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原来,他是被一场败仗吓怕了!

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原来,他是被一场败仗吓怕了!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最屈辱惨痛记忆、也历经最殊死抗争并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争。而这场十四年浩劫的肇始根源,国人无人不知是不堪回首的九一八事变。

它之所以如此令国人怅恨不齿,是由于当时割据东北、曾经号称民国最强大武装的数十万东北军,面对区区少数日寇的试探性进攻,竟然都能够土崩瓦解一般,丢盔弃甲不战而逃,将偌大的东北和无尽的资产,连同千百万同胞拱手让给日寇。其无能与懦弱已经超出人类可以理解的底线!其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后果也足以使东北军被钉上历史耻辱柱上。

不过,长期以来,对于张学良与东北军究竟为什么会采取如此狼狈不堪的不抵抗政策的深层原因。历来却有不少误解。最初由于历史原因,人们一直以为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抵抗,后来这个误解被张学良亲口澄清。人们又误以为是张学良纯粹出于对日军的畏惧,为保存东北军实力而仓皇出逃。

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原来,他是被一场败仗吓怕了!

其实这也是有些冤枉东北军和少帅了,即便少帅再“阿斗”,军阀也知道“地盘”就是全部性命,东北军再不济,其武器装备和军队素质也是东亚数一数二的,怎么可能那样窝窝囊囊,不战而把自己身家性命的根本拱手让人呢?!

真正的原因其实中国人知道的并不多,张学良东北军作为国内装备及规模最精锐的军队,是具有相当战斗力和意志的。他们也曾经希望通过一系列胜利巩固夯实自己的地位。甚至东北军曾经主动寻找与外国列强交战机会,提振自身在国内外舆论上的声望。

只不过,囿于军阀的自私与短见,张学良及东北军选择了错误的“敌人”“错误的地点”。

张学良和东北军没有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局势,没有正确判断对中国、对东北最大的威胁是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苏俄成立并成功抵御国际反共势力围剿的年代,苏俄制定了一系列对中国友好的政策措施,这是不同于西方列强的,所以对待苏俄不应该采取敌对态度。相反,日本日益兴起的法西斯势力使得它们加紧对中国尤其是东北的侵略步伐,1928年日本关东军甚至敢于炸死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狼子野心、国仇家恨,历历在目,这倒是最值得东北军全体将士同仇敌忾的大敌。

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原来,他是被一场败仗吓怕了!

不幸的是,颇具纨绔子弟之实的张学良,此时却想到的是“投机取巧”,在国内反帝爱国的大革命浪潮下,找个“外国软柿子”捏一下,好获取最佳的国内外舆论声望。他的目光投向了苏联。苏联一直面临国际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和攻击,作为反共阵营的一员,东北军自然天然以苏联为敌。更重要的是,苏联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历了一场可怕的大饥荒,饿死几百万人。所以,苏联的国力在许多国家看来,是不堪一击的,所以,张学良和东北军觉得是自己表现一下“反帝爱国主义”的时机了。

基于这种目的,张学良和东北军以收回“中东路主权”为旗帜,与苏联进行了一场“错误时间”“错误地点”“错误的敌人”打响的“错误战争”。中东路原来叫东清铁路,是沙俄帝国主义为侵略霸占东北兴建的一条铁路,中国人民长期渴望收回中东路的主权是正义的。

在苏联政府已经和北洋政府及张作霖当局签署过表明分期交还中东路的前提下,东北军不应该违反约定,贸然进攻苏联。

九一八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原来,他是被一场败仗吓怕了!

然而苏联的强大超乎张学良和许多西方国家的想象,苏联政府迅速成立“远东集团军”,以20万兵力并配备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坦克。长期担任过孙中山、蒋介石的苏俄军事顾问布留赫尔被任命为(既中国人民熟悉的“加仑将军”)总指挥。这场鲜为人知的中国与苏联历史最大规模的战争,结局令人瞠目结舌,号称远东强军的东北军大败而归,战争中东北军伤亡万余人,被俘7000人,而苏军仅阵亡百余人,受伤不足千人。最后美国出面调停,双方签署合约。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东北军,一下子由“东北虎”被吓破胆成了“东北猫”。此役让外界看透了东北军的本质,因而也激发了日军制造更大的事端驱逐东北军的念头。

一直密切关注局势的日本关东军,才敢于以小搏大,进攻庞大的东北军。而可悲的是,张学良和东北军却在这场真正应该搏命的战争中彻底崩溃,成了不折不扣的“惊弓之鸟”。

许多年以后,张学良也道出这个真正的原因,他说,九一八的真相是我们被苏联打怕了,试想,我们乘人之危、做足准备,去打没有准备的苏联都大败,而日本当年是打败过俄国,使我彻底失去信心勇气,这才是我下令不抵抗的真实原因。

严正声明:多家自媒体未经授权,在微信平台抄袭“阿尔法军事”的文章,给我们造成很大困扰。如果有需要,请光明正大地联系本号管理员开白名单。原创不易,谢谢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