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奪權後為什麼之後史學家還是叫明朝,不稱其為北明呢?

恐怕不行吧


歷史上,一個王朝滅亡以後,若是有皇族繼承了國祚,後來建立起來的王朝便會與前朝有不同的國號,諸如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

而到了明朝這裡,區別就出現了,明朝時期,朱棣曾經用一場靖難之役擊敗了國家正統皇帝朱允炆,建立起來了屬於自己的大明朝,沿襲了明朝這一稱為,而在朱棣登基以後,年號也改為了永樂。<strong>

朱元璋的年號為洪武,而洪武年在31年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了,此後的四年,由建文帝朱允炆執掌朝政,雖然朱允炆掌了四年權,但在兵敗以後,朱棣並未留下朱允炆的年號,而是將洪武延長了四年,洪武年延續到了洪武三十五年,而次年也改為了永樂元年。

朱棣這一舉動的意思很明確,自己是朱元璋真正的繼承人。

這裡就與繼承人的合法性有了關係,朱棣的確有繼承國祚的權力,但朱棣並非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是朱允炆,換句話說,朱棣繼承的大明王朝其實是非法的。

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朱棣繼承大明朝也在情理之中,不論是哪一方繼承了國祚,都是老朱家的家事,因此,朱棣繼承大明朝並不顯得非法。

東漢時期,王莽亂政以後,曾經建立起來一個存在時間很短的王朝,名為新朝,可以說,從這時候開始,漢朝就已經被滅亡了。

晉朝時期也是類似,八王之亂以後,晉朝國祚被斷絕,後來只是以東晉西晉區分那段混亂的歷史,很少由哪個王朝是真正的繼承晉朝的國祚。

而到了宋朝更是如此,宋朝時期,由於大宋重文輕武的風氣瀰漫全國,宋軍雖多,卻無戰鬥力,因此爆發了一場恥辱的靖康之恥,靖康之恥以後,宋朝皇室宗親基本上都在汴京團滅了,只剩下了旁系,也是趙匡胤的後代,宋高宗趙構,因此,趙構在大宋亡國以後建立起來了南宋朝廷,與金國分庭抗禮。

而明朝的格局則是前朝完全不同,雖說同樣是爆發戰亂,但靖難之役更像是皇室宗親之間為奪權而產生的鬥爭,就像是放大版的玄武門之變,神龍政變,規模雖然變了,但本質卻又相同,都是皇室宗親間的戰爭。<strong>

因此,朱棣在繼承國祚以後,國號並未有絲毫變化,依舊是明朝,一直到後來明朝被李自成滅亡,才建立起來一個南明小朝廷,不過南明小朝廷明顯沒有實力與後金抗爭,沒過多久南明朝廷也滅亡了。


魏青衣


自從有自媒體後,才發現腦殘實在太多,明朝是史學家叫的嗎?那是人家朱家給自己的王朝起的名號!朱棣奪權奪的是侄子的權,又不是奪你家爹的權,他不改王朝名字關史學傢什麼事。你爹叫你去讀書你卻揹著書包去泡妞,現在提這種大腦裝糞的問題讓別人罵。



夜郎春秋


得腦殘才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人家朱家誰坐天下是人家朱家自己的事,像方孝孺之類愚忠之人死不足惜,朱家誰當皇帝都是給大明打工


凱恩斯26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取得皇位)

為什麼朱棣篡權以後,國號還叫明朝,因為朱棣是老朱家的人啊!朝代也是朱家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改名字。就和現在熱播的《大明風華》一樣,朱家人爭天下,其他人湊什麼熱鬧,這就說明,這場政變屬於他們自己的爭鬥而已,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是直系朱家人,而且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朱棣是建文帝的四叔,都是朱家至親,所以不會存在改國號上的問題。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追殺建文帝)

朱棣如果想改國號的話,除非他不認祖宗了,不認他爹了。那行,可是朱棣能這麼做嗎?所以,朱棣政變成功以後,毫無疑問還是繼續沿用

“明”之國號。而且,可能不瞭解古代帝王更替的規則,如果一個朝代被別人推翻的話,無論這個人多麼賢德,都會在當時扣上一個“反賊和造反”的稱號,雖然他們成大事的,不拘小節,但是畢竟也不好聽。誰也不願意聽。所以,朱棣繼續沿用明朝國號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我是順天即位的,雖然我發動政變,但是是天命所歸的道理,堵住眾人的悠悠之口。再說了朱家人爭天下,誰當皇帝不是當?只要能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就是好皇帝,管他是不是造反還是即位的,都無所謂。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


鵬正


一個朝代之內,換了不同的皇帝,只是換了不同的年號或者徽號而已,但是國號是不會輕易亂換的,這涉及到法統問題。


朱棣本身是朱元璋為了鞏固朱姓一統天下,採取的“眾建宗親,以藩王室",而封為燕王,就蕃到北平的。此外朱元璋把他20多個兒子全封了王就藩到了各地。

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這些朱姓諸王,藩衛嫡子朱標的一脈皇室的。為此他不允許這些王爺沒事進京,讓他們在封給他們的那些地方待著,替大明鎮守著邊疆。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在文官的建議下削藩,以防他們坐大,出現西漢時的“七國之亂”。朱棣在姚廣孝的輔佐下,利用了朱元璋《皇明祖訓》裡的一個漏洞,“當朝內有奸臣,藩王可以帶兵進京靖難。”


所以朱棣進京奪權所有合法的名義就是 “靖難”,因此史稱“靖難之役”。朱棣奪權成功後,刪除了建文的年號,直接把建文在位的四年,複稱洪武35年。然後接著洪武35年,於次年改元永樂元年。

這樣一來,朱棣就造成了他是繼承朱元璋正統的既定事實。

試想一下,朱棣如果改明為燕,那就相當於他是在謀反推翻了明朝重新建立了一個燕朝。那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朱棣那就真的是謀反了,這就不是老朱家自己家裡家務事了。

在《大明風華》裡,朱棣對方孝儒說,這是我們老朱家的事,你一個外人摻合什麼?這是“靖難之役”之所以成功的本質。


當然有人會說李淵也是楊廣的表弟,奪了天下,為何改成唐朝就成功了呢?

這性質完全不一樣,有些本質性的區別。首先,隋朝由於耗盡天下民力,已經不得人心了,繼續稱隋,適得其反;其次,隋朝滅亡在先,李淵並非從隋朝手裡繼承的國祚,而是自己和幾個兒子一刀一槍打出來的,用自己的國號名正言順。


炒米視角


史學家為什麼不分開叫?因為來棣奪權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沒有變!而且他也是太祖的親兒子,所以沒必要分開叫!有人拿宋來比,這是錯誤的,宋之所以分開叫,第一是因為北宋被外簇滅了!第二,都城不在一個地方!所以為了好區分就叫北宋,南宋了!歷史上帶南的朝庭都是很悲催的!比如,南宋,南明,南唐,南齊等等!


無諾1


朱隸是元朝一個妃子根朱元章生的,傳說中那個妃子是帶肚子來的,他要是改了國號更是坐實了一個說法,就是由家事變成國事了,他得蠢到什麼程度去把國號改了。


古陌迎鋒


哈哈😄,那我問你,李世民宣武門政變,為什麼不改國號[捂臉][捂臉][捂臉]



陳年老九


我不知道那些批評提問者的作者是出於什麼心理,但是至少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很好。

首先要說一下,一個朝代的名稱是當朝人確立的,但是名稱前面加的方位區分詞,不是當朝人定的,而是後人為了強調朝代的轉折變遷或者方便研究才給加上的區分詞。但是後人認為靖難之役前後,明朝在地理形態上沒有大的變化,而且皇權的轉移也是在朱氏家族內部完成的,大政方針上也沒有特變明顯的變化,依舊是朱明的統治風格。所以後人沒有加以區分。再者,朱棣既沒有改國號,也沒有立即遷都,遷都北京是後來的事情。還有介於“北元”的叫法,如果說成“北明”,很容易讓人誤解成明朝的南方已經失守。更主要的是這種連貫性有利於後人對明史的研究,如果斷開會顯得很突兀。打個比方,唐朝的武周和安史之亂都可以算為一個節點,但是如果硬是把唐朝劃分開,就會顯得特別不完整。所以後人無論出於正統考慮還是出於方便研究歷史考慮,都沒有“北明”這個說法。



嗶嗶巫


我回答這個問題。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老子是皇帝,接班人就是兒子,國號是老子登基時起的,兒子當然要繼承,家天下換不了,國號是延續的,不可更改的。朱元璋推翻了元,坐皇帝后改國號為明,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兒,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不用管朱棣的皇位是和平接班的,還是奪來搶來的,國家還是朱家的,並沒被人家奪走,當然國號還是明。

國號是每個朝代馬上皇帝封的,只要這家天下沒丟失,繼任者是不能改國號的。歷個朝代的國號並非史學家起的,國號與史學家無關。史學家的職責是實事求是的研究功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