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蛋吧,腫瘤君!免疫治療大比拼

癌細胞生命頑強,怎麼都殺不死,堪稱細胞界中的“小強”。

作為危害人類生命的一員,癌細胞一直不遺餘力,越戰越勇。而人類也不放棄與之鬥爭的機會,手術、化療、放療、靶向藥治療、免疫治療……抗癌手段越來越多樣。


滾蛋吧,腫瘤君!免疫治療大比拼

通俗地說,癌症的發生是病人身體內的一些分子發生了變異。這些變異如果能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所識別,就會特異地激活免疫系統,對癌細胞實施攻擊,這就是所有癌症免疫療法的基礎。

免疫療法,就是通過多種手段,調節、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治療疾病的一類方法,治療腫瘤是免疫療法最主要的應用領域。這是一種新的免疫機制,目前已在美國批准為部分癌症的一線治療方案,但在我國,還處於臨床試驗的階段。

近年來,免疫療法已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的焦點,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相繼出現。2013年美國《科學》雜誌把腫瘤免疫治療選為當年最大的科學突破,2015年又將腫瘤免疫聯合治療列為最值得關注的四項科學進展之一。

腫瘤免疫療法,一個很重要方面是腫瘤的免疫細胞療法。免疫細胞療法在臨床上的應用從剛開始的LAK療法、CIK療法、NK療法、DC療法、DC-CIK療法、腫瘤浸潤T細胞療法(TIL)、TCR-T療法,以及到現在的CAR-T療法、CAR-NK療法。各種免疫療法風起雲湧,進展如火如荼,尤其是CAR-T、TCR-T療法。

CAR-T,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簡單說,就是“精確制導、定點清除”。CAR可以幫T細胞尋找相關靶點,讓T細胞免受迷惑,準確發動攻擊。

當前,T細胞一直處於腫瘤免疫療法的中心地位。

“首先主要關注的是T細胞,一種血液細胞,它能識別腫瘤細胞上的目標分子,進而殺死腫瘤細胞,繼而激活起免疫系統的其它成分。”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餘嘉誠教授認為,目前在使用中的T細胞至少有兩種來源。其一,從腫瘤中分離T細胞,但是往往需要經過濃縮才能使用;其二,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對T細胞受體進行改造後使用。

在免疫細胞體外培養的過程中,CAR—T療法用基因改造的辦法,讓T細胞表達一些特異的腫瘤抗原受體,這就相當於把腫瘤的特徵“告訴”了T細胞,給T細胞裝上了“導航儀”,幫助它們找到腫瘤細胞。

CAR—T療法,本質是一種基因修飾自體T細胞的免疫治療,也是使用患者自己的T細胞進行的“定製化治療”。

雖然已有不少臨床案例證明了CAR-T的效果,但是,該療法的副作用非常兇險,可引起死亡的神經毒性和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CRS),令學界和業界困擾。

對比CAR-T療法,CAR-NK療法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NK細胞是人體對抗腫瘤的第一道防線,過去20多年來科學家一直試圖使用各種方法,利用NK細胞殺滅腫瘤細胞的能力來開發相應療法,但這些療法的療效卻差強人意。

因此,科學家希望通過NK細胞改造,使其發揮嵌合抗原受體作用來提高殺滅腫瘤細胞的能力。

科學家發現在小鼠模型中,CAR-NK細胞與CAR-T細胞具備類似的腫瘤殺傷作用,但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CRS)以及神經系統損傷等毒副作用更小。而且CAR-NK細胞並不只是依賴CAR來識別腫瘤細胞, CAR-NK細胞相比CAR-T細胞,出現抗原逃逸的可能性會更低。

但該領域目前還存在一些未知的因素,比如NK細胞的來源問題。NK細胞與T細胞存在很多明顯的差異,如果使用非病人自身的T細胞進行CAR-T療法治療,T細胞將有可能攻擊患者的健康組織細胞,從而引發嚴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如果使用外源性NK細胞的話,卻不太可能引發這種反應。

目前,免疫療法作為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種療法”,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認可。有專家提出,隨著免疫療法展現出良好的效果,可能不再僅僅將其作為補充治療的方法,一些患者的治療介入時機可以適當提前,多種治療方法也應該融合。隨著人們對腫瘤的瞭解越來越深,以基因測序為代表的精準醫療手段也將促進免疫療法的發展。

專家表示,在一些黑色素瘤和淋巴癌患者身上,免疫療法已經展現出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像接種疫苗一樣,能夠產生終身保護的機制。免疫療法可能是未來人類戰勝腫瘤的一個重要武器。

專家提醒,免疫細胞治療要分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疾病類型,不同的單位,不能一概而論。雖然現在免疫細胞治療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這項技術也在不斷完善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