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业到底有多难?

我认为关于就业难这一问题,来源于绝大部分求职者对于自身定位,以及求职方向上的局限性。

现在就业到底有多难?


每一年占据求职者主体的,都是应届毕业生这个庞大的人群,我们走到校园里,去问一问那些大二大三,甚至一些大四的学生们,他们大多对于"职业规划"这件事讲不出什么概念。

收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找个专业差不多对口的工作吧。"但再问专业对口,他们却只能说得上几个耳熟能详的职业而已。

这很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就业信息的不对等。

这个不对等不止集中在学生自身,也集中在大部分的学生家长中。

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受家长灌输以及影响,最终的专业选择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高校中热门专业的人数常年居高不下,冷门专业又几乎成为了一大部分人混毕业证的完美选择。

这是由最初的信息不对等造成的一个愈发严重的问题,学生家长由过去的刻板思想对就业形势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本人在初时由于个人、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因素没有过多的接触相关信息,导致在专业的选择上缺乏了自主性,而很大一部分人也就此并不思变。我认为这才是导致了就业难的最根源的原因。

现在就业到底有多难?


因为就业所需求的能力,就有着相关的专业技能,当然是专业相关的人更具有优势,而优势专业又挤破了头,自然导致了就业难的现状。

而针对这一点,我所认为的解决方法,是针对于高中生及其家长的,有目的的,更为全面的就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普的工作。

可能有人会认为造成以上我说的问题,根源在于学生缺乏自主性,但我想要告诉各位的是,在现如今的学生中,缺乏自主性才是真正的常态。而这种常态是由于长期的教育不当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正。

而就业危机是当下一个非常严重的命题,只能够从外力上,尽可能的想一些办法来进行观念上的修补。纠正观念,总比纠正习惯要简单的多。

实际上,目前我国正在为解决就业相关的问题所做的,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发展旅游业有助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吗?答案是当然的,旅游业在产业范畴内,属于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原生的市场非常庞大,所带来的就业岗位也非常巨大。

而且,旅游业所涵盖的就业范围,也是高跨度的,它不仅需要高精尖的旅游管理人才,也需要很多只用提供简单劳动技能的普通劳动力,这就使得整个旅游业对于就业岗位的容量非常庞大。

现在就业到底有多难?


但如果仅是需求很多人,但效益无法达到最优,那么这个行业也养不起这么多人,可旅游业正成为近些年发展的热潮,因为旅游业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早在2007年,旅游业的经济创收就已经达到了我国GDP的12%。

而直到2017年,国家旅游数据重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的旅游业间接或直接从业的人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就业总人口数的10.28%。

而旅游市场的升温还在继续,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机构所定下的,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近70万旅游行业相关的就业岗位的目标,也在一步步实现,这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是巨大的。

旅游业其直接的岗位增加,对于相关联的间接行业岗位的带动作用,有数据显示为1:5~7,即旅游业增加一个就业岗位,间接增加相关行业5~7个岗位。所以它所带来的就业潜力是有着相当规模的。

而旅游业内也催生出了一些不错的职业,发展前景似乎也有着足够的保障,以携程为例,就有"当地旅游向导"和"旅游定制师"这种职业。

"当地旅游向导",如字面意思,就是自由执业的导游,本地人的优势在做旅游向导方面是巨大的,经过一些职业化的训练后也能够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收入大致在7~8k左右。

"旅游定制师"这一概念脱身与目前网上大火的"私人旅游定制服务",专业的定制师为游客量身制定相应的旅游攻略,解决旅游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一职业作为新兴体系在业内备受好评,由此携程也在今年3月上线了专业旅游定制师的考核,严格把关这一职业的质量。旅游定制师的收入可以达到三到四万。

而且这两种职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门槛存在,只要对旅游有相关的兴趣,都可以去试着进行相应的从业选择。

而实际上我所提到的旅游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并没有被更多的人知道,这就是我在前文中所提到过的,就业信息不对等的一个具体的体现,相关的从业人员已经初具规模了,但距离它实际能够提供的就业潜力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依旧有着就业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存在。

也许是它的发展还是没能达到让整个就业问题得以解决的程度,但随着日后的发展,相信这一问题终将不会是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