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败诉?1.3亿罚单被撤销,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关联交易

7月19日,北京高院撤销了证监会于2016年开出的一张1.3亿元的内幕交易罚单。这是3年来证监会在行政处罚诉讼案中的首次败诉。此次案件从调查到终审判决,历时多年,背后疑点重重,内幕交易从何谈起?证监会败诉的关键原因到底是什么?1.3亿元罚单从何而来?

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2013年,威华股份开始筹划重组事宜,当年2月,威华股份董事长与殷卫国和长江证券相关管理人员对拟注入资产进行了视察和筛选。此时,威华股份股价在3.96元/股至5.21元/股之间。

证监会败诉?1.3亿罚单被撤销,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关联交易

就在威华股份筹备重组之时,3月11日至4月12日,苏嘉鸿使用“浦江之星12号”、“马某强”等账户持续买入威华股份股票,其中仅“浦江之星12号”一个账户就买入了248万股。4月16日,威华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正在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停牌。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威华股份股价为4.77元/股。

11月4日,威华股份复牌,同时披露了收购赣州稀土资产的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也就是说,赣州稀土将通过威华股份“借壳上市”。消息一出,威华股份股价飙升,仅五个工作日,股价就涨至7.7元/股。

11月10日,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威华股份因股票异常波动,宣布停牌自查。一个多月后,威华股份再次复牌,股价继续因注入赣州稀土资产一事飙升,一度超过30元/股。

证监会败诉?1.3亿罚单被撤销,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关联交易

显然,威华股份反常的行情波动和交易状况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经调查取证,2016年4月26日,证监会公告对苏嘉鸿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具体原因为:

一、苏嘉鸿控制的账户交易时间点与威华股份筹划重组时间点相吻合;

二、苏嘉鸿与威华股份重组中实际参与人殷卫国的手机号码在2013年2月至4月中有45次通话记录和71次短信联系。

由此,证监会认定苏嘉鸿构成内幕交易行为,没收违法收入6537万元并罚款6537万元,合计超过1.3亿元。

证监会败诉?1.3亿罚单被撤销,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关联交易

而这起两年之前的行政处罚,经过苏嘉鸿提起复议、证监会驳回、苏嘉鸿上诉等几轮波折,终于在本周以证监会败诉为结尾,落下帷幕。证监会在此案中败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少一位关键证人的证词,这位关键证人就是殷卫国。

法院认为:证监会不仅没对殷卫国进行当面问询,联系殷卫国的方式中也遗漏了殷卫国的手机号码,而这个号码正是证监会认定苏嘉鸿与殷卫国存在数十次电话和短信联络的手机号码。因此,证监会无法确切证明苏嘉鸿知晓内幕信息,自然也无法认定苏嘉鸿构成内幕交易。

这样的结果是由于监管部门在取证调查中不够严谨,而被钻了空子。但仔细翻看威华股份2012年到2015年间的股价波动情况和新闻,会发现存在于这家公司的“谜团”远不止苏嘉鸿是否涉及关联交易一个。

证监会败诉?1.3亿罚单被撤销,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关联交易

回到2013年,威华股份重组筹备阶段,当时赣州稀土因概念火爆,正在谋求借壳上市。起初,市场上各路消息传闻,赣州稀土借壳上市的目标都直指昌九生化,也就是2011年因连续亏损被*ST的ST昌九。一时间,ST昌九股票一路上涨,从6.2元/股涨至40.6元/股。

然而就在此时,在殷卫国的牵线下,赣州稀土最终选择了并不划算的威华股份。消息一出,就在威华股份复牌后一路涨停之际,ST昌九遭遇了崩溃式大跌,股价跌至9元左右/股,成为当年A股市场最知名的“黑天鹅”事件。

证监会败诉?1.3亿罚单被撤销,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关联交易

可谁能想到,就连“赢家”威华股份也没能笑到最后。2015年,证监会因赣州稀土部分资产未获得环保竣工验收和工信部稀土行业准入证而否决了此次借壳上市。最终威华股份股票跌至不足8元/股。

仅仅因赣州稀土借壳上市一事,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造成了A股两次“黑天鹅”事件。饶是现在看起来,也令人咂舌。当年不论是押注了ST昌九的投资者还是押注了威华股份的投资者,都没能全身而退。但值得注意的是,威华股份董事长和其一致行动人,在赣州稀土借壳上市一事被否之前,高位违规减持3600万股,套现8个多亿。

证监会败诉?1.3亿罚单被撤销,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关联交易

此事对每个人来说都值得思考,一方面,投资者要明白股市不是赌场,如果抱着投机的心态押注“壳公司”,或道听途说,凭借所谓的“内幕消息”入场,最后迎来的很可能是一场悲剧。另一方面,证券监管仍需不断进步。自2015年,证监会提出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执法理念以来,我国证券监管力度增强。仅2018年上半年,证监系统就作出了159项行政处罚决定,比2017年同期增长41%,罚没款金额63.94亿元。但同时,也要看到不足,避免再次出现被人“钻了空子”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