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考清華,媽媽被踢羣:她在炫耀,你在嫉妒

1.

討論近期的一個熱點。

郭女士是某縣城的老師,女兒聰明伶俐,人見人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當收到女兒清華大學錄取書後,郭女士欣喜若狂,並在家長群中高調宣佈,還曬出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照片,並配以文字:

“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是大氣。”


女兒考清華,媽媽被踢群:她在炫耀,你在嫉妒


清華大學是大氣,可群內的家長們可沒那麼大氣,當郭女生再發言時,發現已經被踢。


女兒考清華,媽媽被踢群:她在炫耀,你在嫉妒


據說,那群主是班長母親,自己孩子沒考好,哪能看你如此炫耀?於是踢之後快,說不定還在家裡做了個小人,每天扎兩下。

這本是個小事,但是輿論卻一邊倒,紛紛指責郭女士,說她活該,更有甚者將此上升到教養問題。


女兒考清華,媽媽被踢群:她在炫耀,你在嫉妒



女兒考清華,媽媽被踢群:她在炫耀,你在嫉妒



女兒考清華,媽媽被踢群:她在炫耀,你在嫉妒


就這種神邏輯,不扶牆,就服你。炫耀一下就等於沒教養?那你看過《厲害了,我的國》嗎?那叫啥呢?

當輿論莫衷一是之時,我卻想反問,踢人者和歡呼者又是什麼心理呢?

那母親如果炫耀撿到的100元錢,想必沒這麼大的反響吧,因為那不是什麼稀缺資源,不值得大家投入反面情緒。

但她偏偏炫耀的是清華大學。那通知書上的大門,多少人夢寐以求卻不得而入,這樣一來當然激起吃瓜群眾的仇視心理,尤其是同班同學家長。

他們心目中的潛臺詞是:我得不到的東西,最好你也別得到,你得到了,還大張旗鼓,那你就不是個玩意。

這種潛臺詞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呢?就兩個字:嫉妒。

2.

見不得別人好,可能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臺灣作家柏楊,曾說過,如何對待身邊突然成功的人,是一個人的格局體現。

上等人會想辦法靠近對方,學習他身上的優點和能力;

中等人表面會祝賀,可心裡卻嘀咕:你就是機遇好,我趕上了我也行;

下等人會嫉妒的恨不得殺死對方,還會到處散播對方的謠言。

柏楊的話有點偏激,卻折射一種現象: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試想,踢郭女士出去的群主,是否就是這個心態呢?

“我孩子沒考好,你卻一直在群裡嘚瑟,這不是在刺激我的敏感神經嗎?好吧,我要讓你在這個群裡消失!”

biu的一聲,那個頭像被丟出城外,於是世界安靜了......

就像維特根斯坦所說的,很多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假裝讓這個問題消失。

可這樣的解決辦法有效嗎?自己孩子沒考好的現實並不能因此改變,這樣的做法除了讓別人難受,自己又有什麼收穫呢?

怪不得芒格,把嫉妒、怨憎、仇恨和自憐,排名為最具災難性四大思想狀態。

3.

我們深入一層。

嫉妒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就是對自我失敗的不承認,而嫉妒的對象,則可化身為社會不公、時運不濟、小人得志的混合體,這個合體的假想敵,讓你有了發洩和攻擊的目標。

此時的心語往往由“我為什麼不優秀?”,轉變為“憑什麼你比我優秀?”。

前段時間,在山東淄博市,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中學生殺人案。

在某初三班級裡,馬同學經常第一,秦同學經常第二。

誰知,屈居第二的秦同學,居然冷靜地調查、藏匿、伏擊,對馬同學痛下殺手。

按秦同學的說法,殺了第一,自己就能成為第一了。

多麼扭曲的認知,可是支撐這個認知的,不就是那個叫做嫉妒的傢伙嗎?

你可以想像,馬同學是否會經常有意無意的炫耀:“哎呀,又拿了第一名......”

而在一旁的秦同學,則牙關緊咬,雙拳緊握,狠不得讓對方biu的一下就消失......

悲劇已發生,我不想渲染,也不想無限放大話題,但是有一點,卻非常值得一說。

我們在培養孩子爭強好勝之心時,是否應該教會他們,以怎樣的心態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

或者,我們有沒有起到一個表率作用,以一個寬容之心,接納別人的成功。哪怕對方在炫耀,哪怕對方讓我們不爽,哪怕對方的光芒照到了我們的陰暗。

這不是雞湯,也不是佛系,更不是讓你多高尚,當你教會孩子接納別人的成功,他便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這是他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課。

白巖松2012年,參與倫敦奧運報道,問組委會一官員:“奧林匹克精神如何影響一代人?”

那官員說:“奧林匹克精神是在教會孩子如何去贏。”

當白巖松對此回答略感失望時,那官員接著說:

“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和有尊嚴地輸。”

4.

不是為炫耀者站臺打CALL,說實話,我也比較反感那種赤裸裸的炫耀者,因為毫無技術含量的炫耀,往往代表ta們不懂得設身處地和推已及人,這可能也是大家都厭煩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不想把一個粗暴炫耀的人,歸為道德因素,我寧可歸因為情商不足。

其實只要稍微注意一點,即可避免尷尬發生。

首先,炫耀時,不能以已之長,彰顯他人之短。

就像當年的嫪毐,褲子被眾人扒下後,別人只是羨慕和驚愕,可自己偏要加上一句:

“知道我為何不去澡堂了吧?我實乃一片好心,怕諸位看了自卑。”

話沒說完,招來一頓爆捶......

是啊,長歸長,你非要彰顯別人的短,不捶你捶誰?

那母親不就是跌進了這個坑嗎?偏偏在那個時點,那麼高調,對於那些沒考好的人,不就是在扎針嗎?

其次,就算要炫耀,也要有所包裝。

兩個富豪,一個給你看鴿子蛋鑽石,一個給你看梵高的《星空》,你覺得哪個是在炫耀呢?

當然是前者,因為太赤裸;而後者,充滿了文化和故事,讓逼格無形中提升。

觸類旁通,你是不是也可以包裝一下?拼接孩子不同時期努力的照片,搭配清華的通知書,配上一句話:

“原來你的努力,只為了與我漸行漸遠,既開心,又失落......”

你看,這樣炫,不就挺好嗎?既博得了同情感,又刷了文藝範......

最後,炫耀一定不能直接,必須是一種不經意的流露。

比如下面這種:


女兒考清華,媽媽被踢群:她在炫耀,你在嫉妒


所以,那母親就是太過直接,一點都不懂隔山打牛的技巧,如果她只是在群裡問問中關村北大街租房貴不貴,也不會引起共憤了。

......

一提起租房,突然想起來我該去收房租了,不聊了,下回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