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利他,其实就是“自利”的美好延伸

稻盛和夫:利他,其实就是“自利”的美好延伸

“利他”,人们在生活中谈起这个词的时候,难免会觉得这个词太空泛,甚至于假高尚。稻盛和夫认为,要宣扬“利他”,首先须从探寻作为人应有的姿态开始,反复强调利他的重要性,否则终将沦为空谈。

稻盛和夫:

“布施”(不吝啬、愿与他人分享)就是“利他行为”。不管是“布施”还是“利他”,都是为了社会和他人甘心奉献的行为,这既是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最低原则,同时又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我经常会说要“为了社会和他人”,但是不知为何,每当我这么说时感到大家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或许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假大空的高谈阔论而已。

如果觉得表面上这么说,觉得很害羞或过于高调的话,那么也可以在私下里切身奉行能够有利于世人的利他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总而言之,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真正认识到,为什么需要“利他”以及如何“利他”。为此,我认为首先必须从探寻人之为人应有的姿态开始,反复强调利他的重要性,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梅原猛:

“利他”就存在于劳动之中如果问人为何去劳动的话,显然并不完全是为了自己。大家都会说是为了抚养家庭、让辛苦一生的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许多人拿到第一笔工资时都会用来孝敬父母或者给孩子买点儿礼物,这其实正是在践行“利他”。

此外,很多人为了自己公司的成长与壮大付出辛劳,也有很多人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国家、为了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而倾力奉献。像这样,人们以家庭的利他行为为起点,进而为社会,再进一步为了国家和人类而奉献,利他行为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升华和扩大的。

“为了社会和他人”虽然看起来有些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可是不管任何人都愿意养育家庭,让自己疼爱的子女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为此去努力工作。总而言之,“利他”就存在于劳动之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甘愿为了企业、国家及人类做出贡献,这种努力就会让“利他”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

稻盛和夫:

让我们祈愿从“自利”能不断向“利他”延伸您的这番总结非常精彩。

从您的话中让我想到的是,普通人首先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向神佛进行祈祷。这虽然是一种“自利”行为,然而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再稍进一步,当我们开始为自己患病的母亲进行祈祷时,这行为就开始从“自利”转向了“利他”。接下来我们还能够一步一步,开始为了家庭、为了公司、为了国家、乃至全人类祈愿。

我们经常会在日本的街头巷尾看到“祈愿世界和人类和平”的标语。这个口号最早是由五井昌久(1916-1980,日本宗教家,宗教法人白光真宏会的创始人。提倡通过祈祷来实现世界和平。——译者注)开始倡导,现在有财团正在推动一项在全世界范围内张贴这个标语的运动。

在日本,那些住在大杂院里的老妇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口张贴这幅标语。对于那些张贴这幅标语的老妇人而言,世界和人类和平与她们自己的生活几乎毫无关系,但是她们却要通过张贴这幅标语来为全人类的幸福祈祷,这正是一种“利他”的祈愿行为。当老妇人们念到“祈愿世界和人类和平”时,她们的心就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并且这也最终为她们的自我救赎开启了一扇大门。

也就是说,虽然最初的原点是“自利”,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胸却会变得越来越开阔,最终转变为一种“利他”。原本我们许多人都只会为自身的财富和健康祈祷,可是却有一位老妇人勇敢地站出来劝说我们,要为“世界和人类的和平”做出祈愿,这同样也能给我们自身带来幸福。我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理念,与梅原先生所指出的要让“利他”逐步延伸的说法如出一辙。

梅原猛:

让“自利”与“利他”共存纯粹的“利他”,也就是所谓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危机状况中或许有可能实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无法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因此我认为要让“自利”和“利他”实现共存,而且就算“利他”这种行为本身也需要分为为家庭、为公司、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等各个不同的层面,因此我们必须具体加以区分对待。

就像我本人为什么要从事学术研究一样。这既是为了以此来卖书赚钱,养育家人,但同时又不完全是为了这个原因。事实上我也在通过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来探寻真理以及人类的本质。任何思想如果缺少这样一种问题意识的话,都会味同嚼蜡。我相信,任何不把人类和平与幸福作为思考对象的思想都走不远。

最后:稻盛和夫六项精进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2、要谦虚,不要骄傲

谦受益”是中国古话,谦虚的心能唤来幸福,还能提升心性。骄傲招人讨厌,给人带来懈怠和失败。才能是上天所赐,将自己的才能用于为“公"是第一义,用来为“私"是第二义,这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3、要每天反省

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集中精神直视自我,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将动摇的心镇定下来,真挚的反省,有错即改。

4、活着,就要感谢

滴水之恩不忘相报活着就已经是幸福。感谢之心像地下水一样,滋润着我道德观的根基。只要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与人为善,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真正为对方好,才是大善。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不要烦恼,不要焦躁,不要总是忿忿不平。人生本来就是波澜万丈,活着就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决不能被它们击垮,绝不能逃避,正面面对,硬着头皮顶住,不忘初衷,努力做好该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