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真的太便宜?以至於要降低最低工資線?

圖/來自網絡

近來,有個消息在不少群中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這就是人社部在12月13日公佈的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根據工資標準的數據顯示,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達到了2190元,為全國最高。小時工資最低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為21元。這些數據其實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則在於之後的一個專家表態,在數據出來之後,中國勞動學會的一位蘇姓專家表示:經濟進入新常態,人工成本上漲快,企業壓力加大,最近幾年各地最低工資提升幅度比較大,頻率也比較快,物價水平也保持低位運行。因此,現階段需要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物價真的太便宜?以至於要降低最低工資線?

看到專家的表態之後,可謂是輿論大譁,為什麼?因為根據專家的邏輯,中國現在的人工成本上漲過快,企業壓力較大,再加上物價水平保持低位運營,於是這就成為了降低工資標準的理由。這個邏輯不可謂不荒唐,首先,經濟新常態,經濟發展趨緩這是大趨勢,所有人都無法迴避的事實,這一點基本沒有爭議,企業壓力加大,回顧近一段時間實體經濟企業的經營狀況,的確企業的壓力不小。

但是,企業採用什麼樣的工資,是企業的自身經濟行為,其經營狀況良好,給員工多發工資,經營狀況不佳,給員工少發工資,這是很正常的經濟現象,完全不需要通過工資標準來體現。其次,降低工資標準的第二個理由,物價低位運營,這句話翻譯成人話就是,最近這段時間東西很便宜,大家生活的成本也不高,所以既然所有的老百姓花銷不大,那麼就沒必要給老百姓加工資了,可以降低一點百姓工資。這樣的話說出來,真心是有些何不食肉糜乎的感嘆,是什麼樣的專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一、物價真的太便宜了嗎?

長期以來,不少國際國內的經濟學者都從統計的方法,統計的口徑來批評統計數據的不準確,從CPI的指標來看,根據12月份發佈的最新CPI數據,中國的CPI達到了2.3%,也就是綜合物價的增長並不高,這從數字上看好像是個事實。但是不要忘的是,CPI只是一個經濟參考指標,它雖然有著居民消費品物價指數的名頭,但是其實際上是統計的一攬子商品價格的漲幅。問題就在於,這一攬子商品到底是什麼呢?

物價真的太便宜?以至於要降低最低工資線?

一直以來很多學者都希望能夠公佈CPI的具體統計口徑,但是真正詳細的統計口徑卻是一直沒有公佈,不過從公佈的數據來看,CPI主要包含:食品菸酒、衣著、生活用品、醫療保健等等,表面上已經幾乎涵蓋了大部分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問題在於幾點:

一是最為關鍵的房地產並沒有被納入CPI統計。作為一箇中國人而言,居者有其屋可謂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全民買房可謂是一個現實性問題,但是在進行物價統計的時候,房子的價格作為投資品存在,因此不會被計入到CPI中去統計。這就導致了佔據居民生活重要組成成分的房子價格完全不會被CPI所考慮,這樣無論大家還房貸還的是多麼苦逼都不會被計入到物價指數中,光是這一條就會讓大家覺得自己的實際感受與公佈的數據相距甚遠。

物價真的太便宜?以至於要降低最低工資線?

二是食品價格的特殊問題。近幾年來,各種“蒜你狠”、“姜你軍”的事件不絕於耳,但是由於在食品的統計中,大量的居民日常消費的食品並沒有被統計進去,雖然米麵等基礎主食的價格漲幅不大,但是其他食品的漲幅卻會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此外,同類生活必需品的不同品質問題,也讓人頭疼不已,比如說同樣是雞蛋洋雞蛋和土雞蛋可謂差距巨大,但是在統計的時候,一般只以洋雞蛋作為統計口徑,這也就導致了我們的生活和價格指數的嚴重偏差。

物價真的太便宜?以至於要降低最低工資線?

三是真正花錢項並不會被統計。雖然醫療、娛樂教育這些花錢的大頭都在統計指數之中,但是以醫療為例,大量的醫療檢查,並沒有被統計,而很多廉價救命藥也都在搖身一變成為“最昂貴的藥品”,從而導致了看病花錢很多,但是統計出來的數據卻很小。與此同時,像教育領域,的確義務教育的成本很低,不少學校甚至都不收學費了,但是同時帶來的學生補課負擔可謂是日益加重,學而優這樣的公司此起彼伏,大量的額外教育支出卻不在統計的範圍之內。

物價真的太便宜?以至於要降低最低工資線?

在這些問題的綜合影響下,我們的實際生活情況正在和所謂的統計數據嚴重偏離,而用統計數據就草率的證明物價真的太便宜了,真不知道專家的邏輯到底在哪裡?是真的不食人間煙火嗎?到底物價是高還是低,恐怕只有百姓自己才最有發言權吧!

二、降低最低工資標準真的有用嗎?

第二個問題,因為物價低就要降低最低工資標準嗎?這就要牽涉到另一個問題,中國企業的發展問題真的是人工成本太高了嗎?誠然,筆者在實際調研中的確發現了,中國很多的東部沿海地區的公司出了問題,問題就在於以前完全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就可以賺到很多錢,但是現在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物價真的太便宜?以至於要降低最低工資線?

因為,過去勞動力很便宜,所以很多企業就採用了非常短視的手段,本來應該通過研發,用新的技術提高勞動的生產率的,不過既然現在勞動力便宜,那我為什麼不用這些低價的勞動力從而放棄了早該升級的企業技術能力。從而導致了企業除了勞動力優勢之外,根本沒有核心的競爭能力,產品的附加值極低。

反正勞動力還是很便宜的,在當時這個問題不大,但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的時候,企業的問題就來了,因為沒有競爭力,沒有關鍵性的技術,企業一直處於微笑曲線的最低端。

物價真的太便宜?以至於要降低最低工資線?

從而賺的錢的大頭都給發達國家的那些人拿走了,我們自己只有喝湯的份,中國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技術積累,這才是中國企業的問題,而不是說員工的工資高了。因此,降低工資標準不過是一種掩耳盜鈴的行為,因為問題的癥結並不在這裡。

用壓迫員工的手段獲得短期的利潤,這種方法相信企業都不會願意去做。因此,降低最低工資標準來幫助企業,專家的這種邏輯不可不謂之可笑?

到底企業該怎麼做?到底是不是物價真的低?老百姓的心中自有公論,專家還是少說點話吧。

作者:今日頭條簽約作家,烽火臺資本特約經濟學家、金融研究員、經濟觀察員,從事互聯網金融與產業經濟研究多年,兼任《理財》雜誌、《中國經營報》、《金融界》、《和訊》、《LinkedIn》專欄作家,簡書籤約作者,十餘家財經媒體特約評論員與撰稿人。

作者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