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100㎡的房子實際只有70㎡,買房的「坑」有多深?

買100㎡的房子實際只有70㎡,買房的“坑”有多深?

之前,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樓盤開發商對電梯、走廊等公攤面積也按室內精裝價收費,且價格虛高。一套125平米的房子,精裝修標準是2500元/平米,公攤比例為28%,這樣一算,每套房子通過公攤多收了8萬多元。

明明花了100平米的錢卻可能只買到70平米左右的房!之前,很多樓盤的業主抗議開發商在公攤問題上玩貓膩將房屋公攤面積這個老話題帶回

人們的視線

買100㎡的房子實際只有70㎡,買房的“坑”有多深?

買過房的人都知道國內大部分地區買房按照建築面積計價而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我們實際能居住的只有套內建築面積後者就是傳說中的“公攤面積”也正是導致房屋面積縮水的原因

提到公攤面積幾乎每一個買房者都有一肚子抱怨

都有一種白白花了幾十萬的刺痛感。

然而因為承受公攤面積已經成為共識為了能順利買房最後也就默默地承受了下來


在房價居高不下、調控政策層出不窮的形勢下不少網友質疑:公攤面積究竟包括哪些部分?在建築面積裡佔比到底多少?房價把“公攤面積”計算在內合不合理?

公攤面積的存在,並不是一個國際慣例,國外許多國家都是按照套內實際使用面積售房。

公攤面積怎麼算的?

“公攤”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等;

第二部分包括:樓宇(套)與公共空間之間的分隔,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50%。

買100㎡的房子實際只有70㎡,買房的“坑”有多深?

那麼公攤面積最多不能超過建築面積的多少比例?直到今天,現行國家標準中仍然沒有法律和行政法規加以約束,所以這才出現了各種奇葩公攤面積。

比如央視2010年就曾報道過的“史上最牛公攤面積”事件:當時山東高密市一處名為“貴賓首府”的樓盤,開發商事先承諾公攤不超過30%,事後卻高達52%,買的房子一半都不能住!面對業主維權,貴賓首府的工作人員十分硬氣:“法律對於公攤上限沒有規定”!


據瞭解,市場上通常公攤係數不會超過30%,但是30%又是誰默認的呢?


公攤面積帶來的收費爭議

這個複雜的“公攤面積”,還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收費爭議。

前段時間武漢市某小區的業主就找到媒體維權,表示自己所購房屋小區,開發商變相收取公攤面積的精裝修費用,2500元/平米,這引起了全國各地網友的強烈共鳴:

由於公攤面積引起的收費爭議還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就有,沒有任何供暖設備的公攤區域,供暖費也要按照建築面積收取。

買100㎡的房子實際只有70㎡,買房的“坑”有多深?

公攤面積引起那麼多“民怨”,積弊已久,那為什麼不取消呢?

有人提出取消公攤面積會推高房價的意見,也有人此反駁道,改成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造成的價格上漲,本身只是一個數字問題,並不會真正提高購房者負擔,相反會降低購房者的未來資金壓力。但是也有消費者擔心,按套內建築面積計價的話,開發商會不會又忽視公用部分的建設,降低公共設備的質量?


快貸君作為普通購房者中的一員如今房價這麼高已經是我們無法承受之傷真心希望“取消公攤面積”可以早日實現

,關於“公攤面積”大家怎麼看?歡迎給快貸君留言~有房貸問題也可以找快貸君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