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張學良爲什麼不抵抗?原來,他是被一場敗仗嚇怕了!

九一八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原來,他是被一場敗仗嚇怕了!

抗日戰爭是近現代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最屈辱慘痛記憶、也歷經最殊死抗爭並最終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爭。而這場十四年浩劫的肇始根源,國人無人不知是不堪回首的九一八事變。

它之所以如此令國人悵恨不齒,是由於當時割據東北、曾經號稱民國最強大武裝的數十萬東北軍,面對區區少數日寇的試探性進攻,竟然都能夠土崩瓦解一般,丟盔棄甲不戰而逃,將偌大的東北和無盡的資產,連同千百萬同胞拱手讓給日寇。其無能與懦弱已經超出人類可以理解的底線!其對中華民族造成的嚴重後果也足以使東北軍被釘上歷史恥辱柱上。

不過,長期以來,對於張學良與東北軍究竟為什麼會採取如此狼狽不堪的不抵抗政策的深層原因。歷來卻有不少誤解。最初由於歷史原因,人們一直以為是蔣介石命令東北軍不抵抗,後來這個誤解被張學良親口澄清。人們又誤以為是張學良純粹出於對日軍的畏懼,為保存東北軍實力而倉皇出逃。

九一八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原來,他是被一場敗仗嚇怕了!

其實這也是有些冤枉東北軍和少帥了,即便少帥再“阿斗”,軍閥也知道“地盤”就是全部性命,東北軍再不濟,其武器裝備和軍隊素質也是東亞數一數二的,怎麼可能那樣窩窩囊囊,不戰而把自己身家性命的根本拱手讓人呢?!

真正的原因其實中國人知道的並不多,張學良東北軍作為國內裝備及規模最精銳的軍隊,是具有相當戰鬥力和意志的。他們也曾經希望通過一系列勝利鞏固夯實自己的地位。甚至東北軍曾經主動尋找與外國列強交戰機會,提振自身在國內外輿論上的聲望。

只不過,囿於軍閥的自私與短見,張學良及東北軍選擇了錯誤的“敵人”“錯誤的地點”。

張學良和東北軍沒有正確把握國際國內的局勢,沒有正確判斷對中國、對東北最大的威脅是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蘇俄成立併成功抵禦國際反共勢力圍剿的年代,蘇俄制定了一系列對中國友好的政策措施,這是不同於西方列強的,所以對待蘇俄不應該採取敵對態度。相反,日本日益興起的法西斯勢力使得它們加緊對中國尤其是東北的侵略步伐,1928年日本關東軍甚至敢於炸死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狼子野心、國仇家恨,歷歷在目,這倒是最值得東北軍全體將士同仇敵愾的大敵。

九一八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原來,他是被一場敗仗嚇怕了!

不幸的是,頗具紈絝子弟之實的張學良,此時卻想到的是“投機取巧”,在國內反帝愛國的大革命浪潮下,找個“外國軟柿子”捏一下,好獲取最佳的國內外輿論聲望。他的目光投向了蘇聯。蘇聯一直面臨國際帝國主義的重重包圍和攻擊,作為反共陣營的一員,東北軍自然天然以蘇聯為敵。更重要的是,蘇聯在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經歷了一場可怕的大饑荒,餓死幾百萬人。所以,蘇聯的國力在許多國家看來,是不堪一擊的,所以,張學良和東北軍覺得是自己表現一下“反帝愛國主義”的時機了。

基於這種目的,張學良和東北軍以收回“中東路主權”為旗幟,與蘇聯進行了一場“錯誤時間”“錯誤地點”“錯誤的敵人”打響的“錯誤戰爭”。中東路原來叫東清鐵路,是沙俄帝國主義為侵略霸佔東北興建的一條鐵路,中國人民長期渴望收回中東路的主權是正義的。

在蘇聯政府已經和北洋政府及張作霖當局簽署過表明分期交還中東路的前提下,東北軍不應該違反約定,貿然進攻蘇聯。

九一八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原來,他是被一場敗仗嚇怕了!

然而蘇聯的強大超乎張學良和許多西方國家的想象,蘇聯政府迅速成立“遠東集團軍”,以20萬兵力並配備當時最先進的飛機坦克。長期擔任過孫中山、蔣介石的蘇俄軍事顧問布留赫爾被任命為(既中國人民熟悉的“加侖將軍”)總指揮。這場鮮為人知的中國與蘇聯歷史最大規模的戰爭,結局令人瞠目結舌,號稱遠東強軍的東北軍大敗而歸,戰爭中東北軍傷亡萬餘人,被俘7000人,而蘇軍僅陣亡百餘人,受傷不足千人。最後美國出面調停,雙方簽署合約。

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東北軍,一下子由“東北虎”被嚇破膽成了“東北貓”。此役讓外界看透了東北軍的本質,因而也激發了日軍制造更大的事端驅逐東北軍的念頭。

一直密切關注局勢的日本關東軍,才敢於以小搏大,進攻龐大的東北軍。而可悲的是,張學良和東北軍卻在這場真正應該搏命的戰爭中徹底崩潰,成了不折不扣的“驚弓之鳥”。

許多年以後,張學良也道出這個真正的原因,他說,九一八的真相是我們被蘇聯打怕了,試想,我們乘人之危、做足準備,去打沒有準備的蘇聯都大敗,而日本當年是打敗過俄國,使我徹底失去信心勇氣,這才是我下令不抵抗的真實原因。

嚴正聲明:多家自媒體未經授權,在微信平臺抄襲“阿爾法軍事”的文章,給我們造成很大困擾。如果有需要,請光明正大地聯繫本號管理員開白名單。原創不易,謝謝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