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朋友最近很焦虑。

原因是看到别人家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他也给孩子报了个钢琴班,结果孩子根本不感兴趣,每次去上课都得逼着去,孩子哭一路。

朋友抱怨:“怎么我家孩子这么不争气!别人家小孩都多才多艺的。”

很多父母,容易犯这样一个错:看到别的孩子哪里好,也非得强迫孩子那样做,跟别人一样好;

还喜欢拿其他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家孩子的短处,时时提醒孩子哪些方面技不如人。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不要强迫你的孩子成为一条会爬树的鱼。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就是:接纳你的孩子本身,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有一种伤害叫做:“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前段时间,节目《少年说》走红,女孩站在天台上向妈妈吐露心声,说妈妈不应该总把自己和学霸闺蜜作比较,自己也很努力,为什么妈妈不看一下。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可是无论女孩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妈妈根本不为所动,反而有自己的一番说辞,“我认为······”、“我觉得······”,一直给孩子讲大道理。

女孩最终放弃倾诉,沮丧地哭了。

节目看得人心酸,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网友说,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弱小无助的孩子,拼命喊着求父母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请父母看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优点,可父母却选择视而不见。

总喜欢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己孩子作比较的父母,有一个内心秩序是,你必须跟我目力所及最优秀的孩子一样甚至更强,我才会满意。

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没道理的偏执要求,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太难了。

就像女孩的学霸闺蜜也说,她家里也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长期生活在父母以别人家孩子和自己作比较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感到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甚至引发嫉妒等不健康心理。

每一分钟用来与他人比较,都是在失去发现自己孩子价值的时间。

没有哪个生命比另一个生命更值得称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唯一,也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不比别人少什么。

作为父母,最好的爱就是接纳孩子,你要善于去发现并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特质,不要总是盯着别人家孩子的长处。

同时,像接纳他的优点一样接纳他的缺点和不足,接纳他擅长的、不擅长的方方面面。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父母应摆正心态,专注孩子自身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百家讲坛”知名学者钱文忠,除了学术上的成就,他在和子女相处之道上也颇有自己的心得。

很多人说,特别希望有一个“钱文忠式”的父亲。

儿子长大成人过程中,钱文忠一次都没看过儿子的学习成绩。钱文忠的回答很干脆:我故意不这样做的。

为什么故意不看,他的解释是因为“不在乎”,他不认为儿子成绩对他有什么影响。

他只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人格养成和性格成型,对普通意义上的学习,则给最大的自由。

“我跟老师说得很清楚,这孩子学习成绩别告诉我,考20分也不在乎。人家可能说,钱文忠的儿子考20分,但你就不怕丢人,这有什么丢人。”

在钱文忠看来,“丢人”这个概念是最要命的,父母对子女的多少期待和要求,看似“为孩子好”,实际上是怕孩子给自己“丢人”。

很多父母老觉得,孩子的成绩好,是他的骄傲;而孩子的过失,是给他丢脸。

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拼了命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恨不得填满孩子的所有时间,希望子女样样出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真的思考过这样做是否适合孩子、对孩子好吗?

究其根源,很多家长是怕自己的孩子落后,怕被“别人家的小孩”比下去,怕自己没面子,怕别人说自己教育不好孩子。

这种心态本身就是错的。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作家老舍曾说:“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请记住,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让别人看我们做得多好,孩子多乖、多听话。

而是让他能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认识世界,独立应对生命中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因材施教,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拉赫效应”。

德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奥托·瓦拉赫在年幼时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才能,甚至还被认为是弱智、蠢笨的人。

上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老师认为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它告诫我们: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强点和弱点,一旦找到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区别就在于他擅长的事情能否被发现,并不断开发潜能。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而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正是充分地了解孩子,观察和发掘他的兴趣和特质,找到他的闪光点。根据孩子的天性,帮助他们走一条适合的路。

比如,结合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兴趣班,让孩子可以充分发掘特长和兴趣。

美国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在 81岁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她在领奖台上说:

“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

是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亦有快有慢,快或慢没有优劣之别,只是节奏不同。

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珍贵的原版,是雏菊就帮助他成为一朵最绽放的雏菊,不需要强迫他变成牡丹和玫瑰。

他不需要成为任何人,他最应该成为他自己。

插画:在在

做父母最大的智慧:不强迫孩子成为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