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之「品類供應鏈」:經營策略、供應鏈模式、經營組織

案例:品類經理的困惑


江超,90後,年輕帥氣、思維敏捷,有想法、有激情、有衝勁,因其在職場“拼命三郎”和“智多星”的特點,同事們送其外號“拼多多”。

六個月前,“拼多多”在朋友的推薦下加入了某電商平臺企業,在商品中心裡擔任小家電類目經理,負責所有小家電類商品的開發、導入和銷售。

小家電是這家電商企業的新類目,主打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場景,機會多、挑戰也很多。江超拿出了他“拼命三郎”和“智多星”的本事,六個月內導入了上百個商家、數千個商品,線上和線下的總銷售額迅猛增長,團隊也快速地壯大,從他單槍匹馬打市場到如今的十幾號精兵強將。公司上上下下,對江超的業績都翹起了大拇指,這“拼多多”的綽號果然不是白給的!

雖然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江超卻始終開心不起來。眼看著生意規模不斷擴大,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如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貨物破損丟失嚴重、配送及時率低、缺貨率偏高、滯銷商品過多……這些問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供應鏈。

江超是個急性子,為了這事兒,他三番五次地找到計劃部門和物流部門的負責人,懇請他們花力氣解決這些問題,得到的答覆卻始終不能讓他滿意。這兩個部門的負責人告訴江超,公司除了小家電這個類目外,還有大家電、傢俱、家紡、戶外運動等許多類目,每個類目問題都很多,可是團隊就一個,只能整天忙著救火、自顧不暇,哪有時間來組織人力解決小家電類目的問題!

問題沒解決,計劃部門的負責人還反過來指責江超:你們需要好好管理商家的質量,不要什麼亂七八糟的商家都導入進來,尤其是那些能力差的商家,缺貨率一直居高不下,罪魁禍首就是他們。

物流部門的負責人也在旁邊幫著腔:新業務整天搞促銷,銷量忽高忽低,對倉容、運力都造成了極大的浪費,這種情況要儘快解決!

江超碰了一鼻子灰,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他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自己認為是計劃和物流沒做好,計劃和物流卻反過來認為自己沒做好,甚至連計劃和物流兩個部門之間也互相埋怨。

這樣折騰下去,小家電的業務很快就會遇到增長瓶頸。如何破局?“智多星”沒了主意,“拼命三郎”也沒處使力,“拼多多”幾乎要變成“蔫多多”了!

新零售之“品類供應鏈”:經營策略、供應鏈模式、經營組織

江超遇到的問題並不是個案,從傳統零售向新零售轉變的過程中,市場的話語權從賣方逐漸轉移到了買方,客戶體驗和客戶心智成為了新零售戰場的核心競爭要素,供應鏈能力則成為了提升客戶體驗和建立客戶心智的重中之重。

雖然供應鏈對於新零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管好供應鏈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江超的案例來說,他在供應鏈上遇到的問題來自於:

商家端的問題來自於:商家自身的能力、商家對平臺的支持力度、商家對於不同渠道的投入、不同品牌的影響力、平臺對商家的管控力、平臺的治理能力等

商品端的問題來自於:商品的物理屬性差異(如體積、重量、包裝等)、商品的需求屬性差異(如季節性、地域性等)、商品的供應屬性(如供應週期、最小採購量、保質保修期等)、商品的價格、商品的熱度、商品的配額大小等

計劃端的問題來自於:銷售的波動性、促銷的力度影響、銷售數據迴流的質量和速度、供應鏈信息化水平、庫存的週轉快慢、補貨週期的長短、補貨量的大小、不良品的處理、滯銷品的處理等

物流端的問題來自於:倉配網絡結構、倉配管理能力、外包方的運作水平、倉配自動化水平、峰值處理能力、倉庫容量、運力大小、物流信息化水平等

由此可見,供應鏈的問題涉及到商家、商品、計劃、物流等各個模塊,前端後端相互影響、互相作用,跨部門協同難度巨大。如何才能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系統中找到關鍵突破口呢?

首先需要明確以品類為核心的經營策略

有品才有商!《品類戰略》一書的作者艾·里斯曾經明確地指出:顧客的行為特徵是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例如,顧客期望購買飲料的時候,首先是在茶、純淨水、可樂等不同品類中選擇,在選定可樂之後所表達出的是代表該品類的品牌,如可口可樂。

由此可見,市場的競爭與其說是品牌之爭,不如說是品類之爭。品類代表的是客戶的心智,是客戶的視角。忽視品類的品牌,就好比諾基亞、柯達,雖然坐擁世界知名品牌,卻在品類之戰中敗下陣來。因此,品類是零售企業的核心,只有把經營的核心放在品類上,才能構建起足夠的競爭壁壘和競爭優勢。

其次,要構建品類供應鏈模式

品類是商品的組合,是具備相同或相似售賣屬性的商品的集合體。無論是商家的管理、計劃的方法、物流的網絡、促銷的方式、門店的佈置、線上的導流、線下的導購……都需要圍繞品類展開。而江超所遇到的問題,正是企業忽視了品類在供應鏈上策略的一致性,沒有圍繞品類的特性建立起端到端的相應的供應鏈模式,所有品類的供應鏈好比吃大鍋飯,毫無區別!

舉例來說,小家電和大家電、傢俱、家紡具有不同的商品屬性,甚至在小家電這個大品類下,還可以細分為廚房類、起居類、保健醫療類等不同的細分子類。不同的子類的需求特性和供應特性如果差異較大,就無法用相同的供應鏈履行模式來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因此需要進行細分。

最後,需要搭建品類經營組織

建立以品類經營為核心的組織架構,就需要各部門為此配備相應的人員,在橫向上實現端到端的打通。採用這種方式,可能會造成人力資源的重複建設,但卻提高了品類小組的專業化運作水平,也提升了品類經營的決策能力和經營效率。

橫向上構建以品類為核心的組織架構,以品類經理作為品類小組的負責人,品類計劃、品類物流、品類採購、品類營銷等人員向品類經理和他們原本的職能部門雙線彙報,確保品類經理具備一定的控制力,同時確保職能部門在流程規則上的一致性。

這種矩陣式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品類的專業化運作能力,另一方面在防止腐敗、合規、資源統籌上仍然保持了一定的集成能力。

以上這些調整,對企業的運作模式、考核機制、經營理念等都會產生影響。

推動以品類為核心的經營組織,人的思想轉變是關鍵。如果各個部門之間仍然是戒備森嚴、壁壘重重,沒有端到端打通,品類供應鏈就無從說起,品類經營的方式就更不可能建立起來。

對於江超來說,好啃的骨頭都已經啃完!接下來,如何突破組織思維限制,構建起圍繞品類的供應鏈,這已經超出了他的管理範疇。他需要準備一個詳細的方案,並找上司好好談談。雖然困難重重,江超依然信心滿滿,誰要他是智勇雙全的“拼多多”呢!

作者 | 施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