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奉獻模範薛常華——平凡農業人 無悔青春夢

敬業奉獻模範薛常華——平凡農業人 無悔青春夢

今年40歲的薛常華是區統籌城鄉和農林局移民扶貧科副科長。多年來,她輾轉多個崗位,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同事和群眾的廣泛認可。

積 極 成為服務現代農業的多面手

2000年,22歲的薛常華從成都畜牧獸醫學校畢業後來到祥福鎮日新畜牧站,主要承擔動物檢疫和防疫工作。對於一個女青年來說,這份工作的時間日夜顛倒,非常特殊。凌晨1點,當大多數人都還在熟睡時,她就已經騎著摩托車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鄉間道路上行駛了。在薛常華的記憶中,那時的每個夜晚都很忙碌。

2007年12月,因體制改革,薛常華來到祥福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農業綜合服務站的工作涵蓋了畜牧、農業機械、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相關工作職能。由於站上工作人員少,她不僅承擔了畜牧工作,還必須面對其它幾項工作,在全新的崗位上,除了熟悉的畜牧工作,其它的她一竅不通。

為了讓自己儘快熟悉各項業務,薛常華經常拿著筆記本穿梭在各個辦公室虛心請教老同志,並查閱大量專業書籍,學政策、鑽業務,把重點、難點、疑點都寫在筆記本上、記在心上,並積極參加知識更新培訓學習;她勤下基層,收集歸納整理農民群眾在實際生產中的工作經驗和好的做法;工作之餘,她加強專業技術學習並於2012年6月取得了西昌學院動物醫學專業的本科文憑,讓自己真正成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複合型人才。

在綜合服務站工作的8年多時間裡,動物疾病在不斷變化,畜牧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了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她常年奔波於各個養殖場,幫助他們建立養殖檔案,規範養殖業安全生產,解決畜禽養殖場汙染治理難題,尋求發展“良方”。作為技術指導員,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養殖業)中,共聯繫40個科技示範戶,入戶指導400多次,開展12場技術培訓,輻射帶動420餘戶。

奔波

她想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薛科長,下週又要到飛龍鄉啊?”“恩,去看看上次商定的產業具體實施情況。”

由於業務工作突出,區農林局黨組對薛常華的工作崗位進行了調整,2015年10月至今,讓她牽頭開展更為複雜、更為系統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工作千頭萬緒,針對區內,既有10個相對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又有精準扶貧戶的“一對一”幫扶和“插花”幫扶戶的物資幫扶;針對區外,既要對口幫扶簡陽市安樂鄉、飛龍鄉的規劃、產業和培訓,又要幫扶推進甘孜州對口幫扶縣的產業發展。怎麼做才能讓項目及時落地開花?怎麼做才能讓產業帶動貧困村經濟發展?怎麼做才能精準開展“一對一”幫扶從而改善貧困戶現狀?怎麼做才能做好簡陽市安樂鄉、飛龍鄉以及九龍縣的對口幫扶……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薛常華絞盡腦汁,反覆與鄉鎮、村、幫扶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確定最有效的發展方向和幫扶措施;她耐心細緻,每個月都到簡陽市與安樂鄉、飛龍鄉,與當地幹部深入交流,制定最適合的園區規劃和實施計劃。

扶貧開發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接手扶貧工作以後,薛常華經常加班加點,有時甚至2個月都沒有一個休息日,但她從不因為自己帶病工作而叫苦叫累,也沒有要求安排休息,只要工作有需要,她就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有人笑她傻,勸她不要那麼拼,不要為了工作拖垮了自己的身體。她總是笑著說:“扶貧工作,我想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堅強

病倒後克服困難回到崗位

“怎麼,身體不舒服嗎?還要喝藥。”採訪中記者發現,薛常華現在每天都要喝中藥進行治療。“每年到殺年豬的季節,那段時間都是從凌晨1點忙到早晨8點。”不管工作再忙、再苦,她總是堅持在一線。可能是由於常年不規律的作息生活,2005年,年僅27歲的她病倒在了崗位上。

2005年,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受到鏈球菌病的影響,奔走在第一線的基層農技人員,晝夜不分,薛常華是這個隊伍的“主力軍”。“起初,我發現自己的腕關節脫落,以為是類風溼。”然而,服了類風溼的藥物後,她的身體情況卻越來越糟糕。“那段時間,我下午發低燒,晚上發高燒。整個一天精神狀況都不佳。”雖然如此,但是薛常華仍然堅守在崗位上,直到後來實在是撐不住了,她被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當時我只有27歲,覺得很難過。”然而,生性樂觀的薛常華以格外的鬥志,終於克服重重困難,以超強的意志回到了工作崗位。

“我們不能選擇生,但可以選擇怎樣使自己的生命過得精彩。”薛常華說,在她生病的時候,得到了身邊同事和朋友更多的關懷和愛,她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