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三封电报

难以忘怀的三封电报

“黄安”舰起义人员合影

1949-1950年,周恩来起草或修改了三封涉及青岛的电报原档,内容涉及黄安舰起义、国民党青岛市长投诚、释放美军飞行员等重要历史事件。在制发这三封电报的过程中,周恩来秉承极端负责、严实细密的工作态度,用超人的大智大勇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极为周密和细致地考虑和处理问题,为他提倡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做了完美的诠释。

争取国民党青岛市长要务实灵活

1949年1月28日,中共华东分局致电周恩来、董必武和中央社会部,报告国民党青岛市长龚学遂派人秘密与我接洽,谈判投诚事宜。并报告拟以下述立场与其交涉:“(1)青岛军政当局,过去甘作美帝奴仆,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辱杀青市人民,骚扰我解放区边境,抢劫焚烧我边沿人民之财产、房屋,我解放区人民对他们这种反动行为,极端愤恨。(2)龚等既要向人民悔过自新,就必须有具体改过的表现,才能得到解放区人民的宽大对待。(3)龚、刘如确具决心,愿将功折罪,可将他们的具体计划提出,并派正式代表到胶东接谈。”

1月29日,周恩来亲自起草电文,代表中央向华东局作出指示。电文内容为:

“华东局:子俭电悉。同意宗、安二人来中央,但何时动身,当另电告。龚学遂为市长,无军权,不可能直接发动投降,他所能做者只是在目前推延将一切工厂和物资南移,并供给重要情报,在美蒋军撤退时保证不破坏任何建筑、工厂、机器、物资和档案图书,在紧急时应负责推动刘安琪或其他军事负责人员迅速放下武器,实行投诚,龚如能实现上述条件,我自可给以将功折罪的保证。此外,不必对龚作过高要求。中央子艳”。周恩来过人的智慧、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化敌为友的魅力,在这封电报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1949年2月,龚学遂不再担任青岛市市长职务,随后隐居上海。解放后,龚学遂应邀列席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并长期在山东工作,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争取龚学遂投诚而“不必对龚作过高要求”的指示,再次展现了周恩来高度的务实精神。他以统揽全局的大视野和高度的灵活性,积极周全地争取龚学遂投诚,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政治经验。

处置“黄安”舰起义人员要实事求是

国民党海军“黄安”号军舰为护航舰,原系日本海军军舰,1944年建造,1945年下水,排水量745吨,最高航速16.5节。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接收。1947年秋编入国民党海军第二基地建制。舰上设有航海、枪炮、机电、电讯和舰务等部门,舰员编制120人,其中军官16人,但实配仅80余人。

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多方努力下,1949年2月12日,“黄安”号军舰在青岛胜利起义,前往解放区连云港。“黄安”号军舰是当时国民党海军的一艘大型军舰,也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艘起义的军舰,且完好无损地归入人民解放军行列,为国民党海军官兵树起了弃暗投明的一面光辉旗帜。

中共中央军委知悉“黄安”号军舰起义的消息后,2月16日致电华东军区表示祝贺。这封电报并非如人所言系周恩来亲自起草,而是他人起草,由周恩来修改后发出的。从电报底稿档案看,周恩来所作修改主要为以下几处:

起草的电稿为“该舰全体人员均须全部留用,不要更动一人”,周恩来将其修改为“……除极端反动而又为群众所检举者外,目前不要更动一人”。这一修改表明,周恩来清楚地知道,国民党为防止军舰官兵起义,必然在舰上配备有特务等内控人员,且不排除舰上有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之其他人员,原文“均须全部留用”、“不要更动一人”的说法势必束缚当地人员的手脚,留下隐患。同时,周恩来又明确提出了处置办法,即依靠群众、审慎甄别、处置“极端”反动人员,对可以争取的一般反动人员,还应争取为我所用。

另外,在“安排一名军代表和两名政治工作人员去宣传党的政策及时局”之处,周恩来作如下修改:一是将“两名”改为“几名”,意在为当地处置工作保留灵活性;二是将“宣传时局”改为“解释时局”,意在指示相关人员在与起义人员交流时要放低身姿,平和待人;三是特意加上“解释”“人民解放军的生活,以紧固其情绪,增加其认识”等内容。该处修改和下一段周恩来特意增加的“粮菜”,将起义人员生活“一般的说可以比我们的陆军提高一点”改为“稍微提高一点”等内容的思想是一致的,即要求实事求是地与以往生活优越的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讲清楚,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和追求有根本的不同,参加革命队伍,就要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适应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放弃追求享乐的旧思想。同时,周恩来也针对海军的特殊性,要求其生活水准可按照比解放军陆军“稍微提高一点”掌握,为当地人员掌握标准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尺度。

“黄安”号军舰起义,给国民党在政治上以沉重打击。国民党军队派出飞机企图炸毁该舰,但未能得逞。

按照该电“请转知该舰全体人员予以嘉奖”的指示,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签署命令,对该舰官兵予以嘉奖和晋升等奖励。1950年4月23日,在纪念人民海军成立1周年时,“黄安”舰被命名为“沈阳”号,在解放沿海岛屿和打击国民党海军入侵的作战中屡立战功。

周恩来在处理复杂、敏感的起义敌舰人员问题上,既冷静坚决,又以诚相见;既不因收获成果而丧失警惕,也不用虚情延揽人心,展示了一位共产党人严实细致、以诚待人的宽阔襟怀。

在青释放美军飞行员要一丝不苟

1948年10月19日,一架美国小型飞机突降海阳附近海滩,飞行员班德尔和搭乘人员史密斯被解放军胶东军区俘虏。经审问,两人承认为美国现役军人,但均称飞行为训练飞行,没有军事任务。

直到1949年12月14日,2名美俘因受解放军对俘虏实施宽大政策之感化,联名写出坦白书,承认飞行具有军事侦察任务。此后,中国政府基于优待俘虏的宽大政策,决定将其予以释放,遣送出境。

1950年4月27日,中共中央致电山东分局,指示“青岛两美俘班德尔与史密斯决定释放。遣送前,需根据所拟军区声明对之继续进行教育,声明稿即发来。在宣布我们处理经过时,望遵守声明所说的范围,切勿多说,以免误事。宣布后,我应发给路费,送至青岛,令其乘船回国。请将处理经过及计算何日可到青岛报来,以便在两美俘到达青岛后,即用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名义发表此一声明,经由新华总社广播”。

该电报是经周恩来修改后签发的。周恩来修改之处主要有:一是明确规定对美俘进行遣送前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求按照“所拟军区声明”对其继续进行教育,即要求教育2人进一步认清美国侵略中国的实质及其危害,理解并认同我声明内容。二是要求当地党政机关严格按照中央即将发来的声明稿行事,决不能妄行妄为。三是由于美俘关押于莱阳,故周恩来要求“计算何日可到青岛”并报告中央,“以便在两美俘到达青岛后”,以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名义发表声明。

对这封电报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周恩来的严细精神。

1950年上半年,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对和扼制政策,拒不承认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上则奉行封锁和制裁方针。但是,此时美国一些侵犯中国主权的军事人员被中国政府所拘押,美国一些舆论认为这些在押人员是美国政府僵硬的对华政策的牺牲品,这对美国政府是很大的压力;释放这2名美军俘虏,对增进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认识新中国,争取进步力量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正义事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故此,周恩来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释放美军俘虏一事作了细致入微、严谨周密的部署,体现了他一贯提倡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严细精神。

按照中央部署,5月4日,胶东军区政治部对2名美俘宣布释放决定;2人写了离别声明书,承认在押期间得到良好照顾,绝无受到任何非人道待遇。5月5日,胶东军区将2名美俘送往青岛。在青期间,青岛市外事处为其购买了西装、皮鞋等服装物品。5月8日,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发表释放山东美俘声明,宣布“两名美俘表示悔悟予以释放”,“侵犯我领空的飞机予以没收”。新华社播发声明后,青岛市外事处即开始办理释放手续,由2人签署离境证明,并与英国轮船“湖南号”船长芬尼谈妥,于该美俘登船后,由其在离境证明上签字,以资证明;并依据中央指示,除代购赴港船票(每人270港币)外,每人发给美钞250元,作为赴美路费。5月10日,在青岛市外事处、公安局外侨科人员陪同下,2人登上英籍“湖南号”船,6点半,驶离青岛港口,释放2名美俘的工作顺利完成。(杨来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