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与民众分离,自大傲慢的精英终将付出代价

最近发生的两桩社会事件,引发大家热议,也显示了某些问题。

一件是滴滴“乐清女孩案”之后CEO程维、柳青道歉,柳青某畔大学的企业家同学们连呼“柳青加油!”“柳青挺住!”,引发民众谴责。另一件是昆山开宝马的“龙哥”威胁一电动车大哥,最终被大哥挥刀反杀,也引发民众一片调侃。

肖锋:与民众分离,自大傲慢的精英终将付出代价

这张内部群的截图流出,本身就显示了分歧

这两件事都显示了当前社会民众与“精英”的分裂与对立,而自大与傲慢终将付出代价。(虽然“龙哥”不混企业家俱乐部,但也算“底层精英”吧,其盛气凌人的架式是一样的。)

精英与草根互不沟通是大问题

社会学认为,只有建立“纺锤型”的中产社会,才会将社会引向进步,因为中产阶层舆论注重理性、建设性,有什么问题大家平等沟通,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而社会危机的导致产生,往往是哑铃型的社会结构所致,精英与草根两相对峙,互不沟通,甚至相互敌视,这是最大的问题。

肖锋:与民众分离,自大傲慢的精英终将付出代价

在近年不少社会事件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类精英与民众的对峙。白天不懂夜的黑,精英不懂民众的苦,最后不欢而散,直到下次同类事件再发生。滴滴顺风车屡发安全事件,不是罪犯都当了网约车司机,而是滴滴管理层和资本方漠视民众生命的价值,人们对他们的道歉早已失去了信心。

假如“乐清女孩案”的遇害者是富家千金或富二代(当然富家千金多半是不会去坐顺风车的),“昆山砍人事件”是黑帮火并,恐怕舆论就不会掀起如此轩然大波。

漠视“拼多多”群体是危险的

前一段,主流媒体一致谴责拼多多。在我看来,拼多多的世界,就是一个低配版的现代化生活,就好比大家农村老家的超市,商品琳琅满目,但仔细一下都是山寨货。批判者是天猫们不懂拼多多的痛。你在谈消费升级,他们在谈消费降级。当然造假贩假肯定不对。

肖锋:与民众分离,自大傲慢的精英终将付出代价

但大家要看到,对拼多多的批判是一线城市的“话语霸权”,迄今为止,媒体主流都呈现的大多是一二线城市人的逻辑,三四线城市以下的“另一个中国”是往往看不见、听不到的——这个中国看新闻用头条,买东西用拼多多,娱乐用快手抖音,他们是海量人群却不占据发声主流。

肖锋:与民众分离,自大傲慢的精英终将付出代价

试想一下,对于拼多多的批判,假如改成投票会是什么结果。这在美国已有先例,特朗普不就是这么当上总统的吗?他获得了美国人数最多的中下层支持,从而在选举中获胜。

不能漠视拼多多代表的“另一个中国”,谴责拼多多造假可以,但漠视拼多多所代表的那个群体是危险的。

中国是个“哑铃型社会”

“10万块钱以下的车不准进京”“我只给富人盖房”“一些敌对势力要诋毁我们企业”……多年来,不少专家或企业家的“雷人”之语,却预示着一种危险的倾向:自我封闭,忽视民众。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曾这样分析当前的阶层结构板结:精英结盟、中产塌陷,下层民粹,致使社会上行受阻。社会良性结构重建的重点,在于不同群体应获得平等的博弈权。

肖锋:与民众分离,自大傲慢的精英终将付出代价

传媒一直热炒“中产社会”概念,其实在舆论上,中国只是个“哑铃型社会”:一但发生公众事件,立马分出“我们”与“他们”,大家彼此势不两立,不相沟通。这怎么会有利于事情解决呢,只会等着事情再一次发生,社会进一步分裂。

一个社会的堕落是从精英的自我封闭开始的。精英PK民众,当然问题不全出在精英,但精英应负主要责任,因为民众毕竟是弱势一方。精英们选择性地关注或忽略他们,会造就不同的社会关系。每一起杀人或恶性事件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要付出的代价,傲慢的代价,漠视的代价。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精英们要与民众多一些交集,坐坐地铁,下下小馆子,接接地气,多关注民众的声音。良性互动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自己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