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嵩岩:讀古書靜思養性,循古訓「土法」養生

【國醫大師柴嵩巖】1929年生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中醫學會主任委員。自幼學習中醫,從事婦科臨床50餘年,擅長治療閉經、多囊卵巢綜合徵、卵巢早衰、不孕與不育症、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

中醫婦科專家柴嵩巖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記憶超好,絲毫不像一位89歲的老人。曾有人向她請教養生秘訣,當時她拿起筆,欣然在紙上寫下十個字:“福從善中來,福從膳中來。”並笑著說:“我的養生秘訣沒有‘洋方’,盡是‘土法’。”

柴嵩巖:讀古書靜思養性,循古訓“土法”養生

柴老家的書櫃裡都是線裝中醫古籍,寫字檯、床頭桌、床頭枕邊也佈滿醫書,隨手可得。一有時間,柴嵩巖就要批改徒弟的書稿,有時往往為了一個觀點,她可能要翻閱許多古籍尋找佐證。

閒暇時,柴老喜歡看古書,尤其是歷史方面的書。她認為,古書既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也可以以史為鑑,教育我們為人處事、辨識是非,最重要的是看此類書常使人靜思,不會引起情緒大起大落。

柴老還喜歡看武俠小說,她認為武俠書裡的人物寫得有情有義,而故事的情節和結局多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大快人心。她常說,武俠故事讓自己把生活中看不慣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可以以此來調節、發洩現實當中她看不慣又無法改變的事情時那種無奈的情緒。

隨著年齡的增加,柴嵩巖一日三餐甚少食肉,亦不食辛辣之物。她說:“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告訴我們說‘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就是提倡肉類雖多亦不可食肉過於食谷。油甘厚味滋膩,多食脾不運化,水溼內停,就有疾病發生的可能;陰血不足是女性大忌,辛辣之品傷陰,內外因結合,正常生理就可能轉向病理。”

柴老介紹自己的健康觀、食療觀、膳食觀時說,自己從來不用保健品,養生應按老祖宗留下的教條,調理陰陽、陰平陽秘,藥食同源、寓醫於食,審因施食、辨證用膳。

人過中年天過午。不少中年人常嘆“氣不足,事情做多了有力不從心之感”。對此,柴老從傳統中醫學搬出了簡單而直接答案:睡覺。順四時節律,起居有常,《黃帝內經》裡指出,“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我們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睡眠是最好的補藥”,這也是柴老的經驗之談。

柴嵩巖熱愛生活,有情有義,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內心情懷,卻又保持著古老而傳統的中醫養生之道。除了這些,柴嵩巖還有少為人知的另一面,雅興上來,彈彈鋼琴,沉浸在《好人一生平安》的祝願中;每天刷刷屏,給徒弟或朋友發個笑臉、轉個微信,將能夠產生共鳴的微信內容與親朋好友分享。這一切都是那樣快樂和祥和。

(郭靜)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