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胆怯割肉,外资又来唱多!谁才是聪明的投资者?

今年以来,各种悲观的论调不断发酵渲染,毛衣战必败、经济未来30年没机会、楼市崩溃论、债务崩塌……

A股不断下挫伤透了投资者,人气的低迷已经如同2015年股灾期间,国内大批散户、机构不断割肉离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陆港通为代表的外资却不断流入中国股市。

观史知今思进退。

回看此前A股的几次大底,外资都成功抄底抄到了地板上。

在中外各国政要、企业领袖、国际组织领导人、专家学者参加的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贝莱德集团、摩根大通等外资大咖旗帜鲜明地表示看好中国股市,并表示正在大举进入中国。

正如一个段子所说的那样,又到了多方和空方擦肩而过互道SB的时候了。

9月12日,沪市日成交金额跌到了933.57亿元,更是创下4年以来新低(2016年熔断除外)。

这绝非偶然。

2018年,市场剧烈震荡,沪深两市交易金额持续走低。

8月份以来,缩量的情况更为明显,沪市共有4次日成交不足1000亿元的情况,其中3次出现在9月份。

数据统计,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日均交易额已从2015年的1.05万亿元逐步下滑至4385.41亿元。进入下半年,交易行情则更为惨淡,7月至今,两市股票日均交易额下滑至3061.48亿元。

内资胆怯割肉,外资又来唱多!谁才是聪明的投资者?

据相关媒体统计,年内有88个交易日单日成交不足4000亿元,其中有50日出现在7月以后,占比56.81%,有27个交易日成交低于3000亿元,其中24个交易出现在8月以后,占比88.89%。

多方分析指出,当前正是处于估值底、资金底和情绪底的“三底”区域。这样惨淡的行情如果和2015年最高峰时相比,差距已达10倍之多。

2015年6月至8月A股发生罕见连续暴跌,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分别一度较高点回落超过40%以上及50%以上。

股市暴跌中,A股多次单日千股跌停,指数日跌幅动辄超过5%以上,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

数据显示,2015年A股股民人均盈利20222元,收益率为12.41%;盈利人数占比为62%,亏损人数占比则为38%。

内资胆怯割肉,外资又来唱多!谁才是聪明的投资者?

(2015年股灾以来跌停数全记录)

股民的信心降至冰点。他们都清楚目前股市的处境,涨的因素太少,助跌的因素太多,国内救兵没戏,因此将希望寄托于外资。

不过,与国内很多投资人普遍悲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次达沃斯论坛上的外资投行大咖却较为乐观。

沈建光表示,虽然A股一直在跌,但在中国投资者失去信心的时候,海外投资者正在大举进入中国,海外资金在A股的存量已经接近保险基金,这是国内和国外巨大的反差。

朱悦认为,外国投资者对于中国的兴致还是非常高的。尽管现在市场比较低迷,但长期来讲,(投资中国市场)是会有比较好的结局。

参与了很多相关金融开放举措,包括沪港能、深港通,也非常期待沪伦通的开通的摩根大通中国区总裁梁治文表示,中国近期金融市场的开放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中国国内资本市场外资占比2%左右,而在其他发达资本市场,外资参与占比大概在百分之十几。我希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最终也能达到这样的比例。摩根大通也希望能够深入参与其中。”梁治文说。

虽然不会简单重复,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5年7月启动的汇率改革,当时人民币升值,巨大前景吸引大量外资大举进入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高盛、美国银行、淡马锡等海外战略投资者争先恐后入股拟上市银行,从其当时入股时间和价格来看,可谓都是抄了历史大底。

内资胆怯割肉,外资又来唱多!谁才是聪明的投资者?

时隔11年,2016年2月,海外资金对投资A股的信心正在恢复,香港最大的RQFII基金出现大额申购,沪股通亦出现资金净流入迹象。

国家外汇管理局则在2月4日表示,放宽单家QFII机构投资额度上限,进一步扩大境内资本市场开放。2月6日,谨慎者开始进场,观望资金开始转变心态并尝试入场,而市场机遇就在这种跃跃欲试中逐步酝酿出来。

内资胆怯割肉,外资又来唱多!谁才是聪明的投资者?

(2016年相关报道)

再看当下,部分QFII机构悄然大举加仓,一些机构甚至每日将购买额度打满。 数据显示,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接近6%,已可比肩险资。

内资胆怯割肉,外资又来唱多!谁才是聪明的投资者?

(近期报道)

外资屡次成功抄底,个中原因或许QFII的表现能够给出答案。

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至2012年的10年间,QFII净汇入资金1213亿元,累计盈利1443亿元,10年时间身家翻倍。如果考虑到QFII前5年额度较低的状况,则其实际收益更加惊人。

外资的流入不仅给A股带来增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价值投资理念。

外资普遍注重基本面选股,注重长期投资。因此在外资占比不断增大的情况下,A股市场投资理念会更加偏向于价值投资。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抛弃“炒股票”的传统办法,转向基本面选股,转向长期投资,是大势所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