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十年给万历帝“挣”钱1700万两 这些银子到底花哪了?

大明万历年间,1572到1582年,张居正改革10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当时京城的存粮足够使用九年。太仓库中的存银达到了800多万两银子,太仆寺还有500万两,南京的库房亦有250万两的储备。而广西、浙江、四川等省的平均存款也有15万两到18万两的银子。可以说,这和之前是截然不同的,之前是完全没有储备的。

白花花的1700多万两额外增收的白银啊,听着这数字就头晕。这相当于大明将近5年全部的农业税。史书上说万历皇帝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这些钱,万历皇帝不可能用于改善民生。

张居正改革十年给万历帝“挣”钱1700万两 这些银子到底花哪了?

张居正开创万历新政

(一)修建定陵耗银800万两。是十三陵中花费最多的帝陵

在明朝的16位皇帝中,万历在位48年,其中3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隐居(宅男)在紫禁城的后宫,几乎拒绝和所有的大臣见面成为一个真正的隐身的皇帝。年仅21岁就他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定陵。定陵的建造历时6年,花费白银800多万量,相当于明朝当时两年在农业上征得的全部税收。当定陵即将竣工的时候,万历最后一次亲自到这里视察自己的吉壤,然后默然返回北京,从此就再也没有走出过紫禁城。

人比人,气死人。大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的陵墓就相当寒酸。思陵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陵墓,它远离十三陵中的其他皇陵,孤独的坐落在天寿山最南侧。大清顺治帝下令为崇祯从速修建陵墓,思陵总预算只有可怜的三千两白银,内阁都以军饷开支巨大为由,上书顺治暂缓营建。结果顺治不允,仍要求从速营建。没办法只好向满朝文武官员募捐资金,大汉奸吴三桂“慷慨解囊”捐了2000两,总算把思陵才凑合修好。

张居正改革十年给万历帝“挣”钱1700万两 这些银子到底花哪了?

十三陵中的定陵

(二)“万历三大征”共花费银子1000多万两 。“抗日援朝”打出了天朝的威严

明神宗朱翊钧亲自主持了所谓的“万历三大征”,即宁夏之役、播州之役以及朝鲜之役。打仗打的是银子。三场大的军事行动,虽然巩固了大明王朝在西北、西南以及东北方向上的边疆安全。然而“三大征”旷日持久,历时近十年,虽然都以胜利告终,但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极大地消耗了国力。《明史》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又卷百二十三《王德完传》:“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算一算,三大战总共花去白银上千万两。有史家认为:经此三次战役后,明朝元气大伤,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说明朝是亡于万历朝,是有一定理论根据的。

张居正改革十年给万历帝“挣”钱1700万两 这些银子到底花哪了?

露梁海战 画面

(三)让我们再次重温英勇的大明军队“露梁海战”的精彩介绍。汉字是有温度的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援朝”的露梁海战打出了天朝的威严。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正月,在朝鲜军队的配合下,明军收复平壤,击败了日本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迫使日军南逃,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不久,中朝军队协同作战,相继收复开城、王京以及汉江以南的大部分疆土。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日军再次大举进攻。明神宗将议和派的兵部尚书石星下狱治罪,任命邢玠为蓟辽总督率军入朝,中朝军队紧密配合,屡败日军。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中朝军队趁机反攻,明将陈璘督率水师与日军在朝鲜南海海面展开激烈决战,在这场海战中,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以及明朝老将邓子龙并肩指挥作战,壮烈牺牲,日军则大部分被歼,余者狼狈逃去。至此,日本发动的侵朝战争以失败告终。

张居正改革十年给万历帝“挣”钱1700万两 这些银子到底花哪了?

朝鲜名将 李如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