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戶口本——見證鄭州半個世紀歷史變遷!

四个户口本——见证郑州半个世纪历史变迁!

四个户口本——见证郑州半个世纪历史变迁!

從呱呱墜地起,我們便與這個證件結下了不解之緣。它見證了一個人的人生路,也記述著每個家庭的喜怒哀樂。它—— 一本戶口簿,維繫著一個家庭的血緣和親情,給予了我們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宿感……這不,二七區建中街辦事處巡防中隊隊員王懷民家裡便收藏著四個鄭州市戶口簿,它見證了一座城市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和社會變遷。

第一代戶口本 成年人一人一本具有身份證的功用

王懷民家裡的第一代戶口本其實叫“戶口證”,它是牛皮紙封面,是鄭州市民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戶籍憑證。

四个户口本——见证郑州半个世纪历史变迁!

“那時的戶口證就像現在的身份證一樣,成年人一人一個,而不是全家人登記在一個戶口簿上。”王懷民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很重視家庭出身,戶口證裡必須填寫本人的成分,此外還要填寫本人的屬相,如果家裡有外來人口,還要填寫暫住人口登記表或寄住人口登記表。

王懷民家的戶口證為1958年辦理的,內頁設置有貼照片處,印刷文字是繁體字,連“鄭州市公安局”的印章也是繁體字,還蓋有派出所及戶籍員的印章,而當時派出所還是長方形的印章。

他介紹,當時一家人住在建設區(今中原區)三官廟附近,如果服務處所(工作單位)變更或者住宿地址變更,都要及時到派出所登記。

第二代戶口本,保留“成分”“屬相”內容,暫住人口要登記

王懷民家辦理第二代戶口本時已經是“文革”時期,那時的戶口本改為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也就是全家共用一個戶口本,而戶口證也更名為“戶口簿”,這種叫法一直延續至今。

第二代戶口本的封面是硬紙板製作,上面有兩個氣眼,既可以用鉚釘鉚,也可以穿繩子,內頁還可以增減,戶口簿的首頁上有“鄭州市革命委員會公安局”和轄區派出所的印章,內頁上有戶籍警個人的印章,此時派出所的戶口專用章已經改用圓形圖案。

當時戶口本和戶口證相似的地方是,兩者都設置有“成分”和“屬相”內容,暫住人口信息和寄住人口信息也要視情況進行申報。

“老家的叔叔來鴻興源幹臨時工住在我家,父親到派出所給他登記了寄住人口信息,舅舅看病也專門登記了。”王懷民回憶,舅舅來鄭看病在家中住了倆月,母親專門跑到派出所申報了暫住戶口,舅舅離開鄭州時母親專門跑到派出所註銷了舅舅的暫住戶口信息。

第三代戶口本 領取煤票、辦老年乘車證 要登記

王懷民家辦理使用的第三代戶口本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此時的封面換成了褐色的塑料皮,戶口簿的首頁是“鄭州市公安局”簡體字印章和轄區派出所戶口專用章,還有戶籍內勤的印章。

四个户口本——见证郑州半个世纪历史变迁!

他介紹,鄭州市民20世紀八九十年代使用的就是這種戶口簿,此時的戶口簿取消了“成分”和“屬相”內容,暫住人員、寄住人員欄目也不見了。

這個時期的戶口簿又承載了一些其他內容,比如計劃經濟時期一年一度領取居民用煤煤票,要在戶口簿上加蓋印章,辦理老年乘車證也要在戶口簿上加蓋印章,王懷民家領取煤票的登記一直延續至1991年。

第四代戶口本 不再手工填寫 內容全是電腦打印

第四代戶口簿是全國統一的樣式,也是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這種。

這種戶口簿首頁蓋有河南省公安廳戶口專用章和轄區派出所的印章,內容是微機打印的,戶口信息公安系統全國聯網,而前幾代戶口簿全部是手工填寫的。

四个户口本——见证郑州半个世纪历史变迁!

撫摸著四本戶口本,王懷民稱自己像撫摸著鄭州數十年的歷史,一家幾代人的生活一點點重回到眼前,不禁讓他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中共二七區委宣傳部 鄭州晚報社

統籌:荊哲

鄭報融媒記者 汪永森 通訊員 王保喜 文/圖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