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稱讚「你好努力」和「你好棒」長大的孩子,差距竟然那麼大

每一位父母都會讚美自己的孩子,想通過稱讚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滿意之情抑或是傳達對孩子的一種肯定、勉勵之意,但並不是每位父母都知道讚美孩子是有技巧的,有些看似正常普通的讚美其實正一點點地在破壞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

在日常生活中,你經常會使用以下哪種語言習慣稱讚孩子呢?

1、“你考了100分,你好棒哦”、“你好聰明哦”、“你是第一名耶!”

2、“你好努力哦”、“你過程中表現好認真哦!”

這兩種不同的稱讚方式其實會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產生不同的影響。

被父母稱讚“你好努力”和“你好棒”長大的孩子,差距竟然那麼大

別認為是危言聳聽,美國的一個大學曾做過相關的研究:他們找來400個小朋友,分別同時做了4個測驗:

第一個測試為簡單的IQ測試,隨機將孩子分為兩組,A組(讚美成績組)的實驗者稱讚考完試的A組孩子們所使用的語言是:“小朋友們,你們的考試結果超級棒,你們好聰明!”、B組(讚美努力組)的實驗人員對B組孩子說的是:“小朋友們,你們好認真、好努力哦”;

經過第一輪的測驗,研究人員又讓孩子們開始第二輪測驗: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考題的難度:困難版或簡單版。結果發現“讚美成績組”有67%的孩子選擇了簡單的考題,而“讚美努力組”則有92%的孩子選擇了困難的考題;

因此專家從中發現得出:當你稱讚一個孩子很聰明、一直考第一名時,孩子會認為你是因為考試的結果而稱讚他,當孩子發現自己可能無法完成任務/達成結果時,爸媽或許就不會肯定自己了;長久下來,這類型的孩子會給自己的能力做界限,當覺得自己可能無法達成結果時就會逃避失敗、限制自我能力的潛力。相反的,當我們讚美的是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與用心,孩子會發現原來你在意的是我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努力、是否有認真及有所成長,所以這類型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不會逃避反而會勇於挑戰!

被父母稱讚“你好努力”和“你好棒”長大的孩子,差距竟然那麼大

實驗並沒有結束,在第三輪測試中,實驗者給兩組孩子設置了非常困難、幾乎難以完成的測驗,但兩組孩子的表現卻大有不同。B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的態度更努力認真、更持久以及更享受測試的過程,而A組孩子的情緒表現及態度卻是感到非常挫折且很容易放棄

在經歷了不可能完成的第三項困難任務、面臨了巨大的打擊後,研究人員決定給他們最後一次簡單的測驗(和第一次測試相同的簡易度)。結果研究出乎意料的發現:在超級困難的測驗完後,再次給予簡單的測驗,兩組孩子的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讚美努力組的孩子成績進步了30%、而讚美成績組的孩子成績退步了20%。

被父母稱讚“你好努力”和“你好棒”長大的孩子,差距竟然那麼大

是不是差距很明顯呢?

分享以上這個研究測試的事例,也是想借此告訴各位家長,父母就如測試中的實驗者和研究人員,通過不同的教養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被父母稱讚“你好努力”和“你好棒”長大的孩子,差距竟然那麼大

孩子的努力認真是他們自己可以掌握控制的,但聰明才智這件事是他沒法自己控制的。所以當孩子面臨挑戰和困難時,父母如果常常稱讚孩子很聰明,那麼在這種稱讚方式中長大的孩子,只重視結果、會不耐挫,久而久之也會越來越不愛學習;相反的,那些總是受到稱讚過程的孩子,未來即使面對困難與挑戰他也會勇於面對,因為他會自我激勵。

​因此,請各位家長下次再稱讚孩子時務必記得稱讚他過程有多努力,而不是稱讚結果有多好。讚美錯了反而反效果,請避開這個教養“地雷”。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