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平:我没有替谁去背黑锅

王勇平:我没有替谁去背黑锅

■2011年7月24日,时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后“挥手”离开。

王勇平:我没有替谁去背黑锅

王勇平,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王勇平因“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这是一个奇迹”两句话成名,成为舆论炮轰的对象。退休前夕,王勇平接受记者采访。这是7·23事故新闻发布会后,他第一次直面媒体,披露当时那场发布会前后内情。

据新京报

“我没有拒绝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

记者:现在回忆2011年7月24日那场新闻发布会,你自己怎样评价?

王勇平:关于那场发布会,社会上的评价已经很多了。我怎样评价并不重要,我只能说,我尽到了我的职责,做了我该做的事。

记者:你当时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吗?

王勇平:在调查结果还没有定论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事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我连事故现场都没来得及去,只能公布一些当时能够掌握到的事故发生概况,更细致、更深入的情况都还不清楚。

记者:对于你的标志性语言“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这是一个奇迹”这两句话,你后悔吗?

王勇平:从后来发生的情况看,或许换一种表达可能更好些。“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它是有语境的。当时网络上盛传埋车头是掩盖证据,掩盖事实。我回答说我下飞机时,问接机的同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们给了我一个解释,说掩埋车头是为了便于继续抢险,因为当时抢险现场狭窄,有一个泥潭,必须先填埋后才有助于继续的救援。事实上,这是举世皆知的事故,任何方式也掩盖不了。其实话说到这里也就可以了,可是为了得到媒体朋友的信任,我又补充了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至于“这是一个奇迹”,这个话是回答关于小伊伊的提问。提问说在铁道部停止救援后,在吊车时发现一个活着的小生命。当时列车已经经过了多次地毯式的搜救,并且生命探测仪也显示没有生命迹象了,我们不可能在还有生命的情况下停止救援,事实上铁道部一直也没有停止搜救,即便是起吊列车时,也是分层起吊的,这才有可能发现幸存的小伊伊。小伊伊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感到是一种奇迹。所以我就做了这样的答复。

记者:你在会上有短暂的保持微笑状态,这是你的习惯吗?

王勇平:我认为当时表情始终是凝重的。至于网络将我某个瞬间说话的表情截屏定格,认为代表了我当时的心态,这是不客观的。发言人面对媒体保持微笑是一种尊重,也是我的习惯。但这是一次有着重大伤亡的事故发布会,我的心情始终很沉痛,至于我出现了习惯性的微笑表情,我确实没有意识到。媒体以此认为我漠视逝去的生命,我无法接受这种观点。

“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悲剧人物”

记者:很多人认为,那次发布会应该由铁道部的更高层来主持。

王勇平:有这个说法。当时事故的救援、善后等相关工作繁多而复杂,铁道部领导需要集中精力去做好这些工作,所以让我先去发布。

记者:你们是怎么决定谁去参加发布会的?

王勇平:我下飞机后就接到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指令,要求立即召开发布会。我向部领导汇报,当时很多情况还没有搞清楚,我们提出来能不能稍微晚一天再开发布会?但是有关部门要求当天晚上必须开。部领导问我有没有把握?我说我刚刚到,情况不掌握,我没有把握。过了一会儿,领导又问,你究竟有没有把握?我说,我没有把握,但是领导让我上,我尽力而为。

记者:有人说你替别人背了黑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王勇平: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我没有替谁去背黑锅。在那种特定的情况下,让新闻发言人出面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我没感到特别的委屈。

记者:你觉得自己是个悲剧性人物吗?

王勇平:我认为我的人生是很充实、有意义的,我从来就没有感觉自己是悲剧人物。

记者:但你确实经历了挫折。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王勇平:我也经常反思自己,对自己也有很多不满。就这次事件来说,我对发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预料不足,主观上太过自信。尤其是一些个性化的语言,在那种特殊的场合下表现是不合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