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塞!中国最“虐心”的一个省份(错失出海口)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出海口的意义都是重大的。有了出海口后,就意味着有了港口。不管是搞经济,还是搞军事,都可以两手抓。如果仔细观察国内那些大城市,像上海、厦门,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依赖着沿海的港口,才迅速的崛起。

但很少有人知道,东北这个地方,在过去也是沿海地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曾是东北的景色。在东北当中,最靠近大海的省份,就是吉林。在吉林的防川村,这里距离日本海,还不到3公里远。

在吉林到大海之间,隔着一块俄罗斯的领土。而这块领土,在历史上,属于清朝。先把时间拨回到清朝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就像一块大蛋糕,各个国家都想咬一口。英国和法国率先攻打了广州,随后又从天津登陆,扬言要攻占北京。

俄国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率军进入东北。为了不打脸,俄国对外宣称的口号仍是,帮助中国击退英法联军,而实质上,是为了夺取东北的领土。在俄国历史上,有两件事情一直非常重要。一件是夺取出海口。俄国跟欧洲国家的几次战争,目的就是为了出海口。

俄罗人想要的太平洋出海口,却一直掌握在中国手里。第二件事情,就是占领远东。远东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对俄国谋取在亚洲和太平洋的利益,息息相关。

对于沙俄来说,现在机会来了。清朝面临大难,英法联军对北京的威胁,让咸丰皇帝直接跑到了热河,连圆明园都被劫掠一空。如果在这个时候要挟清朝,就很有可能重新划定疆土。

在康熙年间,中俄曾签订过《尼布楚条约》,双方规定了边界的范围。俄国人虽然想夺取领土,却不想背负撕毁条约的骂名。所以一方面带来了军队,另一方面,也让使臣准备谈判。逼着清朝主动撕毁《尼布楚条约》,签订新条约。

用拳头逼迫签字,这是强国的惯用手段。在这个条约中,从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清朝共割让给俄国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等同于今天的法国。条约签下后,地图上划线是一回事,实地确立界碑的时候,又有很大的水分。

当时双方总共要定下20块界碑,确立中俄的边界。其中最后两块界碑,土字碑和乌字碑,是边界的重点,也事关东北出海口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