本說是要五月回朝的,結果傅恆二月就回來了。這是傅恆立的第一軍功,當然實際上基本都是嶽鍾琪的功勞,但是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嶽鍾琪因為這次戰功得了什麼好處。反而是傅恆封了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並在東安門內賜了宅子。兩年之後嶽鍾琪64歲上,又被派去康定平珠爾墨特之亂,得勝;68歲又被派去四川平陳昆之亂,勝利班師路上死於肺結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