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生的扶贫故事

通讯员 叶寒竹

走进汝城县泉水镇旱塘瑶族村,只见田野里满目的绿色,茶农忙碌的身影,山间流淌的泉水,诉说着脱贫的希望……

2018年2月,汝城县财政局原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卢新生来到泉水镇旱塘瑶族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年多来,他用心用情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一项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笔者在村里听说了许多他的扶贫故事。

公交车开进村里了

“你们能把旱塘的公交车开通,我才相信你们扶贫队是来做事的。”卢新生上任不久,80多岁的村民邓菊凤便当着他的面说道。

旱塘村距镇区有8公里路程,城乡公交车只到镇区,村里的老者赶集、小孩上学都十分不方便。能让公交车开进村里,是群众迫切的愿望。要想获得群众的认可,就必须取信于民,把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

卢新生多次到交通局等部门衔接,争取项目,组织人员到村里对路线进行勘测。今年5月份,公交车开进了村里进行试运行,每逢泉水赶集日和周五、周日公交车都会开进村服务群众,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现在,每天有两趟公交车往返旱塘村。

三元钱也要跑到位

说起卢新生,旱塘村的贫困户钟海燕也是连声道谢。钟海燕家里种了大半亩地,种植种类较多,土地十分分散。为了帮助钟海燕进行产业奖补验收,仅大半亩地,卢新生和其他干部顶着烈日走了2个多小时。最后还有一处小面积辣椒地未验收,有人说,那块地很小,验收奖补也就3块钱,不如别去了。钟海燕着急了,卢新生说:“几块钱也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去吧。”随后,又陪着验收组爬山越岭对那小片辣椒地进行了验收。

“多谢卢队长为我想办法,我才赶上了产业验收!”贫困户谭招花错过了村里的广播,未接听电话,错过了产业验收的时间,心里十分着急。卢新生走访时得知此事后,赶紧为她联络协调,请验收组再次来到村里,为谭招花进行了产业验收。

一户也不能够漏下

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卢新生恪守的工作信条。

何茶林是村里的兜底贫困户,因为精神有些问题,基本不和人交流。卢新生没有放弃,把他当做正常人对待,经常与他聊天,对他嘘寒问暖。何茶林居住条件很差,卢新生组织人员为他接上了电、通上了水、换了新床铺。“我弟弟最近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基本没犯病了。”何茶林的亲哥哥何泗远高兴地说。

克服困难抓实扶贫

县里脱贫攻坚进入关键冲刺期,村里的各项扶贫工作不等人。卢新生面对的一边是组织安排、工作需要,一边是生活的艰难,刚做大手术还未恢复好身体的爱人没人照顾。在顾家的纠结焦虑与扶贫的任务压力下,卢新生没有退缩。他克服家庭困难,将体弱的妻子带到了瑶族村照顾,并把家里的家具、锅碗瓢盆一起带到了村子里。

卢新生说:“困难谁都会有,既然组织安排了,就得服从,因为,安排意味着信任,服从就要把责任扛上肩头,就要去克服困难。脱贫摘帽百日攻坚,时间非常紧迫,接下来要继续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户户过筛,人人过关,只有把每一户的事情都做到位,我们工作队才能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