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原因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原因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在家在學校,判若兩人?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原因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我家二寶所在的幼兒園會給每個家長髮一個本子,叫聯絡簿。聯絡簿每週會更新一次,上面記錄了孩子每週的表現和老師的點評。當我和太太看到二寶老師寫的聯絡簿時,經常會用狐疑的眼神看著對方:老師寫的真的是我們家的孩子嗎?比如,老師的評語說二寶是個很貼心的孩子,會考慮其他小朋友的需要,例如,當別人需要衛生紙時,就會把衛生紙遞過去。老師也會說二寶在學校會很認真地拼積木,之後還會主動收拾玩具。

可是他在家裡,明明不是這樣啊!他不僅自己無法專心玩樂高,還會打擾哥哥。最後,我們還要用“你好好收拾玩具,你的朋友波利就會開心”這樣的計策,他才肯收拾。

所以,不能小看孩子的心思。一個還不到三歲,才上小小班的孩子,就能這樣 “察言觀色”,知道在家裡可以輕鬆任性,在學校就要表現得乖巧一點兒。

孩子在不同環境中的注意程度不同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原因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一個人對於不同事物的注意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對於電影、視頻、手機這些有趣的東西,就會多注意一點兒,對於抄寫、家務、工作這些無聊的東西,就會少注意一點兒。

環境也會影響人的注意力,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的注意程度也會不同。當環境充滿讓人分心的刺激時,人自然就不能集中注意力。現在的家庭裡一般都有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再加上很多玩具,都會讓孩子分心。相對而言,幼兒園或小學的環境就單純得多,多數幼兒園也會把玩具擺放整齊,不會讓孩子一眼就看到玩具,所以他們的注意力自然能夠集中。但是學校可能有一些家中沒有的大型遊樂設施,孩子在學校總是想著它們,自然無法集中精力在應該注意的事物上。

當然,環境的不同,也包含人的部分。在學校的環境裡有老師,回到家裡有父母。孩子其實很聰明,知道爸爸、媽媽比老師更寵自己,所以就會耍賴,於是不會注意爸爸、媽媽講的話。在學校就不一樣了,老師要同時面對那麼多孩子,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那麼有耐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必須專心聽老師的每個指令,否則自己就會惹上麻煩。

不過,因為孩子和孩子不一樣。對有些孩子來說,其他孩子的存在也是很大的干擾,他們會忍不住想要和其他孩子玩兒。對這些孩子來說,學校裡的干擾反而更多,所以在學校時反而是更容易分心。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原因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何讓孩子在哪兒都專心呢?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原因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第一,找出易讓孩子分心的事物。你可以仔細觀察孩子,如果你發現孩子易被一些東西影響,就幫他消除這些干擾。如果他總是盯著玩具,就把玩具收起來。不過有時候,孩子需要把玩具放在明顯的位置,陪著他,那就沒必要把玩具收起來,否則他一直惦記著:“我的玩具呢?會不會被偷走?”這反而讓他更不能集中注意力。同理,如果孩子覺得光線太強了,就調暗一點兒,環境太吵,就減少干擾。氣味也可能影響孩子,如果家裡的清潔劑味道會讓孩子分心,就換一個牌子。

第二,找出會影響孩子的“人禍”,對症下藥。如果孩子是因為爸爸、媽媽在身邊,所以容易分心,那麼爸爸、媽媽就該避免在孩子需要專注的時候出現。如果孩子因同學或老師而分心,也要想辦法調整,以免影響孩子在學校的學習。

關於“人禍”這件事情,我要多講一點兒。我相信爸爸、媽媽不會想害孩子,但我們一些自以為聰明的做法,會讓我們成為破壞孩子的注意力的“元兇”。說到這裡,我要跟大家坦白一件事。雖然我研究大腦,也懂得提升注意力的道理,但我是個急性子,有時候,急脾氣一上來,就不小心會成為破壞孩子注意力的“元兇”。幸好我太太比我看得清楚。例如,有時候,大寶正在寫作業,我在整理東西,我看到他的玩具散落一地,就會忍不住說:“你,過來收拾玩具。”這個時候,太太就會及時阻止我,讓大寶專心寫作業,等他寫完作業再收拾玩具。

如果你不想跟我一樣成為“元兇”,那麼就一定要記住,並且身體力行。

不要打斷孩子做事情,因為孩子要保持專注非常不容易。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當孩子準備寫作業的時候,我們就不該去逗他們;當他們在玩的時候,我們也不要嘮叨他們的作業還沒有寫。我們只要與孩子約定哪些時間寫作業、哪些時間休息玩樂就可以了。這樣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會比較專心,知道自己只要專注一段時間,就可以放鬆了。

第三,幫助孩子養成看到爸爸、媽媽就要警覺、集中注意力的習慣。如果要讓大寶專心聽我講話,我太太就會跟他玩兒“媽媽說”的遊戲。只有在我講的話前面加上“媽媽說”,他才會照做。例如,她會說:“媽媽說坐下。”之後,看看他有沒有坐下。然後,她說:“站起來。”這時沒有加上“媽媽說”,他其實不應該站起來,就看他是否會上當。剛開始玩兒的時候,大寶很容易上當,一陣子後就習慣了,他知道了要注意聽,不要急著做動作。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訓練孩子的警覺和衝突的排解能力。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訓練,而且易被孩子接受。

不過,我想大家並不希望當孩子看到自己的時候,總是感到很緊張,“怎麼辦?爸爸來了!我要專心點,不然要被罵了”。那就給自己取個威嚴的暱稱,我在家裡就叫“老虎爸爸”。當需要孩子警覺、集中注意力的時候,我就說:“老虎爸爸來了。”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原因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孩子在家聽話,

在學校表現不佳,怎麼辦?

另外,有的孩子在家很乖,可是老師說孩子在學校經常開小差、走神兒。面對這種情況,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

瞭解真實情況非常必要,所以爸爸、媽媽得花點兒時間去學校實地觀察孩子上課的表現。瞭解真實的情況後,才能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有些孩子因為老師教得太難或太簡單,所以無法集中注意力。如果是這種情況,還比較容易解決。我們可以跟老師溝通。如果孩子的能力較強,可以請老師幫孩子安排其他一些任務。如果孩子的能力較差,爸爸、媽媽要費一點兒心,幫孩子補齊短板,幫他早點兒跟上同學的學習進度。

如果孩子因為特定的同學會對他造成干擾,才無法集中注意力,那就要請老師協助換座位。如果孩子會干擾其他同學,那就要好好跟孩子溝通,瞭解他為什麼要干擾別人。

最棘手的是,老師是造成孩子在學校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原因,那就必須和老師多溝通,看看有沒有改善的可能性。如果真的無法調和,那就只好換個班級或學校了。

不論是爸爸、媽媽、同學,還是老師,雖然情況看起來不盡相同,但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步驟是一樣的——先了解情況,然後針對不同的情況和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逐個擊破。

小結

1.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全,自我控制力較差,所以環境因素對他們有很大影響。於是,給孩子一個容易集中注意力的環境非常重要。

2.爸爸、媽媽要避免自己成為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元兇”。

3.“人禍”不一定容易改變,所以協助孩子提升自我控制力,儘量不受他人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為什麼孩子聽老師的話,卻不聽爸媽的話?原因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