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爲了茶,他棄醫返鄉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一株株茶樹

照片中的一株株茶樹,

就是鳳凰山的活招牌

——鳳凰單叢茶

單株採摘、單株製茶,

由此得名“單叢”。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三月採茶忙

沏上一泡,色味俱發。

品一口,潤喉回甘,

茶香緩緩縈繞口腔,

彷彿一曲古琴停奏,

卻仍有餘音迴繞,滌盪胸腔。

解了茶癮,我追溯求源,

去拜訪了這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

—— 一棵200多年的老茶樹,

名為振思烏葉仔。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文及村的老茶樹

高山,出好茶;老樹,出名茶

振思,

是茶園主人文及村父親的名字。

文家世代種茶製茶,

茶園居鳳凰烏崬山山頭,

出產的單叢茶一直是茶中翹楚。

我面前這棵出自高山的老烏葉仔,

看著其貌不揚,

它的茶葉,

經由歲月沉澱而出,

香氣延綿,回甘更甚,達至喉底,

猶如渾厚磁性的男低音,深厚有力。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衝一壺好茶

2004年,

政府為了更好保護鳳凰單叢茶文化,

尋遍鳳凰山將現存不多的百年老茶樹,

取名載冊,將其保護。

入選在內的振思烏葉仔,

自此成了文家人的傳家寶,

世代守護。

為茶人,山外學醫;為茶,棄醫回山

與振思烏葉仔相伴長大的文及村,

年輕時並沒有選擇留在山裡,

走上與父親一樣的茶人道路,

而是到外學醫去了。

他的初衷,卻是為了茶人。

採茶工作辛苦,

茶農們常常是勞作疾病頻發,

早年間,

最近的醫療站只能步行到十公里外的縣城去,

孩子生病,

也只能由父母揹著走上幾小時的山路。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崎嶇的山路

文家幾代子孫多數為茶農,

也常有這遭遇。

因此,文及村心裡埋著念頭,

想著減輕家人鄉親的疾病負擔,

大學時選擇了讀醫。

轉折出現在文及村30歲時,

父親年歲漸高,

精力漸漸無法支持打理偌大的茶園,

他問及兒子的意思。

文及村沒多猶豫,接下了茶園,

在父親的指導下,

從門外漢,成了和父親一樣的茶人,

也成了守護老茶樹的繼任者。

原因,不過是不想讓從小熟悉的茶味斷絕。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父親指導文及村如何打理茶樹

“做茶必須得自己來,

因為每一雙手做出來的味道都不一樣,

每家人傳承的味道也不一樣。

後來棄醫回家,

為的也是為了讓文家的手藝不失傳。”

——文及村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晾青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碰青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發酵

人的口味會變化,

唯有記憶深處的味蕾始終如一,

一泡單叢茶裡,

封存著文及村對家鄉和親人的記憶。

我恍然明白,文及村其實沒有離開過這座山,

外出學醫也好,棄醫做茶也好,

他為著茶人,也為著茶,

他牽掛的,一直是這山裡的人和味,

是他長大的這片土地。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整片茶山

離開的時候,

我再次拜訪了那棵老茶樹,

它不算高大,

粗壯的身軀硬挺地護著旁邊的一棵新樹,

那是文及村的父親

從老樹上移植下來的新烏葉仔。

為了茶人,他出山學醫;後為了茶,他棄醫返鄉

父子二人看護老茶樹

它還很年輕,青翠挺拔,充滿生機。

說不準,

我下次來的時候,還能品嚐到它,

如同父輩一樣優秀的鳳凰單叢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