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我眼中的價值投資

前幾天,有個有球友問我到底啥是價值投資。我當時沒回答,第一反應這麼簡單的問題懶得回答了。但是,坐在地鐵上回想反問自己到底什麼是價值投資,似乎一時間我也沒法給出一個準確的定義。如果只是買股票時買入價格要低於價值,那麼到底怎麼定義價值呢?不同的估值方法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價值評定。但是,這種定義似乎又流於表面。哈哈,到頭來我這自稱原生價投的居然說不清楚到底什麼是價值投資,很丟人的感覺。於是,我在記憶的皇宮裡轉了幾圈,終於把我對於價值投資的認知都蒐羅了出來,梳理一遍感覺比較完整了。總結一下我對於價值投資的認知就是:一個核心認知,一個投資原則,若干估值體系。

一個核心認知,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標準。這個核心認知在於你憑直覺對如下問題給出的第一個答案:你在股票市場獲取的利潤到底是來自於分享公司的成長和股息還是來自於股票低買高賣的差價。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他們信奉的投資信條是前者,既利潤的源泉來自於公司的成長和利潤分紅。對於趨勢投機者來說他們利潤的源泉來自於交易本身,來自於從其他投資者的兜裡掏出來的錢。

所以,價值投資者多數都是交易厭惡型,在他們眼裡交易只是最終將價值兌現的必要手段,而平時是沒有必要進行交易的,因為每一次交易都意味著額外的摩擦成本。而投機者眼中,交易本身是利潤的源泉,所以通常投機者非常熱衷於交易。

最終,投資者的特點是交易頻度很低,比如:我的主倉已經有半年沒有發生任何一筆交易了。而投機者的特點是交易頻度非常高,月換手百分之幾百,甚至百分之幾千都是很常見的。一個投資原則,是買入價格必須低於公司價值。

我們都知道在經濟學中價格的決定因素包括價值和供求關係。長期來看,價格是圍繞價值波動的。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雖然其利潤來源於公司的成長,但是最終兌現價值的時候還是需要依賴價格。

所以,買入資產的價格還是需要嚴格遵守必須低於價值的原則,否則很容易被雙殺(戴維斯雙殺,殺估值殺淨利潤)。這就是俗話說的好公司還要有好價格。既然知道了投資原則是買入價格必須低於公司價值,

那麼引起的問題就是如何給公司進行估值。若干估值體系,這是價值投資最讓人迷惑的地方。

因為,雖然我自稱價值投資者,但其實也無法細數所有的估值體系並給出準確的評價。

因此,筆者也只能列舉一些常見的估值體系,並簡單評估使用場景。在這裡就不對每一個估值體系做詳細的說明了。實在不明白的可以自行百度。

1,自由現金流折現法(Discounted Cashflow Model,簡稱DCF模型)現金流折現法就是把企業未來特定期間內的預期現金流按照一定的貼現率還原為當前現值。由於企業價值的真髓還是它未來盈利的能力,只有當企業具備這種能力,它的價值才會被市場認同,因此理論界通常把現金流量貼現法作為企業價值評估的首選方法,在評估實踐中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並且已經日趨完善和成熟。

但是,這種方法更適合製造業,商業等行業,不太適合金融行業。

而且,這種方法給出的估值通常是非常保守的,通常只能在熊市中後期才能找到符合標準的資產。

2,股息率比值模型

這個方法其實是用公司的股息率和當前的無風險利率(通常可以取中長期付息國債的利率作為標準)。對於股息率低於無風險利率的說明公司估值偏高,反之公司估值偏低。

但是,這種估值的方法侷限性較多,主要適用於派息穩定的藍籌股或現金牛股(比如:共用事業股),不適合快速成長的公司。而且,這種估值方法只有在熊市中後期才能找到合格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