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這三個錯誤永遠不要犯,否則遺恨終身!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過,人有三個基本錯誤不能犯:

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這句話出自《周易·繫辭下》,原為孔子所說。

南懷瑾:這三個錯誤永遠不要犯,否則遺恨終身!

1. 德薄而位尊

為人首先要重道德修養,當領導的更是要有良好的品德。有的人德行淺薄卻居於高位,往往他這個位子是坐不穩的。

“三家分晉”是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是從春秋時代過渡到戰國時代的標誌性事件之一,《資治通鑑》所記載的第一個歷史事件就是它。

在春秋末期的晉國,最強大家族除了韓趙魏以外,本來還有一個智氏家族,當時智氏才是最強大的,但是其為人不厚道,喜歡羞辱別人,對其他三家趾高氣揚。而且目中無人,十分貪婪,最終導致最強大的智氏家族就此衰落。

南懷瑾:這三個錯誤永遠不要犯,否則遺恨終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越是高的位子,越是需要有德。在位者有德行,才能讓全體成員都心服口服,萬眾齊心,形成一股凝聚力。德不配位,必遭報應。

2. 智小而謀大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讓當時的貴族婦女眼饞心熱。她的兒媳婦、唐中宗的皇后——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就有這樣的圖謀。

擁有最高權力的皇帝不是誰都能當的,武則天靠著過人的智慧和謀略,才在67歲當上皇帝,曾經做了“勸農桑,薄賦役”等惠民的事,在老百姓中頗有聲望。

可韋后、安樂公主之流,沒有當皇帝的智慧,謀劃倒是很大,而且走的是陰險的歪路子:勾結武三思等人在朝堂上專權,讓自己的哥哥韋溫掌握實權,想靠著邪魔外道這一套走上權力頂峰。

南懷瑾:這三個錯誤永遠不要犯,否則遺恨終身!

歷史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最終韋后之流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宮廷政變所殺。

有野心沒關係,關鍵是你的智慧要配得上你的“野心”,智慧和謀劃相輔相成,否則就會誤入歧途。

3. 力小而任重

“螳臂當車”後來成為一個成語,比喻不自量力之人。

說的是齊莊公外出打獵,有一隻蟲子舉起它的腳,準備和車輪子相抵抗。齊莊公問他的車伕這是隻什麼蟲子,車伕回答說:“這就是是螳螂,這種蟲子啊,只知道進不知道退,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力氣就輕視敵方”。

漢武帝時也是戰爭頻繁,東征西討。但是,漢武帝的豐功偉績是建立在幾代人的積累之上的。漢初幾代帝王的“休養生息”、“文景之治”的盛況,都為漢武帝朝的赫赫功績積蓄了深厚的力量。

南懷瑾:這三個錯誤永遠不要犯,否則遺恨終身!

身負重任時,要先估量自己的力量。如果力量不夠,就且平心靜氣,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否則,責任就成了負擔,最終把自己壓垮。

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曾寫過一句有名的詩:山泉繞屋知深淺,微念滄浪感不平。山泉尚且知道自己的深淺如何,袁克文以此來勸諫父親不要稱帝,奈何袁世凱聽不進去,執意稱帝,在歷史上留下了83天皇帝的笑柄。

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找準自己的位置,做事要與自己的德行、智慧、力量相匹配,才能遊刃有餘,做好自己能做的和該做的,生活得悠遊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