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本號(紀巖松)打算以連載的形式,從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為基礎,用通俗語言、清晰邏輯再現北宋100多年政權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筆談:北宋王朝盛世夢》。此篇為163篇。


仁宗朝兩大宰相相爭,最後李迪走了,呂夷簡卻並不是很開心。

因為中樞再次重組了,參知政事為宋綬、蔡齊、盛度,知樞密院事為王隨、李諮,同知樞密院事為王德用、韓億,三司使為程琳,御史中丞為杜衍。

這些都不怕,關鍵是接替宰相李迪的是王曾。

王曾回朝擔任樞密使半年後轉任宰相。他任宰相的資歷、經驗、手段遠超李迪,況且呂夷簡曾經長期擔任他的助手。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想到這,呂夷簡不由得深受打擊。

更讓他難受的是,素與王曾交好、且曾經率領檯諫官員集體對抗自己的范仲淹又回朝了!真搞不懂皇帝怎麼想的!難道是因為悔恨廢后嗎?呂夷簡疑惑了。

向著一切不合理的現象開炮

范仲淹擔任的職務是天章閣待制。這天章閣本是皇帝藏書的,現在皇帝趙禎這麼愛好經史,天章閣的侍從官自然是皇帝的身邊人。

他入京後,不忘初心,依然時不時地向著一切不合理的事情開炮。這些事情多少跟久任宰相的呂夷簡有關。

老被人挑毛病實在不爽。於是,呂夷簡私底下找人向范仲淹傳話,說,待制乃是侍從近臣,可不是逞口舌之利的職務!

范仲淹答道,針砭時弊正是侍臣的職責,我怎敢不盡力!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呂夷簡見范仲淹不識抬舉,就將范仲淹調任為權知開封府。他心想,天子腳下做父母官,有開封府繁雜的事務拖著,你總沒空亂開炮了吧?最好你再犯點錯,好將你罷黜!

這是1035年十二月的事。

可惜,呂夷簡併未如意。

炮轟呂夷簡用人問題

到了開封的范仲淹一面精心治理地方,一面密切關心朝堂大政。

他認為,朝堂之上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呂夷簡。這呂夷簡做宰相這麼多年,當年太后聽政他沒有絲毫勸諫和擔當,在廢后風波上使詭計驅逐直臣,現在又玩弄手段趕跑李迪,簡直是隨意操縱朝政、擺弄朝臣。

他要向皇帝揭露!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范仲淹將情報工作做到位後,製作了一幅百官圖呈遞給趙禎,並註明說,這個某某某是正常升遷,那個某某某是走了宰相關係,陛下不可不察!

他還建議道,鑑於呂夷簡這麼多年升遷了不少人,陛下應掌握朝臣們的背景、資歷,以後再有近臣進退的事,就不要再全權委託他了!

遷都引發的黨爭

世上沒有不漏風的牆。呂夷簡聽說後,很不高興。他也要找機會反擊。

就在這時,曾與范仲淹一道率領檯諫官員集體進諫的孔道輔,向朝廷提出了遷都洛陽的建議。

范仲淹並不天然就支持孔道輔,他表示了不同意見。1036年五月初一,范仲淹上書表示反對。他說,洛陽固然險要,但城市空虛,素無儲積,現在國家太平,豈能隨便遷都?當然,安不忘危,長遠之計是,借朝陵為名,逐步增加儲備,以應急難之時。

這是老臣謀國之言,當年趙匡胤想遷都何嘗不是這種考慮?趙禎便找來呂夷簡商議。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沒想到呂夷簡根本就沒就事論事,他上來就說,范仲淹這個人,思想迂腐且不切實際、愛好名聲而無真本事。

范仲淹聽了大怒,

作為宰相,你不就遷都一事發表看法就罷了,反而藉機毀謗他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一口氣寫了四篇文章,闡述治國理政之道,分別是《帝王好尚論》、《選賢任能論》、《近名論》、《推委論》。主要意思就是,君臣都要愛好名聲!帝王要做好表率,要會選賢任能,要把控用人大權,只有執行的事務才能交給大臣!

他的意思是告訴皇帝,我不高興了,呂夷簡對我的毀謗從理論到實踐都是錯的、是小人做派!得收回給他的權力!

末了,他在奏摺提醒趙禎,陛下你得記住西漢末年王莽之亂的教訓,別被居心叵測的人矇蔽,壞了趙宋家法!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呂夷簡簡直氣壞了,他只能撿著范仲淹的理論去辯駁,然後跟皇帝說,范仲淹他越職言事,他薦引朋黨,他離間君臣!

因“朋黨”而被貶

朋黨,這是黔驢技窮的呂夷簡祭出的終極大殺器,而且是今後被人屢試不爽、樂此不疲的大殺器。

哪個皇帝不怕大臣結黨?果然,趙禎不再聽范仲淹的進一步申訴,直接將他貶為知饒州。

侍御史韓瀆曲意迎合,奏請趙禎列出范仲淹同黨姓名,在朝堂上張榜公佈,以嚴禁百官越職言事。

這搞得人心惶惶,大家都擔心受牽連,紛紛遠離范仲淹。

他出京時,只有天章閣待制李紘(李昌齡侄子,范仲淹親戚)、集賢校理王質(王旦侄子)前往餞行。

王質安慰他,能夠被認為是你的朋黨,我的榮幸!

喝完最後一杯酒,估計范仲淹會不禁感嘆,生平得一二知己,足矣!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可能大家都以為,諫官、御史都不說話,這事鴉雀無聲,就這麼結束了。

沒成想,萬馬齊喑只是在積蓄力量,軒然大波很快到來。

秘書丞、集賢校理餘靖,他與范仲淹平日本沒有什麼交往,這次卻主動上書,說,范仲淹以前針對陛下母子夫婦言事,得到優獎;現在批評一下大臣,反而被論罪,所以請求修改詔命!

太子中允、館閣校勘尹洙上書,說,我跟范仲淹亦師亦友,朝中大臣也多說我是被他舉薦的;朋黨,自然少不了我,請一同降官貶黜!

兩人都被貶往外地,做個管酒類專賣的小官。

鎮南節度掌書記、館閣校勘歐陽修則寫信指責右司諫高若訥,說,身為諫官,卻不能為范仲淹鳴冤,簡直不知羞恥,還有何面目見士大夫,有何面目位列朝中?

被罵得暈頭轉向的高若訥,直接將歐陽修的書信交給趙禎。於是歐陽修被貶為夷陵縣令。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四人遭貶,被稱為“景佑黨爭”事件。

這下熱鬧了。

西京留守推官蔡襄(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做了首四賢一不肖詩,他將范仲淹、餘靖、尹洙、歐陽修稱為四賢,高若訥很不幸成了不肖。

這首詩廣為流傳,引起了轟動,文人們競相傳頌甚至購買,以至於流傳到了契丹。

泗州通判陳恢上書,要求查出作者予以重罰;左司諫韓琦同情范仲淹,彈劾陳恢,說他越職言事藉以邀名獲寵,應予以貶黜以杜絕奸諛。此事只能不了了之。

文人偶像的煉成

在呂夷簡甚至趙禎看來,一些諫官、御史嘰嘰喳喳,就是賣直邀名。

在大多數文人看來,三次遭貶的范仲淹儼然成了一個符號

第一次,力諫太后還政被貶,范仲淹的剛直名聲開始四處傳揚;

第二次,廢后風波組織集體進諫,他與孔道輔開始提升了臺諫的影響力;

第三次,攻擊呂夷簡被貶,他已不是諫官,卻儼然成了部分文官的偶像和精神符號,不斷有人上書維護他、舉薦他。

范仲淹自己也說,每次被貶,他都光榮,而且一次比一次光榮。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光祿寺主簿蘇舜欽的上書極為典型且火藥味十足。這位中進士不久的年輕人,正處於丁憂,但他守喪不忘國事。他說:

朝廷下詔嚴禁越職言事,無異於堵塞忠良之口,實為自取滅亡之道!因為現今諫官御史,無不是秉承宰相旨意緘默不語,如此一來,下情不上達,陛下不就被架空了嗎?

孔道輔、范仲淹剛直不撓,即使不再是臺諫官,他們仍勇於言事;他們明明知道,自己按資排輩,幾年就會達到高位,卻依然不鳴不休——這就是忠臣!

現在,他們遭受中傷貶黜而去,無疑使正臣奪氣、直臣無語,此為國家之大患!朝廷必將出現指鹿為馬之事!

范仲淹則帶著家人前往千里之外的饒州,他默默享受著這些敬意和至高榮譽。雖已兩鬢微白,雖然拖累家人,但他依然決定,為帝國,為朝廷,自己仍將剛正不阿、一往無前,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雖九死猶不悔!

這種信念,一直支撐著他,支撐他往後建立自己的文治武功。

鬥爭的延續

客觀想想,這一輪呂夷簡所謂的朋黨之爭究竟所為何事?

實際上基本也不涉及大政方針,只是在寬鬆的政治氛圍下,對選賢任能有不同看法,從而針砭時弊言論自由,另一些當權者則堅持己見絕不低頭,恨不得壓制輿論,最終誣為朋黨之爭。

至於誰賢誰奸,如果沒有大的劣跡,哪有這麼容易分得清?

比如范仲淹曾經密薦的韓億,在范仲淹被貶後,連忙向趙禎辯白,說,我跟范仲淹非親非故,真的不知道他為什麼舉薦我,要不是陛下告訴我,我都不知道!我跟他絕對沒有朋黨之事!

就像前朝寇準老看錯人一樣,范仲淹拿什麼保證自己不會看錯?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可文人又自視甚高,誰都不會認錯!還互相指責對方!

朋黨,從此成了大宋政壇上攻擊政敵甚至公報私仇的一把利器。

這種鬥爭仍在中書延續。

呂夷簡行事專斷慣了,王曾資歷老自然不服,兩人始終不合拍,加上宋綬向來與呂夷簡不錯,蔡齊則崇拜王曾,這中書分成兩派爭吵不休。

趙禎一看,呂夷簡做事固然有不對,你王曾也言過其實。他一怒之下,將四人全部罷免。

於是1037年四月,呂夷簡出判許州,王曾出判鄆州,宋綬罷為資政殿學士,蔡齊罷為吏部侍郎。再加上之前知樞密院事李諮病卒,中樞來了個大換血。

宰相為呂夷簡推薦的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為韓億、程琳、石中立;知樞密院事為王德用、盛度,同知樞密院事為章得象、王鬷。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這是一屆什麼班子呢?

首相王隨,60多歲,但疾病纏身命不久矣,所以喜歡結交和尚道士以求延年益壽;

陳堯佐,74歲,趁著還在位,趕緊把任期未滿的兒子給提拔了;

韓億,65歲,把朝廷的群牧判官當作兒戲,一會說給這個兒子幹,一會說給那個兒子幹;

石中立,65歲,因父親石熙載之功而逐年升遷,性格戲謔詼諧,讓人感覺沒有體統

程琳稍年輕,51歲,但他名聲不大好,當年曾向太后進獻武后臨朝圖。

大家都說,中書坊為養病坊。這樣看,呂夷簡的推薦是不是有些故意?就是要讓趙禎最終還得召回自己啊。

這樣一群老頭整天湊在一起,基本不會考慮國家大政,所想的就是怎麼安排好兒孫故舊,怎樣安度晚年,所以沒什麼建樹。就是老愛吵架,一吵架就生氣,一生氣就請病假。

所幸還有一個石中立,時不時插科打諢,給這個行將就木的班子注入點活力。

偏偏,天災人禍不斷。

1037年五月,已經27歲的趙禎好不容易得了個皇子,結果王隨等人拜賀完當天,皇子就死了!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七月,一陣流星雨向西南方向隕落,人心惶惶;

十月貢舉,宰相陳堯佐的兒子陳博古中瞭解元,韓億子孫四人全部上榜,一時輿論譁然;

年底,河東地震,還有火山噴發,開封都有震感,人畜死傷無數

不用再說了,按照人們的理解,天災肯定是人禍,這絕對是朝廷不修德政造成了,得換人了!

迫於無奈,趙禎先將范仲淹、歐陽修、餘靖等人調往離京城更近的地方。

到了1038年,韓琦一紙奏摺,將這老人政府的斑斑劣跡抖露了出來,並且出主意說,像杜衍、孔道輔、范仲淹等忠正之臣要重用,實在不行,曾經的中書重臣如王曾、呂夷簡、蔡齊、宋綬,也可以用嘛。

宋史筆談163:千古文人偶像范仲淹,他的地位是如何煉成的?

韓琦

趙禎見老人政府撐不下去了,終於再次洗牌:罷免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中書就留一個稍年輕的程琳;另任命張土遜、章得象任宰相,王鬷、李若谷為參知政事。

他沒有直接聽韓琦的話,因為如果范仲淹、呂夷簡馬上回朝,那趙禎不就自打嘴巴嗎?


多謝欣賞。讀完此篇,如仍感興趣,敬請關注本號(紀巖松),後續連載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