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108好汉征讨仅8天王的方腊,为何好汉死伤过半?他说了算


读《水浒传》的前半段,最让人感触颇深的那肯定是及时雨宋江的为人重义、义薄云天,尤其是上梁山后的宋江每次对待抓来的将领,总是先“快快松绑”,然后把手畅谈,招降纳叛的艺术形象实在是惟妙惟肖。

读《水浒传》的后半段,却是让读者无法不百感交集。号称拥有天罡星36员以及地煞星72员的梁山泊,力战书中只有8大天王的方腊,结果却成梁山众多好汉死伤过半,梁山好汉在电视剧里征方腊的桥段,背景音乐大都也换成了悲情曲。

那么,为什么仅有8天王的方腊能让梁山好汉的主角们尽数死伤过半呢?

梁山108好汉征讨仅8天王的方腊,为何好汉死伤过半?他说了算

历史:宋江

如果你翻看过《宋史》,你就会发现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势力远不及同期的方腊,方腊的农民起义当时攻下了杭州等重要地区,有6州52个县,与之相比,宋江的梁山泊一山之地只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完全带着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文学,未必尽然,也损失了自己欣赏文学本身的乐趣。作者施耐庵在安排梁山好汉与方腊势力大战时,尤其是大战方腊8天王的结局安排时,肯定是有所考量。半数梁山好汉折戟征方腊,这件事我们不妨从水浒传文学本身找答案。

先看看让大多数梁山好汉战死沙场的方腊战将,为此我们举两个例子。

梁山108好汉征讨仅8天王的方腊,为何好汉死伤过半?他说了算

王寅

第一,王寅,方腊的兵部尚书,管理兵权。在书中的形象是:能善使点钢枪,而且有一匹宝马名为转山飞,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寅还精通文墨、谋略,这简直是方腊版的卢俊义。施耐庵给王寅的安排是谋略上王寅妙计杀圣水将军单廷圭(梁山位次第44位)、神火将军魏定国(梁山位次第45位),而在武功的刻画上则是王寅连杀排名90开外的李云和石勇,最后被孙立、黄信、邹渊、邹润、林冲联手杀死。值得注意的是,合围王寅的5人中,除去邹渊、邹润是梁山位次90开外,孙立和黄信都是梁山位次靠前的地煞星(第39位和第38位),而且水浒传里也有特地书写他们武功的章节,林冲第6位则更是武功了得。他们5人合围才能将王寅至死,也反证了王寅在书中的武功地位。

梁山108好汉征讨仅8天王的方腊,为何好汉死伤过半?他说了算

方杰

第二,方杰,方腊的侄子,方腊将他称为南国第一名将。书中形象是,手持方天画戟,万夫不当之勇。方杰的出场,施耐庵的安排是大战梁山位次第7位的秦明30余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借助手下的飞刀暗算帮助,斩杀秦明。

试想秦明上梁山前本是青州指挥司统制,不像吴用、花荣一样本来就和宋江结识是关系户,更不像第10位后周皇裔柴进、第11位地主富户李应是梁山的财神爷。秦明被宋江打败收服后,在梁山也没根基,却排在花荣前面(宋江是花荣义兄),靠的就是狼牙棒打出来的军功。“性情刚烈”、“屡立战功”的形象,同时既不是关系户又不是梁山财神爷角色、以军功上梁山高位次的人物设定,这种人物设定也最适合给南国第一名将方杰做衬托。

梁山108好汉征讨仅8天王的方腊,为何好汉死伤过半?他说了算

关胜

在方杰击杀梁山位次第7位的秦明之后,收场就是与关胜、花荣战平,之后李应、朱仝又跟着上来夹攻。关胜是梁山的五虎将第1位,梁山位次第5位,花荣是梁山位次第9位,李应和朱仝分别是第11位和第12位,都是排行前15的梁山天罡星。似曾相识,方杰鏖战梁山4将完全是三英战吕布的翻版,书里的关胜还是关羽的后代,朱仝绰号“美髯公”。(真是给足了方杰足够的分量!)

梁山108好汉征讨仅8天王的方腊,为何好汉死伤过半?他说了算

柴进插画

如果说力压群英的出场适合方杰,那什么样的结局才适合南国第一名将方杰呢?既然正面战场各梁山好汉都奈何不住方杰,那就只能暗算。所以仗义疏财、精通人事的柴进在此处就有了显身手的机会,柴进卧底方腊关键时刻一枪戳中方杰,也才有燕青赶上来的补刀毙命了方杰。柴进在水浒传篇幅不多,虽然明面上没什么军功,但却是水浒传每每疏通章节的关键人物。因此正面鏖战梁山好汉战绩突出,撤退时被如此的柴进暗算而死,方杰的结局也不算太冤枉。

为什么征方腊能使得梁山好汉尽数死伤过半?

经过南国兵部尚书王寅和南国第一名将方杰的刻画,我想你已经得到了答案。任何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同时加入自己合理的虚构想象。水浒传的前半段是各个梁山好汉豪情万丈、宋江义薄云天、梁山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论秤分金银”甚至杜撰出关羽的后裔关胜,这是虚构想象。宋江是水浒传的人物,但更是《宋史》记载的人物,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远不及方腊是历史事实。所以无论前半段杜撰得如何精彩,后半段施耐庵也必须选择尊重历史事实,笔下好汉征方腊的惨状只是历史事实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