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下人民幣兌美元的「逆周期因子」

摘要:上週五官方確認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週期因子”,以適度對沖人民幣的順週期情緒。繼外匯風險準備金後,逆週期因子重現或早有準備;還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中講話,認為美國經濟表現強勁,但未暗示要更快加息。中美消息聯手對美元施壓,導致美元遭到明顯拋售,那對市場影響如何理解。

【要聞回顧】

①8月24日上週五,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告,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週期因子”。公告寫到:

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行為。基於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週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週期情緒。

解釋下人民幣兌美元的“逆週期因子”

②23日本週五出席2018年Jackson Hole全球央行行長年會時,鮑威爾發表講話稱,美國經濟“強勁”,適合繼續循序漸進加息,美聯儲能處理好收緊貨幣,暗示聯儲沒有加快加息步伐的意圖。

鮑威爾承認,最近美國通脹率接近2%,但又說,美聯儲沒有看到通脹加速超過2%的明顯信號,看來經濟過熱風險沒有提高。美聯儲相信,這個好消息部分源於循序漸進的持續利率正常化。漸進加息能避免行動過慢和過快。

【解讀】

上週五發生最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官方聲明確認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中期逆週期因子的消息,這個意料之外的意思是指突發的不確定性因素。但仔細一想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在之前關於外匯準備金方面的消息之後,會有後續進一步的動作也是正常的。

解釋下人民幣兌美元的“逆週期因子”

這個逆週期因子意義在哪,如果按照官方解釋,每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模型從原本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成“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

而加入這個的目的就是為了減緩市場的順週期行為,調整人民幣單邊貶值情緒。如果真要解釋逆週期因子是怎麼來的,外人基本是不知道的,因為中國央行明確表示過逆週期因素的計算方法,但卻沒公佈一些具體公式裡面是什麼指標。

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要理解到這個東西能夠減少上一日收盤價對中間價的影響,從而有效的減緩人民幣單邊貶值的壓力。在接近9月份的時間,面對這種連續對市場預期進行調控的行為,我們需要更加謹慎。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太過於正式,小編用另一種方式總結給大家聽,就是人民幣又被幹預了,一度接近7關口的人民幣受到干預後要小心了,在明確破7前或更明確消息前景出來前,接近7這個關口是階段性的獲利離場位置。


傑克遜霍爾年會中,因為這次歐洲央行沒人出席,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也沒有出席,相對透露出的信息比往年是要讓人失望。

但我們還是從中得出一些消息,美聯儲近期整體表示出對收益率倒掛可能性的擔憂值得留意,同時鮑威爾在演講中也開始對加息路徑的措辭變的比以往謹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鮑威爾也對收益率倒掛問題相當看重。

目前2年期美債收益率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利差已經縮小到20個基點,收益率一旦倒掛按照以往經驗來看這是個經濟開始衰退的信號,所以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美聯儲態度開始有維穩的意思,短期之內這會限制美元指數的漲幅,不排除繼續回落的可能。

解釋下人民幣兌美元的“逆週期因子”

還有,最近小編留意到歐元區經濟數據表現有改善的跡象出現,美元的上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經濟表現的分化,倘若歐元區經濟能有進一步的表現,那麼變盤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但目前整體來看,美元指數中期仍有繼續上行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