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

·已于16日17时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

(45米/秒,相当于162公里/小时)

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

“山竹”风力最大的时候曾达到17级(超强台风)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2018年9月11日台风“山竹”达到17级(超强台风)

半径达500公里

可以把整个广东省福建和海南都装进去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中央气象台16日13:45分发布的“山竹”动态

台风相信大家都经历过

但是15、6级的台风大西确实是没有经历过

那15、6级的台风到底有多强呢?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上午8点多,深圳天文台的避雷针被风刮倒

此时台风还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海面上。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同样今日上午,广东深圳大梅沙海滨公园的画面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深圳,大树直接被“山竹”吹倒

山竹号称“地表最具破坏力风暴”

广东、香港等省市都出台应急方案

广东全省停课停学2天

首次全省高铁停运

全民严阵以待

珠海今天也一度挂出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山竹带来的“狂风暴雨”

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密切关注

而一项“超级工程”也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内心:

“港珠澳大桥”

1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抗住了16级台风

台风山竹的强力入侵,让不少人注意起刚刚完成验收的“港珠澳大桥”,不少人担心:“面对台风山竹,港珠澳大桥,扛得住吗?”那么,大西现在可以自豪的告诉大家:扛住了!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港珠澳大桥登微博热搜

台风路过港珠澳大桥时,瞬时最大风速55m/s,也就是瞬时最大风速达到了16级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多家媒体报道港珠澳大桥成功硬抗山竹

▲戳视频了解山竹登录前后大桥的整体状态

2

世界之最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说起港珠澳大桥,可能大家或多或少有听说过,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太了解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今年3月份刚建成交付。百科目前已经记录的,港珠澳大桥施工

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最长:

港珠澳大桥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最大:

沉管隧道浮在水中的时候,每一节的排水量约75000吨,而辽宁号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也只有67500吨。

最重:

沉管预制由工厂化标准生产,使用钢筋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在这75000吨重的沉管下面,是预先安装好的256个液压千斤顶。

.......

可以说,港珠澳大桥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代表了国内顶尖的建造水平,而这个超级工程的工程质量,也成功的经受了16级台风的考验!大西忍不住为中国制造点赞!

3

“港珠澳大桥”中的BIM应用

大西之前有幸跟参与几个国内有代表性的BIM项目的老师有过接触,对港珠澳大桥的BIM应用有了一些了解,由于部分资料不便于外传,所以就不过多赘述,只能说,港珠澳大桥中的BIM应用,的确可以说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下文以珠海口岸为例,对BIM应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Ⅱ标段)施工总承包工程位于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人工岛东北方向,总建筑面积为180835平方米。项目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交通中心屋顶为大跨度钢结构体系;交通连廊屋顶为钢桁架结构。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项目重难点


土建技术应用

辅助图纸会审

通过二维图纸翻建三维BIM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发现二维复核难以发现的问题。针对每个问题形成问题报告,快速有效地反馈给设计方,在施工前得以解决。

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

通过BIM模型分析不同施工阶段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对施工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做好关键点的三维技术交底,以便作业人员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技术要点,提高工程质量。

进度计划4D模拟

采用Navisworks模型整合平台与Project进度计划软件关联,将横道图上各工序及相关流程转换为动态可调整的4D模拟施工,形象地演示施工进度和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便于进度对比、分析及纠偏。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将进度模拟的动画与项目实时照片进行对比,在周例会、月例会上进行进度情况对比分析,直观反映进度提前或滞后情况,分析确定影响进度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或纠偏措施,保证进度计划有效落实。

方案模拟论证

对落地式脚手架进行建模,发现局部脚手架悬空,通过优化后,脚手架方案更有针对性,确保方案实施。

对各主要方案进行模拟论证,全方位清晰体现施工过程,从而发现模拟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及预防控制措施。

复杂节点深化

复杂梁柱节点精确建模,处理钢筋与钢筋、钢筋与钢柱间的碰撞,并保证钢筋精确定位出图,确保现场钢筋绑扎施工一步到位,提高效率、确保质量。

砌体排砖深化

通过整合建筑、结构及机电BIM模型,在符合规范、设计要求以及便于施工的情况下,最优化排布构造柱、圈梁等构件,同时使砖耗损降至最低。最后导出CAD深化图指导现场施工。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项目结构形式

机电技术应用

辅助图纸会审

通过二维图纸翻建三维BIM模型,排查图纸问题,形成问题报告并反馈给设计方,在施工前得以解决。

机电管线深化

通过Navisworks碰撞功能,自动检查机电管线净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复杂部位小管线净高则通过手动测量检查。

机电各专业模型通过Revit单独建立及优化后,再导入(Navisworks) 集合同时进行综合优化。

采用这种优化方式后,效率翻倍,优化实现全局性和零错误率并在优化完成后指导现场施工。

模型整合后,对综合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检查结果及时对管线进行调整深化。

指导现场施工并配合出图

设计图纸地下1层仅穿梁套管预埋达2000个以上,预埋的精确定位尤其重要,为避免二次开洞,团队在土建预埋前,快速建模、及时深化,模型经设计审核同意后,出具预留洞定位图,指导现场预埋施工。

通过BIM模型,分专业导出CAD图纸,可清晰地示意管线位置及标高。对复杂截面进行剖分,对管线快速标注,形成剖面图指导后期机电安装。

综合支吊架的应用

团队在机电BIM管线深化过程中,要求在满足各专业规范及现场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多采用综合支吊架,做到简洁、美观、经济。

钢结构技术应用

钢结构精确建模

利用Tekla软件,建立信息完整、数据翔实的高精度钢结构模型,实现BIM可视化。

协调钢构件加工制作

按照施工顺序,分批次加工构件,避免构件问题影响施工进度。生成自动化加工数据,制作厂智能化加工,高效高质完成构件制作。

钢构件吊拼装施工模拟

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对吊车行车路线及各构件的吊拼装进行模拟。验证部署方案,合理安排物资、车辆和人员进场时间及施工部位。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综合技术应用

各专业模型分类整合

根据珠海口岸项目特点,项目采用分层、分专业的模型创建方式,完成各层、各专业模型后,再逐层、逐专业链接形成一个整合模型。

由于管线体量大、专业类别多,因此将机电分为给排水、暖通、强电、弱电及消防喷淋5个项目进行建模,初步完成后进行多专业模型整合。

模型碰撞检查

将土建、钢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导入Navisworks碰撞检查工具,进行碰撞检查分析、发现专业间碰撞问题并生成碰撞检查报告。碰撞报告及时反馈到各专业分包单位,并提出修改建议,施工前解决碰撞问题。

BIM辅助场地布置

项目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整体规划,对其中临水、临电、绿色施工、安全文明工地等进行合理部署,做到各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可视化组织实施,满足省部级以上文明工地观摩要求。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规划后的施工场地布置效果

人员疏散应急逃生模拟

为了配合现场安全施工和业主后期运维需要,BIM团队针对交通中心2层位置进行了人员疏散应急逃生模拟,本次模拟得到了相对准确的安全逃离时间,为安全施工演练提供了可靠数据。

BIM运维平台系统

机电功能用房BIM运维平台演示如下。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交通连廊水泵房运维演示

BIM商务应用

土建工程量统计分析

通过Revit明细表功能,自动统计各构件工程量。

水电暖各专业工程量统计分析

通过Revit明细表功能,自动统计各专业主材。

工程量导入算量软件专业分析

在原有的BIM技术模型基础上,通过结合广联达算量软件实现工程量统计,节省在算量软件中重复建模的工作量,争取在技术模型向算量模型转换的应用中总结团队经验。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BIM质量安全应用

模型与施工实体对比检查

将各阶段、各专业模型通过Navisworks生成nwd格式文件,导入iPad,由质检组带着模型到现场跟踪监测各工序、节点质量,快速发现和纠偏现场质量。

现场施工完成后进行复查,以保证模型与实体的一致性,对后续各道工序尤其是机电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模型融入实体样板引路

根据珠海市建筑业要求制定样板制度,首先利用BIM建立样板模型,然后在样板展示区根据模型信息建立样板实体,以模型结合实体方式展示。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样板模型与实体对比


港珠澳大桥硬抗山竹16级风,中国“超级工程”名不虚传


模型融入实体样板引路

临边、洞口安全防护

通过模型快速直观统计出主体内所有预留洞口数量及尺寸,为安全防护定型化、工具化提供基础数据。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Ⅱ标段)运用BIM技术提前解决了土建、机电各类碰撞问题;机电深化优化设计运用BIM技术后,节省一半设计时间;运用BIM平台,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合理安排进度计划,工期大大提前。BIM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施工中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提升了项目整体的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