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枚德國機器廣告幣探討奉天、黑龍江、浙江安徽光緒廿三年樣幣

由於動亂之故, 中國機制幣創建早期的文獻缺失甚多, 即使能倖存者也常深鎖檔案室未開放查詢, 故這方面的考據往往要依賴當初設備供應源頭處的外國資補充。在這些國外所公開的記載中, 又以英文系列較為完整, 其原因緣於首座中國機器造幣廠是由英國協辦, 英造機具也因此成為中國機器造幣設備的主要來源。且相對於其它語系而言,英美人士對中國錢幣研究集藏者眾, 以用英語發表之論述容易傳播, 影響也較廣。反之,德法日等語系的有關資料較不為泉界所知,譬如本人即因語言能力之故極少對非英語系資料進行探討。2007年2月, 在撰寫黑龍江銀幣銅樣介紹文字後, 感到此方面應尚有許多空間, 開始嘗試朝多方向探討,並且對過去泉界與學術界不重視造幣廠或機器廠廣告幣章的觀念提出看法, 認為其在造幣歷史甚至幣制改革考據方面以章證史的學術價值不應忽視, 並以本文舉證申論, 供參考。造幣廠或機器廠的廠史介紹、產品型錄及廣告幣章即為重要線索之一。



幾種出處待考的樣幣

機制幣中有若干品種因異常罕見且工藝精美被列為“樣幣”, 惟苦於資料之不足未能探其究竟。筆者試就其中的奉天無紀年、安徽廿三年、浙江廿三年及黑龍江造等四種進行探討。

由一枚德國機器廣告幣探討奉天、黑龍江、浙江安徽光緒廿三年樣幣


德國WITTLINGER機器廠的銅質廣告幣,其“光緒元寶”和“庫平一錢四分四釐”與奉天、安徽廿三年、浙江廿三年三種樣幣的一錢四分四釐一致,除中文字體書法近似外,“釐”字也缺角,其內圈珠數目亦為96

由一枚德國機器廣告幣探討奉天、黑龍江、浙江安徽光緒廿三年樣幣


奉天及浙江廿三年一錢四分四釐兩種樣幣照片比對

由於在文獻中各省有關設廠奏摺細節部份已見諸多處① , 本文不贅述, 僅按年度籌建先後順序擇要摘列:

(一)奉天:光緒廿一年十二月(1896年2月)奏請設局造幣, 次年與德商洽購機器,在廿三年六月(1897)開工。

(二)安徽:光緒廿三年二月(1897年3月)奏請建廠, 三月與德商洽購機器;次年設備陸續運抵裝置後開工。

(三)浙江:光緒廿二年(1896年6月)奏中提及“先將舊存機器酌改, 試鑄未能合用” 云云;廿五年正月(1899年2月)奏請設廠鼓鑄銀元, 訂購德國機器。

(四)黑龍江:光緒廿四年四月(1898年5月)奏準建廠在案後, 派員赴滬在德國洋行訂購機器, 廿六年四月奏報購到機器。

從檔案上看, 上述中前四者的共同點是都在光緒廿二年至廿四年前後向德國購買機器, 浙省雖稍晚, 但已有在光緒廿二年造幣之實。晚清時向德國購機情況並非罕見, 如湖北省在擴建時亦是如此② 。

從實物的圖片來看, 上述四種的龍圖均極神似, 奉天、安徽、浙江及黑龍江七錢二分壹圓型四者正面內圈珠數皆為123粒。一錢四分四釐的二角型者, 除黑龍江存世缺此面值故無法完全比照外, 餘三者內圈皆為96珠。在文字方面, 奉天、安徽、浙江及黑龍江四者字體相同, 尤其是二角型的“釐” 字皆缺角, 此訝人的相似度很難想象此非同處所出, 且時段的接近, 更加深其可能性。至於另一款新疆SUNGAREI系列銀幣銅樣在風格上雖看似接近, 但由製作及雕刻水平看,與此四種的精美程度尚有差距, 其出處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由一枚德國機器廣告幣探討奉天、黑龍江、浙江安徽光緒廿三年樣幣


黑龍江無一錢四分四釐,安徽廿三年樣幣缺同面值圖片,以七錢二分權做比較

安徽省制之說難以成立

以往這幾種樣幣由於近似, 故有為安慶造幣廠代刻之說, 但由檔案得知:奉天省在光緒廿一年十二月即已奏請設局, 次年與德商洽購機器隨即在廿三年六月開工。而皖省是廿三年二月才上奏, 設備陸續運抵後在廿四年三月始開鑄, 不可能替前者操刀, 所謂安徽廿三年樣幣更不可能是該廠所為。爾後安慶廠又在光緒廿五年八月遵旨停辦, 機器待指示調運它處, 所以安徽局代黑龍江刻模的說法亦難成立。既然排除了安徽制模之說, 又會是哪裡來的呢?

新近披露的德國機器廣告幣

2001年新加坡拍賣會出現一枚安徽廿三年五分樣幣, 據稱是孤品且來自德國;2002年香港拍賣會出現一枚德國機器的銅質廣告幣, 其正面有中文“光緒元寶” 及“庫平一錢四分四釐”、德文“ INGEN、WITTLINGER、STUTTGRAT”;背面為龍圖及德文“ GEPRAEGT MIT DRUCKRGLERPRESSE”。經分別請教多位包括德籍人士得以瞭解銘文含意, 其正面文字的大意是“斯圖加市的威特林格廠製造” 或“斯圖加市的威特林格設計”。按威特林格也是個姓氏, INGEN則是Ingenieur的古縮寫方式, 應為工程事務所之意;背面的大意是“以壓力調節器式壓印機制成”, 由背面文字可知, 威特林格不是雕刻師名號。令人驚訝的是其龍圖與奉天銅樣、安徽廿三年及浙江廿三年樣幣的二角形式如出一轍, 中文字體書法除近似外, “釐”字也缺角, 其內圈珠數目亦為96。經與多位資深藏家討論後, 渠等與筆者相信:奉天、安徽廿三年、浙江廿三年及黑龍江四種樣幣非在國內雕模, 而皆來自德國, 問題只是德國的哪家工廠?

目前所知, 此位於斯圖加市的威特林格工程事務所(或廠), 現已不存在, 深入查證有其困難。假設威特林格是以主持人命名的設計室而非製造機器的工廠名, 是“壓力調節器壓印機設計人”, 推斷很可能是鄰近距離不遠約四十餘公里的舒勒廠(Schuler)所制。以筆者對造幣用壓印機的發展史與早期製造廠商的瞭解及查證, 舒勒廠進入生產造幣用機器設備市場的時段頗晚, 初期很有可能採用威特林格的設計來生產造幣機, 以縮短研發時間來提高競力。譬如英國伯明翰造幣廠銷售的機器即是改進自德國烏洪(DiedrichUhlhorn)設計③ , 本身並無此能力;這也是後來伯明翰廠在供應設備生意逐漸流失的原因, 蓋其在此方面的技術力比不上專業機器製造廠也。斯圖加市有座歷史超過六百年、目前仍然運作中的國營斯圖加造幣廠, 但它並不生產機器, 也未聞與中國有往來, 應排除其可能性, 至多是模具委託該廠或該地區的雕刻師製作。

德國舒勒廠簡介SCHULERAG舒勒廠, 舊譯名蘇勒。是路易斯· 舒勒(LouisSchuler)在1839年於古平根市(Goeppingen)成立, 他在1852年參觀倫敦世博會後開始對金屬片板的加工機械發生興趣,1879年推出全球首座機械帶動的離心式深抽衝床, 1884年建立自有的鑄造廠, 1895年交運首批造幣機至中國。由於不斷地改進, 到1930年代已向五十個左右的國家輸出超過一千臺的造幣機。舒勒廠是目前包括硬幣壓印機在內全球最主要的金屬成形機械製造廠之一, 員工約四萬人, 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造幣廠現均使用該廠機器。舒勒已在中國成立子公司, 於上海、大連、天津等地設有工廠, 生產各式壓力機。

該廠成立雖早, 但開始製造硬幣壓印機的時間頗晚, 與中國往來時大約就是該廠進入造幣機方面此行業之始。由於該廠簡介中交運中國造幣機器日期有兩個(另一個是1905年), 筆者乃於2007年6月17日以電子信函查詢, 並要求提供與中國來往的詳細資料, 惟在同年11月13日、12月16日得到的答覆是“該公司已無檔案可查, 但首批交運中國造幣機器的正確日期是1895年, 將盡快改正”, 以及“無法找出生產造幣機的確切時間, 只能肯定是十九世紀結束前” 云云,

依此中國應是其造幣機器的首位客戶。目前在國內文獻中可查的只找到雲南“於光緒卅一年(1905)七月往滬信義洋行訂購德國蘇勒廠製造銀幣各種機器”。雖該廠現宣稱“無檔案可查”, 但筆者相信, 若透過適當管道引介、及無語言障礙的情況下, 若以非通信方式而能親自赴舒勒廠現地搜索, 仍可有所斬獲。

另該廠亦曾製作“德文廣東七二反版”廣告幣, 有些人士誤以為此是舒勒廠曾在廣東錢局籌辦時與英國伯明翰造幣廠競標。由以上資料可知, 廣東錢局在光緒十三年(1887)簽約建廠之時, 舒勒廠至少還要七或八年才開始生產造幣設備。更何況廣東初造者是“七三反版”, 舒勒廠怎麼會未卜先知, 製作“德文廣東七二反版” 呢? 至於其上之德文“ PROBE -PRAGUNG VON L.SCHULERGOEPPINGEN” 的大意是“古平根市L.舒勒廠壓印的樣本”, 更證明了它的性質, 競標樣幣之說純屬未經考據的揣測。

結論

清代只有進口機具設備及坯餅, 從未委託外國造幣。斯圖加市有一歷史悠久的斯圖加造幣廠, 屬官方擁有, 現仍在生產中, 應與以上四種樣幣及此廣告幣無關。製造幣章的工廠也未必聘僱雕刻師, 可以委外代工,如英國伯明翰造幣廠即是, 廣東七三反版的雕刻師艾倫偉恩(AlanWyon), 在倫敦有自己的工作坊, 曾替維多利亞女王及愛德華七世鏤刻印信, 也為其它的客戶雕模。在工商業界, 請名師設計或名人提字做為產品或招牌的“代言人” 並非始終今日, 只是更流行而已。

此制銅質廣告幣應是德國製造機器的工廠所制, 非造幣廠所為;由文字大意可判斷是推銷機器, 不是代造錢幣。吾人可推論奉天、安徽廿三年、浙江廿三年及黑龍江這四種樣幣是德國所制。而以規模來判斷, 威特林格應是工程事務所, 並無製造機器的能力, 也無需擁有機器, 故最可能的來源是舒勒廠。

以往泉界與學術界在論及造幣廠或機器廠廣告幣章時, 多半以其本質是“推銷機器” 而萌生貶意, 其實在造幣歷史甚至幣制改革考據方面, 它們卻具備了以章證史的價值, 不應忽視, 並以本文舉例供參考。

本文承上海何代水、香港李漢民及臺北林憲璋等藏友的熱心協助得以完成, 特此申謝。

註釋:

① 如《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第一輯, 1964; “晚清各省鑄造銀圓史料選輯”, 丁進軍編選, 《歷史檔案》1997/1, 2 “晚清各省鑄造銀圓史料續編” , 《歷史檔案》2003/3, 4、2004/1。

② 見《錢幣博覽》2005/2 第11 頁“湖北本省銀元考” 作者引用《張之洞全集》資料, 即有請駐俄使節代洽購買德造設備事宜之記載。

③ 德瑞克烏洪(DiedrichUhlhorn1764 -1837)是近代肘節式造幣機發明人, 其工廠在1882 年結束, 但其發明之原理仍延用至今。英國伯明翰造幣廠在生產機器方面早期系與他人合作, 1883 年取得烏洪式造幣機制造權, 並改進其設計後生產。見ANumismaticHistoryofTheBirmingham Mint第五章。

(本文刊於《中國錢幣》2009年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