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人民币兑美元的“逆周期因子”

摘要:上周五官方确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以适度对冲人民币的顺周期情绪。继外汇风险准备金后,逆周期因子重现或早有准备;还有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中讲话,认为美国经济表现强劲,但未暗示要更快加息。中美消息联手对美元施压,导致美元遭到明显抛售,那对市场影响如何理解。

【要闻回顾】

①8月24日上周五,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公告写到:

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解释下人民币兑美元的“逆周期因子”

②23日本周五出席2018年Jackson Hole全球央行行长年会时,鲍威尔发表讲话称,美国经济“强劲”,适合继续循序渐进加息,美联储能处理好收紧货币,暗示联储没有加快加息步伐的意图。

鲍威尔承认,最近美国通胀率接近2%,但又说,美联储没有看到通胀加速超过2%的明显信号,看来经济过热风险没有提高。美联储相信,这个好消息部分源于循序渐进的持续利率正常化。渐进加息能避免行动过慢和过快。

【解读】

上周五发生最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方声明确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中期逆周期因子的消息,这个意料之外的意思是指突发的不确定性因素。但仔细一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之前关于外汇准备金方面的消息之后,会有后续进一步的动作也是正常的。

解释下人民币兑美元的“逆周期因子”

这个逆周期因子意义在哪,如果按照官方解释,每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模型从原本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成“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而加入这个的目的就是为了减缓市场的顺周期行为,调整人民币单边贬值情绪。如果真要解释逆周期因子是怎么来的,外人基本是不知道的,因为中国央行明确表示过逆周期因素的计算方法,但却没公布一些具体公式里面是什么指标。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理解到这个东西能够减少上一日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从而有效的减缓人民币单边贬值的压力。在接近9月份的时间,面对这种连续对市场预期进行调控的行为,我们需要更加谨慎。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太过于正式,小编用另一种方式总结给大家听,就是人民币又被干预了,一度接近7关口的人民币受到干预后要小心了,在明确破7前或更明确消息前景出来前,接近7这个关口是阶段性的获利离场位置。


杰克逊霍尔年会中,因为这次欧洲央行没人出席,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也没有出席,相对透露出的信息比往年是要让人失望。

但我们还是从中得出一些消息,美联储近期整体表示出对收益率倒挂可能性的担忧值得留意,同时鲍威尔在演讲中也开始对加息路径的措辞变的比以往谨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鲍威尔也对收益率倒挂问题相当看重。

目前2年期美债收益率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已经缩小到20个基点,收益率一旦倒挂按照以往经验来看这是个经济开始衰退的信号,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美联储态度开始有维稳的意思,短期之内这会限制美元指数的涨幅,不排除继续回落的可能。

解释下人民币兑美元的“逆周期因子”

还有,最近小编留意到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有改善的迹象出现,美元的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济表现的分化,倘若欧元区经济能有进一步的表现,那么变盘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但目前整体来看,美元指数中期仍有继续上行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