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时期的粤军那么厉害?

Model控


北伐战争中粤系军队确实比较勇敢,比如张发奎、叶挺所在的第四军,被称为“铁军”。但是把北伐成功的全部功劳都算在粤军头上,也不客观,在北伐之前国民革命军的所有8个军中,也只有第四军是纯粹的粤系班底,其它都是南方各派势力的军队。

(陈炯明)

其中最大的一个集团,还是湘军,计有谭延闿的第二军、程潜的第六军、唐生智的第八军,这三个军的人马,共计42 个步兵团40000多人马,大约占北伐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强,“无湘不成军”所言非虚。只不过这三位湘军大佬在湖南驱逐张敬尧之后,互相之间水火不容,是先后分头依附的广州革命政府,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两个较有战斗力的军,则是黄埔第一军和桂系第七军,其中何应钦率领的第一军中,黄埔毕业生是来自全国各省各地区的有志青年,当然不能算粤军;而李宗仁第八军的8个旅更完全是广西子弟兵,并且在北伐中战功卓著,一点不输于铁军,“钢七军”的名号就是这个时候喊出来的。



(许崇智)

第三军朱培德部原是随李烈钧出滇参加“护国战争”的滇军,第五军李福林部则是福建军队,并且留驻广东没有参加北伐,后期被“南天王”陈济棠收编。也就是说,1926年誓师出动参加北伐的7个军中,粤军只有一个第四军,是骨干,但不能定义为北伐主力。

粤军得以在民国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还是与孙中山的革命历程有关,孙中山本就是广东人,当袁世凯在北方拥兵自重时,孙中山及其追随者只能南下,在北洋军势力薄弱的西南地区另组政府。而孙中山彼时尚无基本部队,军事支柱就是西南军阀的部队,而其中最为倚重的,当属粤军陈炯明部。

(李济深)

然而陈炯明一言不合就叛变炮打“大元帅府”这事,让孙中山坚定了建立嫡系武装的思路,黄埔军校应运而生。尽管如此,孙中山还是比较信任广东同乡的,在他逝世后留下的军政班底中,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四巨头”一水的广东人,其中许崇智是陈炯明之后力挺孙中山的粤军首领,暂时还轮不到浙江人蒋介石发号施令。

但蒋校长利用廖仲恺被刺事件,赶走粤军老大许崇智、逼走元老胡汉民、气走意志不坚的汪精卫,眼花缭乱中夺得国民党实权,又在两次东征中打垮陈炯明,从此时起,粤系军政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陈济棠)

北伐胜利后,粤系军队选择了支持汪精卫,站到了蒋介石的对立面,因此在蒋汪斗法最终蒋介石胜出后,粤军自然不受待见,在蒋的分化、瓦解和军事打击下,由第四军扩编的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基本散架了,只有陈济棠在广东保存了一定粤军实力。

以1936年“两广事变”中陈济棠的重将余汉谋倒戈为标志,民国时期的粤军已基本被蒋介石“中央化”,薛岳、吴奇伟等粤军名将也都成为中央军的大员。



(张发奎)


度度狼gg


这要从粤军的历史开始说起了,粤军前身是广东省省长朱庆澜的省长卫队。朱庆澜被桂系赶下台后 将自己的卫队20营送给孙中山做护卫。孙中山即以这只军队为基础 在陈炯明带领下攻打福建的北洋势力,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1920年爆发了粤桂战争,在前后两次粤桂战争中陈炯明率粤军英勇奋战,将桂军打的落花流水,粤军迅速壮大,成为雄踞一方的新兴势力。 后来陈炯明叛变,粤军分裂,许崇智率领的军队继续效忠孙中山,许崇智下台后,这只军队被蒋介石收编参加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番号参加北伐,逐渐形成陈铭枢、张发奎、陈济棠、李济深几大势力。



陈铭枢、陈济棠、张发奎先后因反蒋下台,粤军一部分被中央军收编,一部分由余汉谋率领参加抗战,在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中都有出色表现。 可以看到,粤军是孙中山嫡系部队,他们始终坚持三民主义,是一只有信仰的军队,这就是他比其他军阀部队强的原因。



林屋公子


粤军,是广东省一个地方军事集团的统称。早期的粤军,是在孙中山亲自领导下建立

的,并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发展过程中成长壮大。粤军在国民党早期军事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造就了后来国共军队的重要军事将领班底。

粤军在战场上的所向披靡有着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尤其是军内中高级将领的才能、魅力以及全军政治思想教育都是整个近代地域军阀之中的佼佼者。因此,探究粤军的厉害之道,就必须深入剖析他的人员构成和军队思想教育等方面。

一、鲜明的地域特点,促成乡党之间相互提携。这是近代军阀崛起的基本要素,也是粤军战斗力爆表的基本要素。粤军,其广义为广东籍将领统率的本省军队,统辖所属各级部队的重要将校也由广东籍人士担当,更有甚之,一些粤军骨干部队的初级军官及其兵员补充,皆源自广东本土人;其狭义区别于民国初期广东军阀掌握的粤系军队。如1920年“援闽粤军”(孙中三命令陈炯明等人率领军队驱逐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就有陈炯明、李济深、邓演达、薛岳、张发奎、余汉谋、陈铭枢、蒋光鼎、蔡廷楷、叶挺、陈济棠、邓龙光、钱大钧、陈诚、罗卓英等,都曾先后在第1师中任过职(除李济深广西籍、戴戟安徽籍、钱大钧江苏籍、陈诚浙江籍外,其余均为粤籍)。

二、优秀的军校毕业生奠定粤军强劲战斗力。粤军之所以在二十世纪初至二十年代末横扫两广、福建,甚至铁军“第四军”北伐攻占两湖、河南等地,一方面是军事将领的战场指挥才能,另一方面是第四军参战士兵较高的军事素养。尤其是粤军与云南讲武堂、黄埔军校、西江讲武堂有着密切关联。黄埔军校建立之前,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以及早期毕业学员,服务于粤军的初创期间,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例如云流桥、林振雄、赵锦雯、涂思宗、张浩、王应榆、邓志才、陈得平、邹敏夫、张荣光等,以及以叶剑英元帅为首,黄国梁、文朝籍、文鸿恩、洪世扬、刘绍武、陈隐冀、欧鸿等人为代表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生,均在粤军初期成长阶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黄埔军校生随后补充道粤军之中,更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素养;也为国共双方造就了一大批高级将领。

三、注重政治思想教育。1920年10月底,将桂系军阀逐出广东。孙中山回粤重组军政府,并将援闽粤军及原在广东的部队进行整编,下辖两军,孙中山尤其注重邓铿为师长的粤军第1师的整训,致力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和军事技术知识,多方罗致军官学校毕业的青年军官。孙中山十分重视军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目睹陈炯明叛变、许崇智部队在广东等地的“旧军队恶习”后,逐渐向新组建的粤军灌输国家观念和党派观念;强调军人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主张军人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富强不惜牺牲。这些战场中得出的理念后来成为黄埔军校入校生必须接受的政治思想。这支接受现代军队政治思想洗礼的军队逐渐被当时中国其他军阀称之为“党军”。虽然“党军”字面含义内包含着对于南方粤军的贬低之意,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其他军阀对于党军化的粤军创造的无可匹敌的战斗力“叹为观止”。

当然,粤军的厉害之道还与后来国共精诚合作密切相关。尤其是广大民众看到这支不同于其他旧时军阀的“独到之处”。后来粤军不断被江浙等籍贯的军人融合,是国民党组建的北伐军重要力量,也在推翻阻碍国家统一的军阀政治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蔡廷楷、蒋光鼐等将军就曾率领含有粤军的十九路军(十九路军是由粤军第一师改编而来)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军人为国家独立、主权完整的尊严。

参考文献:

1、佟义东:《粤军虎将——邓本殷》,《文史春秋》,2007年,第2期;

2、张光宇:《评述北伐中的第四军》,《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3、王怀洲:《黄埔军校与粤军》,《改革与开放》,2013年,1月刊

4、陈玉环:《云南陆军讲武堂与粤军》,《讲武堂与近代中国》。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赵士见撰稿


朱言论史


我觉得粤军厉害,是因为有一部分地域和人是在明朝朱元璋从广西划给广东管辖的。如果当年陆荣廷能把今天的钦州北海防城港要回来,新桂系有出海口,几次的蒋桂战争,说不定就没有蒋某人了


孤独战将


粤军厉害吗?桂系也说桂军厉害,川军湘军滇军奉系直系鲁系西北军马步芳无不说自己厉害,这些说法都是基于某个战役某个时期,不全面不系统,不科学。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全国各地人都有,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世界公认最强,为什么?分析这个原因才能找到真理。


吕齐白


粤军的善战完全承继于广东自古以来强悍的民风,广东兵勇骁勇善战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广东境内绵延了几百年的“土客仇杀”,也即起于明未止于晚清的,广东本土人士与客藉人士规模庞大的械斗冲突,它就如同一场漫长的战争,不仅令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人民因长年的战争死伤无数。据史料记载当年广东“土客械斗”严重的地区,村村都有自己的自卫武装,都配有不输于当时清军的武器装备,有些甚至装备了大量洋枪洋炮,各乡村的乡勇团练队伍训练有素,他们大多都从儿童阶段就开始教习战斗常识训练战争技能,老百姓平时耕田种地经商营生,但械斗一起则全民皆兵无论男女老幼均可上场拚杀,据记载在晚清珠江西岸某地区,一段延续了十几年的“土客械斗”中,光人员死亡就有过百万之众,死伤者中老弱妇孺概莫能外。正是在如此残酷的械斗环境中,广东磨练出了一支连官军都要退让七分的乡勇团练队伍,这支队伍不仅人员众多武器装备精良,而且战斗意志非常坚定并团结齐心,因为他们都是为自己的家园为自己的父老乡亲而战,在械斗中战死的乡勇其家属自然得到全村的照顾,因此这些乡勇们在战场上都会好勇斗狠不怕牺牲。在晚清时期广东这些乡勇团练队伍的战斗力,比那些腐败不堪的八旗官军要强悍得多,因此以清未民初这些广东乡勇团练队伍为班底组建的民国粤军,战斗力自然就会十分强大。


祥瑞平安8


国民党的党国军队,对内

残杀民主北洋政府军,及红军都能如狼似虎,喋血中华,内战残害血屠中华民族同胞,绝对牛叉,二年灭北洋民选政府军,五次剿红军,再围追堵截二万五千里也不累,,,,,统治4,5亿人口,国土一千多万平公里,几百万军队之国见鬼子就吓瘫,对付国土30多万平方公里,几千万人口,一二百万军队鬼子吓破胆,只嫌腿少腿短逃的慢,江山沦陷举国狼烟,割地送土取胜,也算中外军事战争史上第一牛B军!



粤军又称广东军,是辛亥革命后主要革命力量,也是北伐战争的主力部队,由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军组成大量有战斗力的部队,打得北洋军节节败退,伤亡惨重。粤军的装备在抗战前,也加强了大量装备,所以也是战力非常不错。而且粤军继承了广东省人的精神,在抗日战争打得日军节节败退,如十九路军,新一军。还有如大量的广东名将,支持抗战,如叶剑英元帅,蒋百里将军,等广东十虎将,非常出名击杀了大量日军。其实是广东军的精神非常强大而已视死如归。非常英勇作战。是广东人的骄傲,虽然历史并不是经常提及,但也有很多知道,粤军的光辉战绩和,粤军是中国抗战一个不可抹杀的神话。


光辉岁月8977788


民国时期,粤军在中国的各个派系军队之中,无论是军官的指挥能力,还是士兵的作战素养,都是出类拔萃的。这个可能与广东在近代革命史上处于战争前缘,经历过太平天国、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积累了一定打仗经验有关。在北伐战争中,在叶挺带领和亲自指挥下,国共统一战线军队,尤其是粵军轻而易举的消灭了北洋军阀,完成了祖国的统一。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特别善战,粤军装备精良并有很强的战斗力。这也与国民党创始人和领导人孙中山曾亲自缔造有很大关系吧。


田兰地博


广东是沿海省份,自近代以来外国势力进入广东,广东民众既抵抗侵略,民族爱国心理强烈又能接触到先进的思想观念,以繁华富庶的广州为中心,接受近代各种外来思想是领先于全国的,推翻满清缔造民主共和的孙中山和不少的民国元勋来自广东。广东是海外贸易的大省,不但有钱,而且也舍得花钱外购武器装备,粤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在全国的军队里从来都是排名靠前的,对于先进的军事思想也是易于接受学习的。粤军的战斗力当然不会弱了!广东人是正义的化身,广东北阀军历不历害,把广西湖南两大军事集团打投降这个也是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