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讀書筆記(四)

政府調節逆週期

經濟週期如果說是屬於原生週期的話,那麼政府調節逆週期就是一個依附於經濟週期的派生週期。它是由央行和財政部負責,用來對經濟週期進行干預,力爭能夠讓社會經濟穩定成長,不至於蕭條或者過熱。所以呢,所謂的逆週期就是指,在經濟週期過熱的時候給它降溫,在經濟週期蕭條的時候刺激經濟。但是,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

對於中央銀行,最關注的、最大的目標就是控制通貨膨脹,將通貨膨脹能夠維持在一定的程度。至於央行能夠使用的方法,無外乎控制貨幣。貨幣是經濟增長髮動機裡面最主要的燃料,不論是增減貨幣供給、改變利率,還是進行證券買賣,都是通過貨幣量的增減,希望將通貨膨脹維持在一定的程度。

除了央行之外,政府調節逆週期的另一個主力則是中央政府,主要是財政部。而財政部使用的財政工具則包括稅收政策和政府指出政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需要關注的點遠遠超出經濟週期,不論是社會穩定,還是充分就業,對於政府的重要性都要超過單純的經濟發展。

因此,不論對於央行還是政府,它們的主要目的都是促進經濟穩定發展,抹平週期性,避免週期對整個社會帶來的衝擊,而不是一味的要促進經濟的增長。也正是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之下,我們會看到有時它們是站在經濟增長一邊,也有時它們是站在經濟增長的反面。

企業盈利週期

如果說經濟週期是我們交易的背景信息的話,那麼企業的盈利週期就與我們的交易密切相關了。而相對於經濟週期比較溫和的變化,企業盈利週期的變化則往往劇烈的多。換句話說,企業盈利週期往往會把經濟週期放大,其振幅遠遠超過經濟週期的幅度。

雖然不同企業由於所處行業不同,在行業中的地位不同,導致對於經濟週期的敏感性也不太一樣,但是整體而言,企業銷售額往往與經濟週期呈現出正相關的態勢,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相對於企業銷售收入,企業的利潤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卻並非強關聯。主要原因在於企業在經營中由於使用了經營槓桿和財務槓桿,從而使得盈利變化與銷售變化不一定完全的同步。

所謂經營槓桿,基本可以視作是企業成本中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的比例關係。由於固定成本不隨經濟週期發生變動,所以經濟週期影響的只有可變成本。在經濟上升期,由於固定成本不發生變化,僅僅是可變成本隨銷量變化,因此導致成本變化幅度不如銷售收入的幅度大,從而使得邊際利潤上升,利潤增長幅度大幅超過銷售收入增長幅度。而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由於固定成本也不會隨著銷售收入下降而同比下降,從而使得利潤下滑幅度也會遠遠高於銷售收入的下降幅度。

至於財務槓桿,則更簡單,指的就是企業的資本結構。如果簡單來形容的話,那就和槓桿炒股的人一樣。你用上了十倍槓桿,市場上證 10%,你的本金就翻番了,至於市場下跌 10%……企業經營的財務槓桿其實大致也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了,相對於經濟週期的一致性,企業之間往往是千差萬別,不僅受到經濟週期的影響,同時也受到行業週期、經營能力,甚至於技術進步、法規變化等各種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甚至它們能夠起到的作用比起經濟週期的影響還要大。所以,很多情況下,即使你看對了經濟週期,看不準企業的盈利週期也是枉然。畢竟,證券交易最終的落腳點在於選對企業,而不是選對經濟週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