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日记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明洋 通讯员 邓敏

泌阳县下碑寺乡和邵庄村位于角子山下,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642户 2535人,耕地面积3340亩。2016年,泌阳县统计局干部朱华伟来到该村任第一书记。这个女同志一来到山村扶贫就很快熟悉了村情,与群众打成一片。两年多来,朱华伟在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同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驻村帮扶工作中的所做所感。

扶贫日记一:在山村工作并不孤独

下碑寺乡石头多,走路全是石头窝。这是人们对地处山区的下碑寺乡的描述。该乡距离县城三四十公里,而和邵庄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还有4公里,交通非常不便。我所住的村部在村边,屋后就是角子山,静谧的夜晚只有夜空繁星点点,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单位领导和同事以及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经常来看望我,还有热情的村民和我拉家常,我感到很幸福。

在这个穷乡僻壤,村民们很勤劳,他们在山岗薄地上春种秋收,虽然收入不多,但并无怨言。他们与人为善,坚强生活,见到我总是满面淳朴的笑容,还不断把好吃的食物送给我吃,更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投身到扶贫攻坚工作中,且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433人,经过两年多的精准帮扶,脱贫72户269人,现未脱贫的有76户164人,预计2018年年底实现65户147人脱贫,兜底户11户17人。

扶贫日记二:尽力帮助困难群众

驻村以来,我尽己所能,为贫困户脱贫不遗余力。我在逐村(自然村)逐户走访调查中,发现贫困户王会安的儿子王蒙恩患有糖尿病并发症,行动不便,就多方联系为王蒙恩申请了一辆轮椅。王蒙恩坐上轮椅的那一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一切让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从此我经常去看望王蒙恩,把他当亲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他关爱,还为他办理了大病医疗保险,带他到县人民医院住院享受扶贫政策,减轻了王会安的家庭负担,解决了其后顾之忧,让王蒙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扶贫日记三:第一次当心理医生

“朱书记,你帮帮我女儿吧,我真的没办法了。”村民王成圈见我到他家走访,大老远就迎上来说。

原来,王成圈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生活,大女儿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在高中一年级时患抑郁症,在家休学一年了。为此,我经常去王成圈家中,当起他女儿的义务心理医生,与其谈心交流,讲故事开导她,减轻她的心理压力,使其开始乐观向上的生活。我见她病情好转,及时帮其联系学校,让她顺利入学。同时,我还送了几件衣服给她。

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对于王成圈来说却是一件大事,他感动地对我说:“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谢谢你!”

扶贫日记四:为老年人当推销员

在组织村“两委”干部开完扶贫工作例会,我看时间尚早,便走村入户继续开展帮扶工作。来到贫困户陶群志家中,当我看见他家放置了7壶50斤装的花生油时,经过询问得知,由于花生价格下降陶群志不想出售,又怕花生放坏,就全部打成花生油存放。因为陶群志老两口年纪大,行动不便,又缺少信息,没有销路,只能存放在家中。

我灵机一动,利用自己的微信帮他推销一下不就成了。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两位老人,两位老人高兴地说:“太好了。”于是,我用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不到一天时间就卖完了,有些买油的朋友都是10斤或者20斤买的,我自己出钱买了小油壶给他们分开装,并送到家中。

当我把钱给两位老人时,两位老人一直夸我说:“你真厉害,按按手机就能把油卖掉,简直神了。”

我看着陶群志老两口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感到心里暖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