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威脅他:再不投降,讓你騎銅馬!他騎上銅馬,結果屍骨無存

歷史上有兩個皇帝,以出身寒微著稱。出身最低的皇帝是後趙開國皇帝石勒,他幼年時是一個奴隸,受盡壓迫飢寒之苦。比石勒出身強一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當過寄人籬下的小和尚,當過沿街乞討的乞丐,受的罪不比石勒少,唯一比石勒強的地方,是他還算有個自由之身。

朱元璋威脅他:再不投降,讓你騎銅馬!他騎上銅馬,結果屍骨無存



朱元璋對這段流浪乞討生活畢生難忘,當了皇帝后專門寫了《御製皇陵碑》一文,其中對他的苦難生涯進行了一次回顧,“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身如飄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青少年時代這段慘痛到絕望的經歷,不僅讓他鍛煉出鋼鐵般的意志,也讓他的性格變得冷血而殘酷。

朱元璋威脅他:再不投降,讓你騎銅馬!他騎上銅馬,結果屍骨無存


他逼迫穎國公傅友德先殺子再自盡,把涼國公藍玉扒皮填草,恢復野蠻的妃嬪殉葬制度,朱元璋的為人行事,處處透著一股難以掩蓋的殘忍與戾氣。這些行為使得他變成了一個眾人眼中的暴虐之君,雖然他驅除韃虜恢復漢家河山,最終卻沒能當選四大明君。

朱元璋威脅他:再不投降,讓你騎銅馬!他騎上銅馬,結果屍骨無存



明朝學者錢謙益編著的《國初群雄事略》中,記述了元末明初各路起義軍首領的很多軼事。其中有一個軍閥陳友定,盤踞福建十餘年,一度是朱元璋的勁敵。雙方多次發生激烈衝突,互有勝敗。直到洪武初年,朱元璋才把他徹底消滅,陳友定也被生擒活捉,朱元璋對他恨之入骨,把他處以一種十分野蠻的刑罰,透著典型的朱氏作風。

朱元璋威脅他:再不投降,讓你騎銅馬!他騎上銅馬,結果屍骨無存



話說這個陳友定,原本出身貧寒,自幼給地主家當傭工。《友定傳》記載,他不僅窮困不堪,還長了滿頭惡瘡,人稱“瘡頭郎”。不過他人窮志不短,素來胸懷大志。有一次,山賊柳順帶領一幫人馬,來到他所在的村莊燒殺劫掠,鄉民們驚慌失措。陳友定卻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把鄉民們組織起來,依託寨牆拼死抵抗,同時暗中派出一路鄉兵,抄了山賊的老巢,前後夾攻大敗山賊,生擒匪首柳順,從此一戰成名。

當時已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亂,陳友定智勇雙全,被眾人擁立為主,也拉起一支隊伍佔山為王。陳友定精明強幹,勇武過人,逐漸打出一片天地,把福建全省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成為名震東南的福建王。不過這個陳友定別看佔山為王,思想還挺老派,不願自立為帝,而是選擇了忠於行將崩潰的元朝,成為元朝在東南的一塊“飛地”。

朱元璋威脅他:再不投降,讓你騎銅馬!他騎上銅馬,結果屍骨無存



陳友定是實打實的效忠元朝,《庚申外史》記載,每年“福建運糧數十萬石至京師”,是元順帝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後方基地。不僅如此,他對起兵反抗元朝的朱元璋等人深惡痛絕,雙方多次發生激烈交鋒,數次挫敗朱元璋的隊伍,還斬殺朱元璋大將胡琛。朱元璋因北方大局未定,一直騰不出手來集中力量對付他,陳友定得以在福建割據了十幾年。

至正二十七年,中原大局已定,朱元璋終於騰出手來,調集大將李文忠、湯和、沐英、廖永忠等人帶領大軍,進發福建,要徹底剷除陳友定的割據勢力。大軍把陳友定包圍在延平城中,最後關頭朱元璋派遣使者進城,想勸降陳友定,結果他悍然毀書斬使,表示與朱元璋勢不兩立。朱元璋從此對他恨之入骨。


陳友定最後眾叛親離,將士們紛紛開城投降。陳友定一看大勢已去,《明史》記載,他還挺有種,不肯當俘虜,“衣冠北面再拜,仰藥死”。想服毒自盡一死了之。誰知藥量不夠沒死成,還是被朱元璋的將士給捉了俘虜,“械送京師”,送到朱元璋面前。

《國初群雄事略》記載,朱元璋審問陳友定時,他還是意氣昂昂,不少屈服。朱元璋佩服他是條漢子,有心留他一條命,“帝將釋之,授以原官”,想勸降他。他卻滿臉不屑地說:“事敗身亡唯有死爾,尚何言!”朱元璋也惱了,威脅他:“不降,唯銅馬爾!”再不投降,讓你騎銅馬!


所謂銅馬,是朱元璋的一個獨創的野蠻刑罰,原文中註釋為“古之炮烙刑也”,與商朝的炮烙差不多,用導熱性很好的純銅,做成一匹馬的形狀,腹內中空,填充大量燒紅的火炭,強迫囚犯騎在燒紅的銅馬背上。囚犯很快會被燒得死於非命。陳友定還真是一條硬漢,二話沒說騎上銅馬,頃刻之間焦頭爛額,骨肉焦爛,屍骨無存。陳友定寧死不變節,無愧於一個忠臣。但他卻忠於昏庸的元順帝,註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