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车家中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3 人;省级美协 会 会员 65 人;户县农民画活动 始于50年代中后期,在 40 年的发展过程中,作品已形成明鲜的地特色,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特有的民间艺术风格,以朴实强烈富于关中乡土味而享誉世界。现在作者队伍已发展到了 2100 多人,骨干作者 400 余名,遍及全县 21 个镇。这些作者中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 30 余人;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员 110 余人。作者中有的被选为全国或省市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的还出席了全国文代会或全国美术代表大会。 40 年来户县农民画作者们已创作作品 32000 余件,大量优秀作品在国内各主要城市展出, 530 余件作品在国内各大美术展览中获奖, 460 余件作品被国家和地方美术馆艺术馆收藏,国内报纸刊物发表 400 余件。户县农民画作中有 4300 余件在美、日、法、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德国、丹麦、挪威、荷兰、爱尔兰、韩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 53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展出,农民画家中先后 10 人代表户县农民画艺术群体出国访问,讲学和进行艺术交流。有 8 名作者先后在国外举办了个人画展。 1998 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户县为“中国现代农民绘画画乡”, 4 名美术干部 1991 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绘画画乡优秀辅导员”, 1992 年文化部授予户县“全国先进文化地区”称号。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户县街道绘制的大型农民画

一、 1951 年—— 1995 年国内重大活动

1 、年夏收后,户县选派皮影美术雕刻艺人王凤山(男,当时 50 余岁),出席了咸阳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大会。 10 月 14 日县上召开首届文代会,贯彻咸阳会议精神,并成立了文学艺术界领导中心小组,其中美术领导小组组长谢志安、山景明。

2 、 1957 年 7 月户县成立了第一个美术领导小组,组长:山景明(已故),领导成员 有谢志安、马宏智、石杨英、丁济棠等人,吸收了农民、工人、干部 40 余人参加。

3 、 1957 年 10 月,县文化馆在城关地区试办群从业余学习班,参加学员 有单春荣 、林龙、党福寿等 30 余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这是户县第一个农民业余美术训练班。

4 、 1958 年 7 月—— 12 月份,户县展开大规模的壁画宣传活动;不适应形势,举办大型讲座,请美协西安分会画家修军来户县主讲。 8 月,完成了全县壁画化任务。 10 月西安美专教师陈士衡来县搞教改试验,在县文化馆美术辅导干部丁济棠等人的协助下,先后在太平炼铁工地和 甘峪 水库工地举办了两期农民美术训练班,白天工地劳动,晚上加班学习绘画技能,培养出户县首批农民美术作者 30 余人。结业后,分别回村创办农村美术组,绘制壁报、黑板报,举办各种美术展览。县上专门组织评比,大规模的户县农民画活动,从此兴起。据记载当时美术宣传活动搞得好的村子有 397 个,占全县 80% 以上。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5 、 1959 年:( 1 ) 3 月份,户县农民画作品 17 幅参加了由陕西省美协举办的“陕西省群从美术展览”,受到华君武、石鲁、赵望云等美术界领导人的高度评价。由华君武推荐,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宋厚成的《跟着爷爷学技术》和葛正民的《多拉快跑》。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 2 ) 3 月份,西安市文化局、艺术馆 举办赛 画会,户县代表队的丁济棠、杨志贤、葛正民、张智敏、宋厚成五人全部获奖。作品是《看秋》、《水库落成》、《多拉快跑》、《坐豆壳》。

( 3 ) 12 月 21 日,户县召开全县作者代表大会,由县委、县人委领导主持会议,成立了“户县美术工作者协会”,审议了工作报告,通过了协会章程,选举出了 17 人的理事,吸收批准会员 32 人。名誉主席杨自修(副县长),主席王生准备(县委宣传部长),副主席谢志安(文化馆长),常委成客观存在智、沈振邦、宋厚成、杨志贤等。这个协会是全国第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美术团体。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6 、 1960 年春,省文化局副局长、省美协主席赵望云同志,题写了“户县美术工作者协会”的牌名。此后,省美协的陈嘉咏、张建文等专家经常来户县深入基层指导户县农民美术活动。秋, 省群众 艺术馆专家曹海水、戴刚毅两同志深入在玉蝉公社北斑竹园大队,举办美术训练班。这是 继甘峪 训练班之后,又一次成功的培训学习。培养了一批作者,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有的曾在报刊上发表了。此后,省、市、地群众艺术馆的其他专家如 郭 墩、 亢 龙、郭全忠、程征、高民生等同志也常来户县指导群众美术活动。

户县美协成立后的一件大事,是组织美术作者学习毛主席著作,特别是将毛主席的《讲话》作为重点。为了学好《讲话》,特聘请省美协李梓盛书记,作学习毛主席《讲话》的辅导报告。通过这次报告,在全县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讲话》的高潮。此后每次举办训练班,都要首先学习《讲话》,用毛泽东文艺思想武装作者;每年“五•二三”,都有要开会纪念《讲话》,成为制度。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1960 年 12 月份,“户县美术工作者协会”在省市文教群英会上受奖,被评为省市文教先进集体。

1963 年:( 1 ) 2 月份,由陕西省美协在西安举办了“户县美术作品展”,展出的 80 余幅 农民画随陕西省 文化工作队巡回全省展出。在泾阳县展出时,该县农民诗人牛来成写诗赞扬说:“农民画展百花艳、泥土芳香满西安,粮似粮山棉似海,跃进伟绩满人间。”并由省电台组稿播出。

( 2 ) 7 月份,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第一次来户县,以《今日中国》专题片拍摄了户县农民 画活动 新闻影片。

( 3 ) 7 —— 10 月份,由县委、县人委主持开展了全县性的“三史”展览比赛(即村史、家史、社史,简称为“三史”),各公社、大队都投入这一活动,各村美术组相继成立,新作者大量出现,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其中宋厚成的《一件血衣》、刘知贵的《美帝在户县的暴行》、赵坤汉的《长工恨》、樊志华的《四代人的命运》、刘志德的《眉坞岭上红旗飘》、薛智平的《业余剧团夺印记》、陈建军春的《我是怎样受骗的》等连环画和单幅画,被陕西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陕西省艺术馆编辑出版成大幅画页。

8 、 1964 后,大规模的户县农民 画活动 在全县开展, 11 月份新华社发稿向全国内外报道貌岸然了农民画活动,转载的刊物有《人民文学》(法文版)《今日中国》(日文版)《对外宣传》(外文版)等。

秋,日本美术家访华代表团访问西安时,户县文化馆美术辅导干部在省美协石鲁主席画室接待了日本访华团,外宾问到陕西美术情况时,石鲁同志着重介绍了户县农民画的活动情况,引起了外宾的兴趣。

9 、 1965 年:( 1 ) 6 月份,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蔡若虹及华君武 、力群、何融等领导人由陕西省美协负责人陪同,专程到户县视察了农民画活动,并深入到基层农民美术组进行了指导。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 2 ) 10 月份,《人民画报》第 10 期专题刊登报道了户县农民 画活动 和 13 幅农民画作品,同时刊登了大量新闻照片(占该期画报四整页)。

( 3 ) 8 —— 10 月份全县性的农村土电影(幻灯)活动十分活跃,县文教局举办了幻灯表演比赛,其中四个幻灯组获奖。以农民画家刘知贵为骨干的庞光公社 焦西幻灯组出席 了“陕西省农村幻灯宣传工作先进表彰会”,在西安进行了四场汇报表演,受到省市领导热情赞扬。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享誉世界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画乡


( 4 ) 12 月,户县农民画有四幅作品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全国总工会、中国美协在北京联合举办的“全国工农业余美术作品展”。作品有阎建军兴的《远洋灰杆》,温志强的《赶制木杈》,薛治平的《饲养室的晚上》,樊志华、葛继武的组画《四代人的命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