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威胁他:再不投降,让你骑铜马!他骑上铜马,结果尸骨无存

历史上有两个皇帝,以出身寒微著称。出身最低的皇帝是后赵开国皇帝石勒,他幼年时是一个奴隶,受尽压迫饥寒之苦。比石勒出身强一点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当过寄人篱下的小和尚,当过沿街乞讨的乞丐,受的罪不比石勒少,唯一比石勒强的地方,是他还算有个自由之身。

朱元璋威胁他:再不投降,让你骑铜马!他骑上铜马,结果尸骨无存



朱元璋对这段流浪乞讨生活毕生难忘,当了皇帝后专门写了《御制皇陵碑》一文,其中对他的苦难生涯进行了一次回顾,“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青少年时代这段惨痛到绝望的经历,不仅让他锻炼出钢铁般的意志,也让他的性格变得冷血而残酷。

朱元璋威胁他:再不投降,让你骑铜马!他骑上铜马,结果尸骨无存


他逼迫颖国公傅友德先杀子再自尽,把凉国公蓝玉扒皮填草,恢复野蛮的妃嫔殉葬制度,朱元璋的为人行事,处处透着一股难以掩盖的残忍与戾气。这些行为使得他变成了一个众人眼中的暴虐之君,虽然他驱除鞑虏恢复汉家河山,最终却没能当选四大明君。

朱元璋威胁他:再不投降,让你骑铜马!他骑上铜马,结果尸骨无存



明朝学者钱谦益编著的《国初群雄事略》中,记述了元末明初各路起义军首领的很多轶事。其中有一个军阀陈友定,盘踞福建十余年,一度是朱元璋的劲敌。双方多次发生激烈冲突,互有胜败。直到洪武初年,朱元璋才把他彻底消灭,陈友定也被生擒活捉,朱元璋对他恨之入骨,把他处以一种十分野蛮的刑罚,透着典型的朱氏作风。

朱元璋威胁他:再不投降,让你骑铜马!他骑上铜马,结果尸骨无存



话说这个陈友定,原本出身贫寒,自幼给地主家当佣工。《友定传》记载,他不仅穷困不堪,还长了满头恶疮,人称“疮头郎”。不过他人穷志不短,素来胸怀大志。有一次,山贼柳顺带领一帮人马,来到他所在的村庄烧杀劫掠,乡民们惊慌失措。陈友定却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把乡民们组织起来,依托寨墙拼死抵抗,同时暗中派出一路乡兵,抄了山贼的老巢,前后夹攻大败山贼,生擒匪首柳顺,从此一战成名。

当时已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陈友定智勇双全,被众人拥立为主,也拉起一支队伍占山为王。陈友定精明强干,勇武过人,逐渐打出一片天地,把福建全省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名震东南的福建王。不过这个陈友定别看占山为王,思想还挺老派,不愿自立为帝,而是选择了忠于行将崩溃的元朝,成为元朝在东南的一块“飞地”。

朱元璋威胁他:再不投降,让你骑铜马!他骑上铜马,结果尸骨无存



陈友定是实打实的效忠元朝,《庚申外史》记载,每年“福建运粮数十万石至京师”,是元顺帝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后方基地。不仅如此,他对起兵反抗元朝的朱元璋等人深恶痛绝,双方多次发生激烈交锋,数次挫败朱元璋的队伍,还斩杀朱元璋大将胡琛。朱元璋因北方大局未定,一直腾不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他,陈友定得以在福建割据了十几年。

至正二十七年,中原大局已定,朱元璋终于腾出手来,调集大将李文忠、汤和、沐英、廖永忠等人带领大军,进发福建,要彻底铲除陈友定的割据势力。大军把陈友定包围在延平城中,最后关头朱元璋派遣使者进城,想劝降陈友定,结果他悍然毁书斩使,表示与朱元璋势不两立。朱元璋从此对他恨之入骨。


陈友定最后众叛亲离,将士们纷纷开城投降。陈友定一看大势已去,《明史》记载,他还挺有种,不肯当俘虏,“衣冠北面再拜,仰药死”。想服毒自尽一死了之。谁知药量不够没死成,还是被朱元璋的将士给捉了俘虏,“械送京师”,送到朱元璋面前。

《国初群雄事略》记载,朱元璋审问陈友定时,他还是意气昂昂,不少屈服。朱元璋佩服他是条汉子,有心留他一条命,“帝将释之,授以原官”,想劝降他。他却满脸不屑地说:“事败身亡唯有死尔,尚何言!”朱元璋也恼了,威胁他:“不降,唯铜马尔!”再不投降,让你骑铜马!


所谓铜马,是朱元璋的一个独创的野蛮刑罚,原文中注释为“古之炮烙刑也”,与商朝的炮烙差不多,用导热性很好的纯铜,做成一匹马的形状,腹内中空,填充大量烧红的火炭,强迫囚犯骑在烧红的铜马背上。囚犯很快会被烧得死于非命。陈友定还真是一条硬汉,二话没说骑上铜马,顷刻之间焦头烂额,骨肉焦烂,尸骨无存。陈友定宁死不变节,无愧于一个忠臣。但他却忠于昏庸的元顺帝,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