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985、211,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

圖/來自網絡

前幾天,筆者在網上看到了一篇筆者校友的文章,題目是《一名非典型985畢業生的大學簡史》,緊接著又看到了上海一所高校的另一個朋友的文章《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從而在各個媒體平臺上掀起了一輪討論985、211大學的熱潮,看到這個熱潮筆者也忍不住想談談我的觀點,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學子,考上985,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為什麼這麼說呢?就讓我們一點點的分析起來吧。

考上985、211,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


財富與學校的脫離

一直以來,在中國的家長心目中都有一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這是受到中國一千多年科舉影響的結果,學而優則仕可謂是那個時代的傳統。這是因為在士農工商的傳統社會中,成為了第一層:士的成員,不僅僅意味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更意味著對於生產資料掌握程度的提高,考上了進士可以做官,也就自然而然的名利、財富也就隨之而來,這是封建社會一種獨特的體系所決定的特殊情況。即使如此,看過曾國藩傳記的人相信也都看到過,就像曾國藩這樣的歷史上被稱為半個聖人,甚至做到同光中興的名臣,在其剛剛中進士做京官的時候,依然是過的窮困潦倒,不僅不可能給家中以補貼,甚至連自己的日子都過不下去。

隨著近代之後,教育的變遷,教育與財富早就失去了太多的關係,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培養人才的方式,而不是一種決定人身份地位的象徵。大學早就不是那種學而優則仕的大學了,也許某些高校曾經有部分校友在事業上取得過輝煌,但是這份輝煌與大學有關,卻與新入學的每個學生無關,因為現代社會靠的是實力說話,財富的多少取決於實力的多寡,與你是哪個大學的並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即使是貴為狀元的各地天之驕子們,你們進入一個大學之後無論自己以前是多麼輝煌依然都要認清一個現實,輝煌終究是歷史,而在大學裡面你們與任何同學都是一樣的,因為在大學裡你們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你們要與全社會你的所有同齡人競爭,這才是一個真正的事實。

這也是我們今天全文的一個大的基礎與前提。

考上985、211,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


名牌學府可能有的錯誤觀念

筆者曾經有幸進入自己的母校深造,母校也可謂是國內知名的學府,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讓筆者有機會發現了一些所謂名牌學府學子與其生長環境中所存在著的錯誤觀念。

一是考上某某大學就等於進了保險箱。相信任何一個985、211學校的人都聽過類似的話,考上某某名校就等於進了保險箱,某某名校是幹部的搖籃,某某名校是科學家的黃埔軍校,這些觀念在我們的生活氛圍中長期存在。的確,名校是出過很多的知名校友,這些校友的成績為名校爭光了,也給名校帶來了好的聲譽。這份光環可能在找工作的門檻上對於名校學生有著些許幫助,但是進入職場之後就會發現,其實這些光環基本無用,職場很現實按照能力說話,按照資本說話,所以進入保險箱的觀念僅僅影響的是學子的周邊人群問題不大,最壞的就是影響學子本人,過高的職業期望給這些畢業生帶來的是巨大的心理落差。

考上985、211,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

二是名校都是優秀人才。這句話的殺傷力比上句話還恐怖,相對於普通高校的學子,名校的學子可能的確在平均水平上是高於一般高校的,畢竟分數不一樣,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馬雲僅是杭州師範畢業,馬化騰也不過是深圳大學,名校也有考試掛科的學生,一般高校也有名列前茅的學子,一個努力了四年的普通高校學子其能力不一定比一個打了四年遊戲的名校學生差。同樣,這個觀念也直接會影響著學生本人對自己未來求職的心理預期,從而名校學子在碰到心理落差往往比一般高校的學子更大。

考上985、211,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

三是進了名校就該一個勁的學習。如果說前面兩點比較常見的話,第三點則有點小眾了,這是因為大多數進入名校的學子都是以前高中裡的精英,進入名校之後這種學習習慣也帶進入了學校,但是有個問題,大學雖然學習很重要,但是培養能力更重要,因為除了少數的學者之外,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要就業工作的,你就需要培養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一個能力培養好了一樣是可以成功的,如果說一個人就要學習,沒問題你可以堅持努力的學下去,最後成為一個學者教授;如果說你喜歡社交,那麼你去學生會可能很合適,職場一樣需要社交能力很強的人;如果你說你要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也沒關係,你說不定收穫了愛情。但是,不要忘了,大學的關鍵在於培養能力,而不是隻是學習。


考上985,為什麼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

這就要回歸一個話題了,筆者剛剛說了能力,那我們要回歸來說,什麼能力才是創造財富的能力?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有一些能力是大家公認的能力,比如說對於人脈的掌握能力,對於資本機會的敏銳判斷力,對於社會需求的深刻洞察力,對於未來熱點的高超預測力。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四個能力都與大學所學無關,那麼我們要回到的是大學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能力?

一是對於世界的認識力。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小學、中學學到的東西都是在一個一成不變的框架下的固定範式,所以這個時候大家都沒有足夠對於世界的認識能力,而大學的意義就在於和而不同,給你不同的思想給你不同的視角,讓你有認識事物多面性,從而更好的瞭解我們這個世界。

考上985、211,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

二是對於邏輯的判斷力。大學最關鍵的一點是將學生的高中所學的數理邏輯,文字邏輯演變成為一種邏輯思維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大學生能夠判斷出一件事符不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的邏輯,如果不符合該如何判斷,這一點也是大學的重要作用。

三是對於新事物的創造力。如果說中小學學到的東西都是課本上已有的東西的話,大學學到的東西早就演變成了課本上也沒有答案的東西,課本上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答案,甚至你創新的答案比課本更有用,這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的判斷過程,從而鍛鍊的是判斷力。

但是,我想問這三種能力能致富嗎?可能不能,但是他們是致富的基礎,考上了985在物質財富上的確大多數人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狀態(國民老公除外),但是這三種能力有機會進化成為上面的四種財富創造能力,這個能力是需要通過大學的教育,需要通過職場的積累,最終引發的改變,所以指望大學生一畢業就是財富富翁,基本上是不現實的。

考上985、211,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

非常令人惋惜的是,在財富與教育脫離的大前提下,錯誤的觀念、大學培養的能力、財富創造的能力的不匹配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學生與他周圍生活的環境的心理預期落差極大,985、211等名校的學子更為明顯,再加上不是所有學生都是學金融的,所以大部分學生的財商培養落後於他們的智商培養,心理落差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自嘲、自卑乃至抑鬱。

無論你是985、211的名校畢業生,還是普通學校甚至是社會大學的學生大家其實都一樣,財富之神的青睞來自於個人能力的進化,而不是那一本薄薄的學歷證書而已。請你告訴自己,考上985你在財富上就是一無所有,所以你只能努力,進化能力。

作者:經濟觀察員,從事互聯網金融與產業經濟研究多年,兼任《理財》雜誌、《金融界》、《LinkedIn》專欄作家,簡書籤約作者,中信、華章等出版集團特約書評專家,中國經營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十餘家財經媒體特約評論員與撰稿人。

作者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