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非洲投資「無法和中國相比」

日本对非洲投资“无法和中国相比”

津巴布韋工業部部長畢瑪說:“中國工業化的經驗值得非洲國家學習,我們不光要從中國引資,更要引智,把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展的智慧和經驗引進來”

對於中國民營企業南方石化集團董事長肖亮平來說,國際石油價格的下降並沒有改變他投資非洲的決心。9月7日,該企業正式簽約剛果(布)邦佳·佳柔油田開發項目,投資金額36億美元,預計3年內年產能將達到400萬噸,未來企業還會在天然氣開發與石化領域展開佈局。

在9月8日閉幕的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上,廣東與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亞等7個非洲國家簽署了9個重點經貿投資項目合作協議,協議金額超過25億美元。

作為僅次於東亞和南亞的最具增長活力的地區,非洲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的一極。為了在這個巨大的發展機遇中“分一杯羹”,近年來日本、印度等國也紛紛加大對非洲的援助和投資。但對非洲國家來說,與中國的合作或許更具吸引力。

“我們過去十年從未缺席中國投洽會,希望來吸引投資,更希望學習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津巴布韋工業部部長畢瑪的行程表安排得滿滿當當——從2016國際投資論壇到投資非洲高級論壇,再到津巴布韋項目推介會,畢瑪不放棄任何一次向投資者宣講的機會。

畢瑪到中國的次數,多得連他自己都數不清。他說,津巴布韋從2003年就開始實施“看東方”的政策,加強與亞洲國家特別是與中國的合作。2015年,中津雙邊貿易額達13億美元,中國在津巴布韋投資1.8億美元,涉及農業、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已經成為津巴布韋最大的投資國。

這只是中國在非洲參與投資建設很小的一部分。根據“中非發展基金”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非貿易2220億美元,到2020年,中非貿易規模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31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經營,中國對非各類投資存量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

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召開,掀起了中非互利合作的新熱潮。此後中方全方位參與非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國同埃塞、埃及、尼日利亞、津巴布韋等6國簽署了國際產能合作框架協議。目前,一大批鐵路、公路、港口、機場、供電、供水和通訊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國提供融資支持和建設的非洲大陸首條電氣化鐵路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即將全線通車,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預計明年交付使用。中國和東非6國共建“東非信息高速公路”已達成共識。

目前,中非產能合作基金已開業運行,首批資金100億美元,通過以股權為主的多種市場化方式,重點服務非洲“三網一化”建設。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增資也已到位。

約翰內斯堡峰會後,中非合作出現了以融資和投資合作為主的經貿往來新景象。

在金融合作和融資方面,近年來,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大型商業銀行大力也推進非洲分支機構建設,積極開展相關金融服務和國際合作;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及中非發展基金、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等大力開展政策性和商業性投融資服務;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向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提供保險。走進非洲的中國金融企業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有力支撐了中國企業“走進非洲”。

於2007年6月開業運營的中非發展基金,主要從事股權投資和投資諮詢業務,為到非洲開展經貿活動的中國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為相關企業提供管理、諮詢、資產重組、併購等業務。2015年12月,中國政府宣佈將為中非發展基金增資50億美元,使其總規模擴至100億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約翰內斯堡峰會結束至今年7月,中非之間簽署各類合作協議共計182項,涉及金額共計325億美元左右,其中商業貸款共計約291億美元,佔協議總額近90%。投資合作正在成為中非經貿合作的主要動力,中非經貿合作提質升級進入了新的階段。

肯尼亞非洲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萊瑪·森貝特在出席8月12日舉辦的中非媒體智庫論壇期間指出,“中國已經成為非洲轉型發展的重要夥伴”。森貝特表示,非洲大陸的資源非常豐富,而中國又是非洲當前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是非中之間的合作不僅限於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雙方的合作是多方面、多層級的。

互利共贏,是出席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中外代表談得最多的詞彙。事實上,從單純的中國“提供援助”到非洲“招商引資”,中非之間的合作觀念正在悄然生變。

“中國對非投資如今不僅僅侷限於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多的中國企業在投資工業設備的同時,也在幫助非洲自身提升產業能力和環境,這非常重要。”塞拉利昂投資與出口促進局董事會主席奧盧尼伊·羅賓-科克爾說。

"中國有很多的技術和資金,而非洲有很多的水、土地、能源等資源,雙方優勢互補,可以促進兩個地區的共同繁榮,這簡直是一個完美的結合。”塞拉利昂一家生物能公司負責人尼克·布里奇斯說。

在悄然發生的變化之中,中非兩國企業家們對那些認為“中國在掠奪非洲”的觀點嗤之以鼻。羅賓-科克爾說,非洲必須通過創新實現發展,而這就需要借鑑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先進做法和經驗,“中國企業在過去的30多年裡形成了一批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和優勢產能,他們在農業、製造業和清潔能源等方面的經驗適合非洲國家借鑑並實現本土化創新”。

肖亮平說,非洲在能源領域對中國投資的歡迎,主要也是因為看中了中國企業的技術與成本優勢。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企業當前使用的是全球領先的勘探技術與成果,開發成本相對全球其他石油公司而言具有顯著優勢。“事實上,在產業優勢面前,一些外國石油公司也在尋求中國合作伙伴一起進軍非洲市場,中非合作給世界帶來的將是多贏的局面。”

如今,聚焦非洲工業化升級、尋找投資非洲機遇,已成為熱門話題,而非洲國家也在尋找“中國方案”。

“津巴布韋正在學習中國發展經濟特區的經驗,並選擇了基於‘初級產品附加值和選礦’的發展思路。”畢瑪說,津巴布韋工業化發展的路徑選擇,與近年來同中國日益密切的互聯互通,以及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密不可分。

埃塞俄比亞將工業園建設擺在本國工業化乃至經濟發展的優先領域,並曾就工業園的標準及模式與中國交換過意見,以吸取後者的成功經驗。該國財政與經濟發展部部長艾哈邁德·士德說:“中國的中小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歡迎中國企業到埃塞俄比亞投資,也能讓本國企業近距離學習發展經驗。”

在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國承諾將積極推進中非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鼓勵支持中國企業赴非洲投資興業,合作新建或升級一批工業園區,並向非洲國家派遣政府高級專家顧問。

“目前非洲面臨前所未有的工業化發展機遇,中國有很多經驗可以與非洲分享。”聯合國工發組織中國南南工業合作中心主任郭力表示,中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強有力的政府領導、因地制宜的發展規劃、高效率的執行力,都是非洲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可以汲取的營養。

“中國工業化的經驗值得非洲國家學習,我們不光要從中國引資,更要引智,把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展的智慧和經驗引進來。”畢瑪說,對於非洲國家發展面臨的普遍性問題,中國大都可以提供借鑑方案,因為中國也曾面臨類似問題,並且已經用實際行動做出了表率。

面對非洲的發展機遇,日本也不想錯過。不過,有專家指出,長期以來,日本對非洲的貿易和投資規模都很小。2014年日本對非投資達14.65億美元,僅佔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3%。近年來,日本對非貿易額基本都低於其全球對外貿易額的2%。

非洲聯盟委員會副主席里亞斯塔斯·姆溫查對本報記者說,雖然日本產品在非洲很受歡迎,但是日本公司並不十分熱衷於在非洲投資,“日本公司在迴避非洲”。摩洛哥外貿銀行總裁奧斯曼·本傑隆表示,日本在非洲投資太少,且日非之間的貿易極不平衡,“錢一直從非洲流出去,卻很少從日本流進來”。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理事長石毛博行介紹,目前在非洲運營的日本企業只有687家,不足全球範圍內7.1萬家日本企業的百分之一。他指出,日本企業在非洲發展,外匯風險仍是最嚴重的挑戰。此外,稅負、轉賬及通關手續煩瑣、基礎設施不足、工資增長、中層管理人力資源缺乏、部分非洲國家的社會治安問題等也掣肘日本企業在非發展。

南非煤電廠投資人馬洛馬說,日本人對非洲認識太少,不相信非洲投資者的潛力,雖然每年日本要出口大量的汽車和重型機械到非洲,但是日本公司卻拒絕在非洲投資。肯尼亞國家規劃部前經濟顧問邁克爾·切格認為,日本在非洲的投資項目從數量和規模上,都無法和中國相比。

日本对非洲投资“无法和中国相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